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多讀文史

    古代轎子的形制上也有規定。例如在清初皇帝后妃乘坐的豪華的輦,親王坐的轎子是銀頂黃蓋紅幃。三品以上大官雖可用銀頂,皂色蓋幃,在京城內四個人抬,出京用八人。四品以下只准乘錫頂、兩人抬的小轎。至於一般的地主豪紳,用黑油齊頭、平頂皂幔的。

    而八個人抬的娶親大花轎,舊時的結婚講究明媒正娶,由夫家用轎迎娶是其主要內容。現多用來指請的態度誠懇,儀式隆重;擺架子。多含諷刺意味。

  • 2 # 鄒志輝

    轎子,作為一種交通工具大概自夏禹時便出現,歷代以來不斷髮展,有著悠久的歷史。對於老百姓來說,過去最熟悉的轎子,莫過於辦喜事時的迎親花轎了。只要經濟不太拮据,辦婚事時總要力爭夫轎行租頂花轎來熱鬧一下。那“我是花花轎子抬來的”“我是八抬大轎抬來的”俗語,幾乎就是“明煤正娶”的代詞。舊社會,再嫁的寡婦往往只能半夜悄悄進入夫家門,一般沒有坐花轎的資格。正式納的妾,北方有些地方也只能坐車,無權坐轎。南方有的填房、納妾可坐轎,但只能坐黑轎。因此,坐花轎也就成了舊時婦女一輩子都值得驕傲的事,以至有時夫妻吵架,妻子就愛回擊說:我是轎子抬來的。意即你奈何我不得。從而又有“破扇子扇扇有風,破轎子坐坐也威風”這類俗語的流傳。

    花轎,也叫喜轎,又叫彩轎,有“硬衣式”“軟衣式”兩種。硬衣式:全部木結構,轎身造型為四方四角出簷寶塔頂,一般尺六寸見方,高五尺多或六尺多,寸和分也多與吉祥的“六”字相合。四角翹簷各立一隻展翅鳳凰。口含琉璃珠穗,再由足部下垂三尺六寸紅綾綵球,廣東雷州等地還掛銅鈴。四邊出簷密垂紅絲穗,精雕細縷、油漆彩繪有麒麟送子、龍鳳呈祥、八仙過海等圖案。軟衣式;轎框罩以紅色綾羅圍幕,繡有金魚鬧荷花、丹鳳朝陽等圖案,色彩豔麗紅火。圍繞著花轎的民俗豐富多彩,現擇要予以綜述。

    各地轎行或花轎行,有花轎連同儀仗、八音隊一起出租。一般城市的轎行用於營業性出租的轎有三類。一為神轎、官轎(或叫大轎),前者管抬神像、祖宗牌位,後者抬有錢有勢人,由四~八人抬;二為竹結構的青衣小轎,供普遍人代步,二人抬;三為花轎,供民間嫁娶用,多用四人抬,因轎重,還需加人換著抬。

    集鎮、鄉村養轎戶或轎行,主要是應紅喜事之需的花轎行(或叫喜轎鋪)。轎行出租的花轎,至少要有轎伕四人。有的若用六人,除四人管抬轎,另二人一在轎前打傘,一放鞭炮。講究的要租用16~20人。八人管抬轎,其餘人用於轎前高挑喜主家的堂號燈籠、轎前後提六角形宮燈,一定要成對,其他人用於開道鑼、金瓜、鉞斧等執事之需。轎行還管供應新娘頭上戴的鳳冠、紅蓋頭,肩上披的霞被,懷裡揣的三官經、三官鏡,遮擋褻衣的花裙,披身上的過路衣以及運送陪嫁妝奩的抬盒、挑盒與下轎時新娘、新郎要踏的紅氈等物。租轎費,如果是雙程到目的地後要等候坐轎人回程的,費用一般比單程多50%,晚上出轎比白天約貴25%,節假日加倍或更多。迎親轎要添點紅包,否則橋夫故意晃動,讓坐著難受。費用分成,一般是轎行與轎伕六、四分。

    娶親日,租用的花轎及全部執事喜具,在迎親家的門外擺齊,這叫“亮轎”。除新娘乘的豔麗紅花轎外,有的其餘全部是綠轎,分別由新郎、娶親、送親太太多乘坐。有的新郎也坐小些的紅轎。一切準備好後,喜轎鋪的主事人要來請示娶親太太:何時發轎?忌哪幾個屬相?是發橋前由一童男在新房內敲三聲鑼的正響房,還是喜轎進門後再敲的倒響房?敲響房是為了驅邪氣一般多願倒響房,因敲完,新娘就可趁吉進屋。

    待上午八九點鐘即已時這吉時一到,娶親太太於一片鼓樂聲中,要由天地桌上拿一盞油燈在喜轎裡晃幾下,這叫“照轎”。即以火除祟。揚州等地則是用鏡子向花轎內外照一遍,再在轎內點燃一掛小鞭炮,謂之“搜轎”,與“照轎”意同。有的如常州等地,轎中還要置陶製的“穩繼瓶”,放上名為’“旺盆”的火盆。轎後把米篩用紅布纏竹竿上,掛盞燈叫“旺篩”。有的還要讓一男孩坐轎裡面“壓轎”後,才能發轎,忌花轎空發。

    喜轎來到女家門口,經一定儀式後,要由全福人的娶親太太、送親太太到新娘房中來扶新娘上轎,或由喜轎中的小轎(子轎)將新娘抬入,或新娘由紅氈上走進轎內。下轎也如法行事。有的則要由父兄或孃舅抱上轎,如自己走上轎,就需先套上父兄的鞋,上轎後脫去。總之,雙腳不能沾孃家泥土,以免把孃家財氣帶走。新娘上轎前要哭,有“不哭不發,越哭越發”之說。這是古時“哭嫁”的遺風。

    待新娘上轎後,放下轎簾,三聲炮響,迎親隊伍浩浩蕩蕩擇新路往回走。有的還在轎前加扛“迴避”“肅靜”的開路牌。途中儘量挑吉兆路過,如多子街、、三元巷、百壽事之類。如遇墳墓或寺廟,要由兩人各用一塊紅氈在喜轎兩側擋一下以避邪。若遇出殯隊伍,則男女兩家賓客都要高喊“今天吉祥,碰上寶財了”,利用材、財諧音以求吉利。

    喜轎臨近男家門時,要放三銃槍及時通報,男家聞訊放鞭炮歡迎。進入男家門,要從院中火盆上抬過去,以火去邪,也有象徵小兩口日子紅火之意。喜轎落轎時,轎門要正對喜神的方向,待吉時良辰一到,新娘就懷抱裝金銀米的寶瓶下轎,新郎要拿起桌上的弓箭朝新娘喜轎模擬性地射三箭。揚州的喜話道出了其中含義:“彎弓一把,神箭三枝。一支箭來先向東,新人腳下踏金龍,二枝箭來後向西,配了一對好夫妻,三枝箭射向轎前、轎後、轎左、轎右,射進九霄雲外,百子千孫萬代富貴。”民間傳說此俗來自《桃花女破周公法》的故事。閩臺習俗,還有新郎接新娘出轎時要用大力踢轎,這是向新娘示威,想讓新娘以後順從目已。而新娘則在跨入房門時.要用腳狠踩門檻,象徵要壓倒新郎。這種互相制服的鬧法,相傳也是傳自周公與挑花女鬥法的故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在網上買的最奇葩物件是什麼?我買的是鮮肉湯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