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收復臺彭後,雖設府置縣,但一度禁止內地人入臺,雍正時逐漸開放。乾隆中期以後,因禁令廢除,入臺的人越來越多,臺灣也由此得到進一步開發。
渡海入臺的人,主要是福建、廣東人,而且大多來自漳州、泉州、惠州、潮州等地。這些人歷經千辛萬苦,才在臺灣安定下來。為保護來之不易的生命財產,他們以宗親、地緣關係為紐帶,聚集到一起,相互幫助。與此同時,各種秘密社會組織也開始蔓延,尤其是天地會,提出的口號(入了此會,大家幫助,不受人欺負)非常有號召力,迅速發展壯大。
組織、幫會、集團一旦多起來,各種紛爭也會隨之而來。因此,當時的臺灣就有不少集團,為了利益而時常發生武力衝突。地方官吏起初還會出面治理,後來見多了,要麼不過問,要不就是敷衍了事,因此,幫會衝突成了常有之事。幫會勢力經過一段時間的競爭,有些被兼併,有些被打散,最後,天地會脫穎而出。
臺灣又因遠隔重洋,與大清朝廷的關係可謂天高皇帝遠,清廷派來的官吏各個貪得無厭,百姓水深火熱,吏治十分糟糕,官民衝突時有不斷。當時,就有人形容臺灣府的官吏:
臺灣本地人見官吏如此貪婪,自然對其恨之入骨,他們紛紛加入天地會。許多貧困以及不滿社會現實的民眾也不斷入會,以至天地會的影響力從臺灣擴散到長江以南,甚至大清各地。這時的天地會,已經成了一股不容忽視的反清抗貪的力量,引起了朝廷的關注。
乾隆五十一年夏,朝廷下令解散天地會,到處蒐羅會員,並採用激烈手段:
清廷的行為,直接導致天地會首領林爽文揭竿而起。林爽文是福建人,十七歲歲時隨父親移居臺灣,早年給別人當過馬伕,還擔任過衙門捕快。他為人豪爽,喜歡結交各路英雄,後經人介紹加入天地會,很快便成為天地會的北路首領。
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林爽文等首先起兵,兩天後追隨者兩千多人,前來抓捕的清兵也被他們一舉消滅。事已至此,林爽文開了弓,就沒有回頭箭。二十八日夜,林爽文率領部眾攻打彰化,勢如破竹,殺死知府孫景燧、同知長庚等數十官吏。接著,林爽文被部下公推為盟主。
二十九日,林爽文以縣衙為盟主大元帥府,豎立旗號,建元“順天”,並任命了元帥、副元帥、將軍、軍師、節度使、知縣、同知等官。
取彰化後,林爽文下令不許損壞百姓財產,規定“失一賠二,焚茅賠瓦”。由於林爽文軍旗幟鮮明,紀律嚴明而且“開獄放囚”,很快就得到百姓支援。所到之處,群眾積極響應,造成很大聲勢。為進一步鞏固勢力,林爽文分兵攻打淡水、諸羅、鹿仔等地。僅僅幾天,除臺南外,全臺盡歸林爽文。
乾隆最初得知訊息後,以為只是一般的械鬥,沒有大動干戈,只是派閩浙總督常青處理此事。常青派往臺灣的清軍,很快就被打敗,沒有發揮任何平叛的作用。
後來,乾隆瞭解到前線的真實情形,才開始重視起來,他一邊將清軍逃跑的將領就地正法,以正軍威;一邊命令常青赴臺督師,李侍堯協同作戰。
常青是靠鑽營平步青雲,並沒有軍事指揮才能,而且懦弱無能,這次遇上林爽文,他不僅沒有完成任務,反而讓局面惡化。
乾隆五十二年,鑑於常青師老而無功,乾隆以福康安為平臺大將軍,海蘭察為參贊大臣,率領滿洲侍衛赴臺取代常青。同時,乾隆抽調四川、貴州、湖廣數萬清軍赴福建待命,還命令戶部“於鄰近福建各省撥銀三百萬兩,迅速解往閩省備用。”
