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王廟位於安徽合肥城北35公里的吳山鎮東側。因這裡安葬著唐末農民起義軍領袖吳王楊行密,以及後人為祭祀他而建的廟宇,故得名。 吳山廟(鎮)特產有"吳山三寶"(西瓜、貢鵝、早甜桃)和"吳王貢酒"以及被稱為"華夏一絕"鐵字書畫等。 漢初劉邦共封8位異姓王,7王皆反,旋被翦滅,唯吳氏長沙國忠於漢室,共歷5代,以無嗣而國除。因此,吳王被歷代統治者譽為忠君的典範。吳王廟由此而立。《一統志》雲,吳王廟在"長沙縣西北吳王冢旁"。《城訪古錄》說得更為具體:"吳王廟在長沙北門外,今北門外大道旁菜園內有極小之廟,即其地。"民國《抱一遺著》則點明在北大馬路(今湘雅路)旁。廟雖小,卻引來無數憑弔著。清詩人熊少牧 《吳王廟》詩云:"長沙國小亦金湯,帶礪繩承異姓王。未必韓彭無反跡,莫將烹狗怨高皇。" 五代十國時期的吳王楊行密在故鄉合肥留下了許多與其有關的歷史遺蹟。 據《新五代史》和《資治通鑑》記載,楊行密雖然身高力大,但"馳射武伎,皆非所長",其所以能號令三軍,平定江淮,除了高超的軍事指揮才能和遠大的政治眼光外,其"寬仁雅信,善得士心","寬簡有智略,善撫御將士,與同甘苦,推心待物,招撫流散,輕徭薄斂"是使軍民歸心,事業成功的重要原因。而吳山鎮的民間傳說則賦予吳王更多的鄉土味、鄰里情。楊行密總是不忘合肥、惦念家鄉。華誕設宴,離不開家鄉的白鵝;犒賞有功將士,需用家鄉的美酒。因而長豐縣吳山鎮毛潔肉嫩的大白鵝就被世人稱為"貢鵝",而如今的"貢吳王酒"也是挖掘整理當年貢奉吳王的美酒配方研製而成。 唐天佑二年(公元905年)十一月,楊行密病卒,終年54歲,諡武忠,吳乾貞元年(公元927年)追尊為武皇帝。吳王棺槨由其長子楊渥及女兒白花公主護送還鄉,葬於合肥城北,即今吳山鎮東側。吳王陵墓高大如山,墓旁立碑,文曰:"唐吳王墓。"後人懷念吳王仁勇愛民之德,建廟祭祀,一時香火鼎盛,四時八節,進香者絡繹不絕,遂名吳山廟。吳山鎮也因此得名。
吳王廟位於安徽合肥城北35公里的吳山鎮東側。因這裡安葬著唐末農民起義軍領袖吳王楊行密,以及後人為祭祀他而建的廟宇,故得名。 吳山廟(鎮)特產有"吳山三寶"(西瓜、貢鵝、早甜桃)和"吳王貢酒"以及被稱為"華夏一絕"鐵字書畫等。 漢初劉邦共封8位異姓王,7王皆反,旋被翦滅,唯吳氏長沙國忠於漢室,共歷5代,以無嗣而國除。因此,吳王被歷代統治者譽為忠君的典範。吳王廟由此而立。《一統志》雲,吳王廟在"長沙縣西北吳王冢旁"。《城訪古錄》說得更為具體:"吳王廟在長沙北門外,今北門外大道旁菜園內有極小之廟,即其地。"民國《抱一遺著》則點明在北大馬路(今湘雅路)旁。廟雖小,卻引來無數憑弔著。清詩人熊少牧 《吳王廟》詩云:"長沙國小亦金湯,帶礪繩承異姓王。未必韓彭無反跡,莫將烹狗怨高皇。" 五代十國時期的吳王楊行密在故鄉合肥留下了許多與其有關的歷史遺蹟。 據《新五代史》和《資治通鑑》記載,楊行密雖然身高力大,但"馳射武伎,皆非所長",其所以能號令三軍,平定江淮,除了高超的軍事指揮才能和遠大的政治眼光外,其"寬仁雅信,善得士心","寬簡有智略,善撫御將士,與同甘苦,推心待物,招撫流散,輕徭薄斂"是使軍民歸心,事業成功的重要原因。而吳山鎮的民間傳說則賦予吳王更多的鄉土味、鄰里情。楊行密總是不忘合肥、惦念家鄉。華誕設宴,離不開家鄉的白鵝;犒賞有功將士,需用家鄉的美酒。因而長豐縣吳山鎮毛潔肉嫩的大白鵝就被世人稱為"貢鵝",而如今的"貢吳王酒"也是挖掘整理當年貢奉吳王的美酒配方研製而成。 唐天佑二年(公元905年)十一月,楊行密病卒,終年54歲,諡武忠,吳乾貞元年(公元927年)追尊為武皇帝。吳王棺槨由其長子楊渥及女兒白花公主護送還鄉,葬於合肥城北,即今吳山鎮東側。吳王陵墓高大如山,墓旁立碑,文曰:"唐吳王墓。"後人懷念吳王仁勇愛民之德,建廟祭祀,一時香火鼎盛,四時八節,進香者絡繹不絕,遂名吳山廟。吳山鎮也因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