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有百里之才

    從小在文化系統長大。家裡從事戲曲、電影行業有之。本人在省文化市場管理處工作十餘年,從事音像、電影、稽查管理。現在省內唯一一所藝術學院任職,地方戲曲是一個系部。很自豪說,非常瞭解。

  • 2 # 使用者105541818131

    我的家鄉戲是河南豫劇,它又被稱為“東方詠歎調”,“中國歌劇”。

    在我小時候的記憶裡,村裡的大戲臺是吸引不了我的,倒是戲臺下熱騰騰的肉包子,酸酸甜甜的糖葫蘆還有沾滿芝麻的燒餅對我卻有著莫大的誘惑。戲臺上上演著忠奸善惡,愛恨情仇,大人們看的津津有味,我們小孩吃的不亦樂乎,趴在戲臺的最前面,好奇著演員一身花花綠綠的戲服,和五彩斑斕的臉譜。就是這樣的從小耳目濡染,我小的時候就知道了白蛇傳,花木蘭,西廂記,風雨行宮這些名段。那會實在恨那個老法海,為什麼阻止白娘子和許仙相愛,把白娘子壓在雷峰塔下。還有勇敢的花木蘭替父從軍,一句女子們哪一點不如兒男讓多少女子在男權社會里揚眉吐氣,西廂記裡張生和鶯鶯的愛情故事讓多少少男少女衝破封建的習俗。

    記得每到冬季農閒時節,村裡就會來一對藝人,是唱河南墜子書的,吃了晚飯時間,兩個人就會在村裡一片空地裡,支起來一桌子凳子,男的拉起三絃,女的敲起一面鼓,手打簡板就唱起來,村民們紛紛拿著小板凳圍城一個圈,大嬸大媽們一邊聽戲一邊還納著鞋底,大爺大叔們則一邊聽戲一邊抽菸,我們小孩往往聽不了一會就進入了夢鄉,每次都是大人揹回家去,連著唱上三天五天後,村幹部就會拿著布袋,挨家挨戶收小麥,一戶人家一瓢,算是給藝人的報酬。家鄉戲曲那親切鄉音,熟悉的旋律深深的打動並溫暖著我漂泊的心,模仿著哼一段,詮釋了我所有的落寞!

  • 3 # 毛猴

    因本人缺少藝術細胞,對黃梅戲瞭解不多。但從小在黃梅腔中成長耳濡目染,黃梅戲的皮毛還略知一二。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嚴鳳英安慶人。安徽黃梅戲劇團老一輩有嚴鳳英、潘景麗等,新一代有馬蘭、袁玫等,還有韓再芬等,他們都是安慶人,弘揚黃梅精神,為黃梅戲發展作出了貢獻。

    黃梅戲劇目比較多,有摺子戲,也有大戲。著名的有《天仙配》、《牛郎織女》,還有不少新編現代戲等。摺子戲有《小辭店》等。黃梅戲劇情較為複雜,具有較高感染力和吸引力。黃梅戲表演細膩,唱腔韻味純厚,委婉動聽。在安慶上至八十歲老人,下至呀呀學語的三歲小孩,原汁原味的黃梅腔,誰都能哼上一至二句黃梅戲中的精典句。

  • 4 # 花近高樓1

    相聲演員郭德綱唱功了得,一曲河北梆子《叫小番》成了他保留的壓軸曲目。也讓河北梆子這個古老劇種重新回到廣大觀眾的視野中。

    在河北梆子最興盛的時期,蘇聯和外蒙古都有專業的河北梆子劇團。

    河北梆子和京劇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也是人才流失最嚴重的劇種。 京劇四大名旦中的荀慧生,以及號稱京劇界第一狂人的裴豔玲,當初都是唱河北梆子的,出人頭地後,才改唱京劇的。

    這個獨特現象是河北梆子劇種獨有的,其他地方劇種並不多見。40多年前,大家看膩了八大樣板戲,河北梆子《寶蓮燈》被搬上熒幕,令全國觀眾耳目一新,每當二郎神的哮天犬出場時,觀眾們無不笑得前仰後合,給當時單調的生活,留下一抹難得的美好記憶。

    上世紀80年代,剛剛富裕起來的農民在農閒時,趕廟會,看大戲,成了最時髦的事兒,一臺大戲唱七天,戲票兩毛一張,每天下午和晚上演兩場,簡陋的戲園中座無虛席,一天平均能賣出1500多塊錢的門票,也算是盛況空前了。

    演員們也不耍大牌,當年在鄉下就曾經欣賞過著名的河北梆子演員王玉磬、巴玉玲的演出。

    河北梆子唱的大多是整本的摺子戲,《狸貓換太子》《回龍傳》《呼家將》《薛家將》《五女興唐傳》……一齣戲演五六天,讓觀眾欲罷不能。

    小孩子戲看多了,又不懂裡面的故事情節,只知道開場第一齣戲,肯定有一個黑小子打擂(楊七郎,呼延慶,薛剛),把對方大花臉打死了,然後家人都受牽連,被昏君通通殺掉,惹禍的人卻都能跑走,然後開始為家人報仇,故事情節大同小異,但觀眾們依舊樂此不疲,看得津津有味。

    有時也會演一些單本摺子戲,像河北梆子保留劇目《蝴蝶杯》《轅門斬子》《四郎探母》《大登殿》《打金枝》等等,都是常演不衰的劇目。

    戲看多了,以至於那時候同學之間開玩笑,經常用手指頭杵一下對方的腦袋,裝模作樣的來一句:我打死你個不爭氣的小奴才。就是《三孃教子》中的一句戲詞。

    頭幾天在劇院花280錢看了一出河北梆子傳統劇目《陳三兩爬堂》,卻再也找不到當年在露天戲園子看戲的感覺。

    才感覺自己是真的老了。

  • 5 # 玉樹71393582

    以安徽為例,最為廣泛流傳,有群眾基礎,又能代表安徽地方戲曲的首當其衝是黃梅戲!

    黃梅戲最有代表劇目是《天仙配》,《女駙馬》等。最著名的演員早期是嚴鳳英,王少舫,之後是馬蘭等人。

    黃梅戲對京劇的發展做出很大的貢獻,對徽班進京奠定了基礎。

  • 6 # 隨便想一下

    安徽人,我小時候村裡大廣播就在房後,經常播各種戲曲,對各種戲曲都有了解,安徽較成規模較出名的戲曲應有以下幾個,徽劇,黃梅戲,廬劇,泗洲戲,風陽花鼓!當然黃梅戲,廬劇影響最大!最為可惜的是最近聽人說泗洲戲劇團竟然解散,作為地方特有文化,為之可惜,希望當地政府能除重視發展經濟前提下,也注重保留當地特有文化!

  • 7 # 藝海揚波

    我的家鄉在陝西,家鄉的戲我比較瞭解,以秦腔為主,還有眉戶,碗碗腔,商洛花鼓,弦板腔,阿宮腔等。秦腔粗獷豪放,眉戶細膩,碗碗腔曲調委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量天尺換了盆多久才能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