乾隆指示福康安,讓他想辦法招撫良民,獎勵“義民”。所謂“義民”,就是擁護清軍反對林爽文的百姓。這一招,在康熙年間平息朱一貴叛亂時曾收到很好效果,乾隆故技重施,要求籠絡“義民”,以減少平叛阻力。
十一月,福康安抵臺後,與林爽文大戰於八卦山。林爽文敗走,林軍第一重鎮彰化被清軍佔領。由於清軍人數眾多,裝備精良,加上用利益籠絡“義民”,福康安進軍十分順利,很快就打到諸羅。福康安與海蘭察分兵攻打,林爽文率軍“阻溪自固,在山樑屯紮,見官兵將至,四面圍裹,不下萬餘。”
清軍憑藉人數優勢,“搶上山樑”。林爽文不敵,被迫逃往大里杙,他命人修築土城高壘、設定炮臺,內建木柵兩層,沿溪設定關卡,以抵抗清軍。此時,林爽文既無糧草供應也無援軍支援,力量遠不及清軍。
福康安窮追不捨,行至丁臺莊,雙方萬箭齊發,互有死傷。後來,福康安又命令手下分兩路攻打,以分散敵軍兵力。林爽文不敵,帶著妻兒逃往集集,又遭遇“四川屯番”的弘曆,隨後逃到小半天(今南投),竄入埔里社山中。
福康安派兵入山抓捕,並下令百姓協助搜查林爽文有獎。第二年正月初五,林爽文逃到老衢崎時被當地人抓住,獻給清軍。福康安平定林爽文的北路軍後,又揮師南下,平定莊大田的勢力。二月初,隨著莊大田兵敗被擒,林爽文的叛亂宣告徹底結束。
福康安、海蘭察等人大功告成之後,受到乾隆賞賜。林爽文等人被押送至京城,經大學士、軍機大臣會審,於乾隆五十三年按律處死。
秋媚說:林爽文的叛亂,有深刻的環境因素。遊民雜居的特殊背景為天地會提供壯大的土壤,清廷官吏與百姓的糾紛醞釀著火苗,乾隆一紙解散令,鄭爽文等揭竿起。但是,朝廷可以調動大量資源,佔據絕對優勢,因此乾隆很快就能平定林爽文。
康熙收復臺彭後,雖設府置縣,但一度禁止內地人入臺,雍正時逐漸開放。乾隆中期以後,因禁令廢除,入臺的人越來越多,臺灣也由此得到進一步開發。
天地會的壯大,林爽文的崛起渡海入臺的人,主要是福建、廣東人,而且大多來自漳州、泉州、惠州、潮州等地。這些人歷經千辛萬苦,才在臺灣安定下來。為保護來之不易的生命財產,他們以宗親、地緣關係為紐帶,聚集到一起,相互幫助。與此同時,各種秘密社會組織也開始蔓延,尤其是天地會,提出的口號(入了此會,大家幫助,不受人欺負)非常有號召力,迅速發展壯大。
組織、幫會、集團一旦多起來,各種紛爭也會隨之而來。因此,當時的臺灣就有不少集團,為了利益而時常發生武力衝突。地方官吏起初還會出面治理,後來見多了,要麼不過問,要不就是敷衍了事,因此,幫會衝突成了常有之事。幫會勢力經過一段時間的競爭,有些被兼併,有些被打散,最後,天地會脫穎而出。
臺灣又因遠隔重洋,與大清朝廷的關係可謂天高皇帝遠,清廷派來的官吏各個貪得無厭,百姓水深火熱,吏治十分糟糕,官民衝突時有不斷。當時,就有人形容臺灣府的官吏:
“貪婪之吏,以宦為賈;舞文弄墨,剝民脂膏;三年報罷,滿載而歸。”臺灣本地人見官吏如此貪婪,自然對其恨之入骨,他們紛紛加入天地會。許多貧困以及不滿社會現實的民眾也不斷入會,以至天地會的影響力從臺灣擴散到長江以南,甚至大清各地。這時的天地會,已經成了一股不容忽視的反清抗貪的力量,引起了朝廷的關注。
乾隆五十一年夏,朝廷下令解散天地會,到處蒐羅會員,並採用激烈手段:
“衙役等從中勒索,無論好人歹人,紛紛亂拏,以致各村莊俱被滋擾。”清廷的行為,直接導致天地會首領林爽文揭竿而起。林爽文是福建人,十七歲歲時隨父親移居臺灣,早年給別人當過馬伕,還擔任過衙門捕快。他為人豪爽,喜歡結交各路英雄,後經人介紹加入天地會,很快便成為天地會的北路首領。
