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斗書生說歷史

    挖墳這個事,不是隻有曹操幹過,董卓也幹過。董卓離開洛陽前,把洛陽周邊的大墓都翻了個遍,金銀財寶搜掠一空。後來孫堅進入洛陽,還想辦法把這些殘破大墓修整了一下。這都是在三國正史中有記載的。

    成立專門的挖墓部隊,來補充軍資不足,很可能是曹操的創舉,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才會有更高的效率和產出。正史中,在陳琳替袁紹寫討伐曹操的檄文裡,提到摸金校尉和發丘中郎將,但並沒有他們詳細“業績”的描述。

    正史中還有一段,能表明曹操至少有一支地下土木施工能力很強的“特種部隊”。有一次曹操被劉表、張繡前後合圍,曹操居然連夜挖通地道,把裝備輜重、人馬部隊都運出包圍圈,第二天反攻張繡,把張繡打得大敗。這樣大規模的地下作業,不知道是不是摸金校尉、發丘中郎將在大顯神通?

  • 2 # 默雷

    建安五年,袁紹派遣大將顏良文丑攻打曹操。陳琳寫了一篇討伐的檄文,其中有一段:

    又梁孝王先帝母弟,墳陵尊顯,松柏桑梓,猶宜恭肅。操率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掠取金寶。至令聖朝流涕,士民傷懷。又署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毀突,無骸不露。身處三公之官,而行桀虜之態。(見《後漢書‧袁紹列傳》)

    陳琳是“建安七子”之一,這篇檄文很有名,南朝宋‧裴松之引《魏氏春秋》所錄此文,為《三國志‧魏書‧袁紹傳》作注;唐‧歐陽詢《藝文類聚》卷58,宋代《冊府元龜》卷415都曾引用過。這是關於曹操盜墓最早也是最權的證據。

    後來袁紹戰敗,陳琳歸降曹操,曹操謂曰:“卿昔為本初移書,但可罪狀孤而已,惡止其身,何乃上及父祖邪?”琳謝罪,曹操愛其才而不咎。(見《三國志‧魏書‧王粲傳》)

    看來曹操只是責怪陳琳不該罵其父祖,對其它“罪名”並末認可也不否認。或者顯示自己胸懷寬闊。事實如何,無可查證。

    其實袁紹罵曹操摸金髮丘,是賊喊捉賊,一百步笑五十步。根據《三國志‧魏書‧崔琰傳》記載,崔琰,字季珪,是河北名士,鄭玄弟子,袁紹請他出山為官。

    當時,袁紹“士卒橫暴,掘發丘隴”。於是崔琰諫曰:“昔孫卿有言,士不素教,甲兵不利,雖湯武不能以戰勝。今道路暴骨,民未見德,宜敕郡縣掩胳埋胔,示憯怛之愛,追文王之仁。”崔琰這是讓袁紹掩埋遺骨,以修德行。於是袁紹以崔琰為騎都尉。

    這是《三國志》對袁紹盜墓的正式記載,比陳琳的檄文更為可信。可見東漢末年各路諸侯掘墳發丘確有其事,而且至少不是曹操“獨家經營”。

    歷史後人對曹操盜墓的記載也有不同看法。

    南朝梁‧劉勰對陳琳的檄文,稱他“誣過其虛。”可見劉勰不太贊同陳琳檄文所指“發丘摸金”之說。

    根據諸多史料,不敢做定論,只有一段推想。東漢末年,天下分崩,戰亂不斷,物資匱乏,財政拮据。曹操身為一方雄主,不是循規蹈矩,墨守不變之人。很有可能掘墳發丘,以充軍費。不過以曹操的智慧和韜略,未見得會像陳琳檄文中所描述的那般肆無忌憚,明目張膽,多半是“暗示”或“默許”。陳琳有所風聞後,再加上眼見袁紹的軍隊也有此行徑,於是經過加工寫入檄文。檄文是懼敵不服,為出師有名,振奮軍威,召告天下的一種官方文告,不會無中生有,但通常多有誇張成分。至於“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這兩個職務是曹操首創還是陳琳杜撰,則無從考辨。所以劉勰“發丘摸金,誣過其虛”的評論也是正常的。

    但有意思的是,後世的確有帝王實實在在地設定了“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這兩個職務。《宋書‧前廢帝本紀》:“前廢帝諱子業,小字法師,孝武帝長子也……帝少好讀書,頗識古事。自造世祖誄及雜篇章,往往有辭采。以魏武帝有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乃置此二官,以建安王、休佑領之。”看來這個廢帝劉子業實在是“太有才”了。劉子業是南朝宋孝武帝的長子,即位後,殘暴淫亂。史家將其比作商紂。最終被其叔叔湘東王劉彧等人弒殺。

    “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逐漸就成了盜墓者的美稱。元代黃仲元給好友的父親寫墓誌銘的時候,有一句:“東西兮乞命大王,南北兮校尉摸金,人何生兮可藉,骨何土兮可託。”墓誌銘是隨著墓主埋入地下的,難道黃先生是希望將來的盜墓者看到這句話好高抬貴手?哈哈哈!

  • 3 # 不沉的經遠

    這一說法未必可信。這一說法的原始出處,是袁紹命陳琳所寫的《為袁紹檄豫州文》:

    操又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操帥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掠取金寶。至令聖朝流涕,士民傷懷。

    而在《水經注疏》中也有類似的記載:

    操引兵入碭,發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寶數萬斤。

    《水經注疏》裡所說的梁孝王指的是劉武,劉武是漢文帝的次子,漢景帝的同母兄弟,所處時代正是文景之治西漢最繁榮的時代,所以墓葬豐厚,說“收金寶數萬斤”是完全可能的。

    不過陳琳畢竟是奉命寫檄文攻擊曹操,所寫內容是否可靠並不好說。而且《三國志》裡對此也並無相應記載,倒是寫了董卓在挾持漢獻帝遷都長安時,在洛陽“悉發掘陵墓”。如果曹操真的“所過隳突,無骸不露”,那麼肯定在其他文獻裡也有一定記載,然而現在卻很少看到。

    而且即使曹操真的需要靠盜墓補貼軍用,那麼也不會光明正大的任命什麼發丘中郎將這類官職,直接派人去挖就是了。董卓這麼幹的時候,也沒有任命什麼摸金校尉。至於說曹操親臨現場,帶人盜墓,那就更有些聳人聽聞了。好歹他也是一方諸侯,日常事務繁忙,這種事派手下去也差不多了。

    所以曹操設定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專職盜墓一事雖有記載,但是資料有偏頗之處,不足以完全採信,還有待更多史料來驗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商用車銘牌和引數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