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猶不及
朱光潛是中國美學界泰山北斗式的人物。美學的領城是非常廣闊的,形象之美、音韻之美、氣質之美……時時有美,處處有美。語言藝術中的美,美學大師自然不會錯過。作家在字句的錘鍊中奉獻出一篇篇佳作,而美學家則在這其間探尋到美的內築,於是也有了這篇凸現朱先生深厚“內力”的《咬文嚼字》。
許多文學家和美學家都把遣詞造句作為行文極為重要甚至是第一個要注意的問題。這涉及到許多文學創作最根本的問題。文學不是外交辭令,並不是要求每個字都經得起推敲。每個字都精雕細刻過的文章,往往失去了文學在總體上的許多美妙的、感性的東西。
很多東西都講究一個“度”。這是非常具有辨證色彩的,這個“度”掌握得好不好關係到整個事情的成敗。武則天曾設立類似現代的舉報箱的東西,收集下面的舉報。她的本意是好的,望以此讓那些貪官汙吏被揭發出來。確實,這個“直通上天”的舉報箱讓不少魚肉自姓的傢伙人頭落地,但武則天沒有把握好 “度”,使得不少卑鄙醒凝的小人利用它大搞打擊報復,弄得人人自危,朝野震動。“過猶不及”的古訓,在這個故事裡體現得淋漓盡致。
回到《咬文嚼字》,我們可以發現朱先生對“度”的把握是很有水平的。他所舉的例子,都淺顯易懂,用詞好與壞在具體例子中有天壤之別。這樣的“煉字”,才能真正激起讀者的共鳴。
怎樣把握“度”?這不是光有理論書籍就能解決的何題。一個有心在文字運用上提高水平的讀者,應該閱讀一些文筆精煉的作品,同時聯絡自己的創作,在對比中領悟“度”。而作為一個僅僅想從書中獲取科學知識、把握文章精神的讀者,他所要做的僅僅是“觀其大略”,而不是“細察入微”,對“煉字”的要求就大大地降低了。“過猶不及”的原則,在文字的運用和思考中是長久適用的。
過猶不及
朱光潛是中國美學界泰山北斗式的人物。美學的領城是非常廣闊的,形象之美、音韻之美、氣質之美……時時有美,處處有美。語言藝術中的美,美學大師自然不會錯過。作家在字句的錘鍊中奉獻出一篇篇佳作,而美學家則在這其間探尋到美的內築,於是也有了這篇凸現朱先生深厚“內力”的《咬文嚼字》。
許多文學家和美學家都把遣詞造句作為行文極為重要甚至是第一個要注意的問題。這涉及到許多文學創作最根本的問題。文學不是外交辭令,並不是要求每個字都經得起推敲。每個字都精雕細刻過的文章,往往失去了文學在總體上的許多美妙的、感性的東西。
很多東西都講究一個“度”。這是非常具有辨證色彩的,這個“度”掌握得好不好關係到整個事情的成敗。武則天曾設立類似現代的舉報箱的東西,收集下面的舉報。她的本意是好的,望以此讓那些貪官汙吏被揭發出來。確實,這個“直通上天”的舉報箱讓不少魚肉自姓的傢伙人頭落地,但武則天沒有把握好 “度”,使得不少卑鄙醒凝的小人利用它大搞打擊報復,弄得人人自危,朝野震動。“過猶不及”的古訓,在這個故事裡體現得淋漓盡致。
回到《咬文嚼字》,我們可以發現朱先生對“度”的把握是很有水平的。他所舉的例子,都淺顯易懂,用詞好與壞在具體例子中有天壤之別。這樣的“煉字”,才能真正激起讀者的共鳴。
怎樣把握“度”?這不是光有理論書籍就能解決的何題。一個有心在文字運用上提高水平的讀者,應該閱讀一些文筆精煉的作品,同時聯絡自己的創作,在對比中領悟“度”。而作為一個僅僅想從書中獲取科學知識、把握文章精神的讀者,他所要做的僅僅是“觀其大略”,而不是“細察入微”,對“煉字”的要求就大大地降低了。“過猶不及”的原則,在文字的運用和思考中是長久適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