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林爽文等首先起兵,兩天後追隨者兩千多人,前來抓捕的清兵也被他們一舉消滅。事已至此,林爽文開了弓,就沒有回頭箭。二十八日夜,林爽文率領部眾攻打彰化,勢如破竹,殺死知府孫景燧、同知長庚等數十官吏。接著,林爽文被部下公推為盟主。
二十九日,林爽文以縣衙為盟主大元帥府,豎立旗號,建元“順天”,並任命了元帥、副元帥、將軍、軍師、節度使、知縣、同知等官。
取彰化後,林爽文下令不許損壞百姓財產,規定“失一賠二,焚茅賠瓦”。由於林爽文軍旗幟鮮明,紀律嚴明而且“開獄放囚”,很快就得到百姓支援。所到之處,群眾積極響應,造成很大聲勢。為進一步鞏固勢力,林爽文分兵攻打淡水、諸羅、鹿仔等地。僅僅幾天,除臺南外,全臺盡歸林爽文。
乾隆點將,跨海平定林爽文乾隆最初得知訊息後,以為只是一般的械鬥,沒有大動干戈,只是派閩浙總督常青處理此事。常青派往臺灣的清軍,很快就被打敗,沒有發揮任何平叛的作用。
後來,乾隆瞭解到前線的真實情形,才開始重視起來,他一邊將清軍逃跑的將領就地正法,以正軍威;一邊命令常青赴臺督師,李侍堯協同作戰。
常青是靠鑽營平步青雲,並沒有軍事指揮才能,而且懦弱無能,這次遇上林爽文,他不僅沒有完成任務,反而讓局面惡化。
乾隆五十二年,鑑於常青師老而無功,乾隆以福康安為平臺大將軍,海蘭察為參贊大臣,率領滿洲侍衛赴臺取代常青。同時,乾隆抽調四川、貴州、湖廣數萬清軍赴福建待命,還命令戶部“於鄰近福建各省撥銀三百萬兩,迅速解往閩省備用。”
乾隆指示福康安,讓他想辦法招撫良民,獎勵“義民”。所謂“義民”,就是擁護清軍反對林爽文的百姓。這一招,在康熙年間平息朱一貴叛亂時曾收到很好效果,乾隆故技重施,要求籠絡“義民”,以減少平叛阻力。
十一月,福康安抵臺後,與林爽文大戰於八卦山。林爽文敗走,林軍第一重鎮彰化被清軍佔領。由於清軍人數眾多,裝備精良,加上用利益籠絡“義民”,福康安進軍十分順利,很快就打到諸羅。福康安與海蘭察分兵攻打,林爽文率軍“阻溪自固,在山樑屯紮,見官兵將至,四面圍裹,不下萬餘。”
清軍憑藉人數優勢,“搶上山樑”。林爽文不敵,被迫逃往大里杙,他命人修築土城高壘、設定炮臺,內建木柵兩層,沿溪設定關卡,以抵抗清軍。此時,林爽文既無糧草供應也無援軍支援,力量遠不及清軍。
福康安窮追不捨,行至丁臺莊,雙方萬箭齊發,互有死傷。後來,福康安又命令手下分兩路攻打,以分散敵軍兵力。林爽文不敵,帶著妻兒逃往集集,又遭遇“四川屯番”的弘曆,隨後逃到小半天(今南投),竄入埔里社山中。
福康安派兵入山抓捕,並下令百姓協助搜查林爽文有獎。第二年正月初五,林爽文逃到老衢崎時被當地人抓住,獻給清軍。福康安平定林爽文的北路軍後,又揮師南下,平定莊大田的勢力。二月初,隨著莊大田兵敗被擒,林爽文的叛亂宣告徹底結束。
福康安、海蘭察等人大功告成之後,受到乾隆賞賜。林爽文等人被押送至京城,經大學士、軍機大臣會審,於乾隆五十三年按律處死。
秋媚說:林爽文的叛亂,有深刻的環境因素。遊民雜居的特殊背景為天地會提供壯大的土壤,清廷官吏與百姓的糾紛醞釀著火苗,乾隆一紙解散令,鄭爽文等揭竿起。但是,朝廷可以調動大量資源,佔據絕對優勢,因此乾隆很快就能平定林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