回覆列表
  • 1 # 愛地人

    《戰爭與和平》是俄國文豪列夫·托爾斯泰的曠世鉅作,幾乎所有關於世界文學名著的推薦書單裡,這部書都不會缺席。

    與此同時,《戰爭與和平》也是世界文學史上的大部頭名著,作品以1812年俄羅斯衛國戰爭為主線,橫跨了1805至1820整整十五年的時間,堪稱是史詩級的文學經典。

    列夫·托爾斯泰創作《戰爭與和平》,總共花了六年的時間,在如今快生活的時代,這簡直是很難讓人想象的事情。而現在的讀者,即使是閱讀《戰爭與和平》這樣的鉅著,都需要有一定的毅力才能完成。

    短影片、短微博……短平快的節奏下,已經很難容下藝術作品的容量和體積,碎片化的想象力、解構式的創造力,都讓現在的藝術作品,有精度、銳度,但卻往往缺少寬高,和高度。

    文學如此,音樂同樣如此。

    所以,當聽到迪瑪希的新歌,以《戰爭與和平》這個主題命名時,瞬間就能感受到這首歌曲,可能會和當下的許多歌曲,有些不一樣。

    事實上,它也的確不一樣。當然,最精確的來講,迪瑪希的《戰爭與和平》,更像是一個作品,而不僅僅只是一首歌曲。

    《戰爭與和平》毫無疑問可以稱得上是一首大歌。很多人對於大歌的印象,就是層次豐富、結構立體、氣勢恢弘,這些大歌的典型性特點,迪瑪希的這首《戰爭與和平》,當然都有。

    但大歌很容易有一種偏差的走向,就是大而無當,因為調式過高而顯得空洞。甚至在很多時候,人們還常常會走向另一個極端,那就是用小而美去“對抗”大歌。

    其實,不僅小而美和大歌可以並存,甚至大而美在一首歌裡,同樣能夠共存,比如迪瑪希的這首《戰爭與和平》。

    雖然是敘述愛與光明這個宏大的主題,但華語樂壇詞壇聖手姚謙的填詞,卻避免了《戰爭與和平》這首歌曲,在文字上的空洞與貧乏。繞指柔的細膩,也讓這首有著大視野、大格局的大愛作品,于波瀾壯闊的洶湧之下,同樣有著細如髮絲的情感衝擊。

    於是,一首氣勢恢宏的大歌,也就能夠讓人感同身受。這就是一首作品最有價值的地方:共鳴。

    另一層面,迪瑪希在《戰爭與和平》這首歌曲裡的演繹,也定義了大歌這個概念的新高度。

    無論怎麼形容迪瑪希的音樂天賦,其實都不過分,甚至可以說,即使有的歌迷未必喜歡迪瑪希這種型別的歌手,都無法否認他就是一個會唱歌的天使。

    但天賦越高的歌手,往往會因為起點越高,所以反而因為起點而束縛了自己的未來。不過,在《戰爭與和平》這首歌曲裡,即使你之前對於迪瑪希的演唱風格,已經有了一種明確的定義,都不得不承認,他在這首歌曲裡的音樂表現力,遠比那些約定俗成的印象,要豐富得多、精彩得多。

    迪瑪希最終沒有變成“迪瑪希風格”的複製者,一首《戰爭與和平》,每一段樂符都充滿了無限的想象力和可能性,真假聲的轉換,帶動著整首歌曲的起承轉合,也打破了傳統三段式作曲的界限感。這種界限感的打通,不僅讓整首作品有了更好的流暢性和完成度,也讓作品的藝術感更為濃烈。

    這首作品在人聲演繹上的自如舒展、一氣呵成,一方面是迪瑪希的唱功實力使然,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這首歌曲的作曲,就是迪瑪希本人。

    倒不是說一個歌手唱自己寫的歌,一定會怎麼樣,而是像迪瑪希這種聲線出類拔萃的歌手,一方面是在演唱方面很難找到對手,另一方面反過來,也造成了在選歌方面,很難找到合適的幫手。畢竟,迪瑪希的音域覆蓋度,往往都要在很多創作人的音域習慣之外。

    而這首《戰爭與和平》,恰恰因為是迪瑪希自己創作的緣故,所以在人聲與作品的結合上,也能做到真正人歌合一的境界。在很多細節都可以非常明顯的感受到,迪瑪希的歌聲就是創作,而他的創作本身也是一種歌聲,這種人聲表達和樂符紀錄的同步與互動,也讓這首作品更像是突破了有形的曲譜,呈現了無限的音樂可能性。

    音樂人譚伊哲的製作,也在一種預料之內,為這首作品呈現很多意料之外的驚喜。

    迪瑪希的聲線,當然需要大格局的編曲製作。而《戰爭與和平》這首歌曲,在編曲上就用了非常恢宏的音樂結構,絃樂配置加上充滿硬度的搖滾節奏,都讓整首作品體現出主題那種“冰與火”、“戰爭與和平”的大場面情景。

    與此同時,作品還用很多電子音色,襯托出一種明亮的色彩,讓交響搖滾的結構,不至於走向哥特搖滾的方向。這些電子音色,不僅增強了作品的時代感,也以一種溫暖和希望的色調,中和了整首作品的層次,讓《戰爭與和平》成為一首現代的音樂史詩,一首容量堪比一部大片的OST。

    至於歌曲最後那聲高音收尾,看似完成了一首歌曲的結尾,但那種餘音繚繞感,也像極了東方文化裡的形斷意連和留白效果,因此也讓作品更意猶未盡,頗有一種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意境。當然,從另一個層面,這樣的留白,恰恰也留給聽者更多的思考空間,關於“戰爭與和平”,關於“誤會與理解”,以及“愛恨的細節”……

    更重要的是,這一次的迪瑪希,還證明了一個很少被歌手證明過的道理——大歌,原來也是可以很美的。

  • 2 # 戰羿

    我對列夫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第一次的閱讀感受非常不好,嚒嘰,雍長的敘述,心裡描寫,沒代入感,看了幾章就放棄了……多年後,沉澱了心情,再次閱讀這部享譽世界的名著,被作品深深的吸引打動了!這是一部實至名歸的史詩!

    提問對迪瑪希的《戰爭與和平》有何評價,說實話,之前沒聽過,後來找來聽了一下,沒感覺!姚謙的歌詞我看懂了,只能說他對這部曠世名著的一點感觸吧,很真實,但很少!迪瑪希的譜曲和演繹,不知所云,就看到各種耍帥,和炫唱功,其餘的什麼都沒有,什麼都沒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康熙王朝》中,康熙是真的想殺伍次友嗎?對此你是怎麼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