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每天學點謀略小智慧

    形勢不同所致,一個是由亂走向統一時期歷史選擇的是最強者魏國。

    一個是有統一開始走向衰落分裂時尚,正所謂時下流行語站在風口上的豬都會飛。

  • 2 # 星火辰

    即便西晉皇族自相殘殺,劉淵也打的絲毫不輕鬆,直到劉淵死後,他兒子劉聰才攻下了西晉首都洛陽,讓晉朝皇帝青衣行酒,屈辱而死。

    一、劉備蜀漢和劉淵漢趙的情勢完全不同

    劉備僻處西蜀,防守容易,但要進攻卻因為西蜀艱難的地理條件而千難萬難,更何況劉備的實力大大不如曹魏。而劉淵在如今山西一帶,對河南(洛陽一帶)和關中(長安一帶)都有進攻的地理優勢,而且他的兵是彪悍的五胡兵,又正趕上西晉八王之亂,晉朝王室自相屠殺,防守大大削弱。但即便是這樣,劉淵依然在進攻晉朝時遭遇很大挫折,到他死也沒拿下洛陽,談不上有多輕鬆。

    二、曹魏和八王之亂後的西晉也完全不同

    總體來說,在劉備、諸葛亮時期,曹魏的國力是上升的狀態,司馬懿深知這點,因此避免和諸葛亮正面交鋒,要耗死蜀國。而八王之亂後的西晉,是階級矛盾、民族矛盾都很尖銳的時期,加上西晉皇室控制力因為內鬥而大大減弱,五胡強大,劉淵當然更有優勢。

    三、兩個姓劉的,根本就不是一種人

    劉備漢朝宗親的身份,其實還是有點疑問的,但肯定是漢人吧,用漢的國號也沒啥。劉淵卻是冒頓的後代,是正兒八經的匈奴人,他自認為是漢朝的外甥,更為了擴大號召力,因此才用漢的國號。他兒子劉聰覺得不對,於是改了趙,才叫漢趙。劉聰逮住西晉最後兩個皇帝,侮辱性的讓他們青衣行酒,然後殺掉。但漢趙政權最終也沒堅持多久。

  • 3 # 四川學歷提升李老師

    首先劉備所建立的蜀國本來就是三國當中實力最弱的一方,而他還選擇去攻打最強大的魏國,另外自蜀國出本路遠且地形崎嶇,軍糧補給是一個大問題。所以蜀國攻打魏國難上加難,而劉淵的趙漢政權推翻西晉時境況則不一樣,當時西晉歷經八王之亂之後國不為國,混亂無比,劉淵給本來就搖搖欲墜的西晉王朝最後一擊,而且當時各路諸侯虎視眈眈,在這樣的情況下當然很容易推翻西晉王朝。

  • 4 # 轉山轉水10

    除了兩個朝代自身的原因以外,中國歷史還有一個慣例,北為上,南為下,從北向南打容易取勝,從南往北伐很難成功。

  • 5 # 果然如此的世界

    時機不對!如果蜀漢劉備是在天下剛亂,劉鄢入蜀時奪取的蜀地,則進攻長安比較容易。或者,劉備在曹操和袁紹大戰時,沒有統一中原,沒有佔領陝西和長安時,攻打很容易,有很大的機會佔領。可惜時機都已消失。三國中又以魏最強,而蜀最弱,以最弱擊最強,失敗是肯定的了!

  • 6 # 辯證哲學論

    首先,三國時期是從220年曹魏建國開始至280年司馬炎吞併三國建立西晉結束。60年的時間英雄輩出,出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歷史人物,“掌上千秋史,胸中百萬兵”的曹操;忠肝烈膽的關雲長;治國理政“管蕭之亞匹”的諸葛亮;“生子當如孫仲謀”的東吳大帝孫權等等。在中國歷史上,一個國家君臣能相表裡,人民不叛離,內政穩定,軍事不衰,很少能被其它國家吞併。諸葛亮九出祁山,也並不是一無所取,但是魏華人才輩出,總能消除蜀漢方面的顧慮。街亭之戰後,曹真準確的預測出了諸葛亮下次進攻的地點即陳倉,於是命上將加強防備,後果如其然。反過來看三國的滅亡,曹魏曹丕曹叡死後,嗣子幼小,大權落入司馬氏之手;蜀漢皇帝劉禪“樂不思蜀”無什政治頭腦;東吳孫浩喜歡割人面皮,最後都滅亡了。

    其次,就是西晉。晉武帝司馬炎死後,傻太子登基做了皇帝,外戚專權造成了“八王之亂”,內戰的混亂和民力上的消耗,政治上的無能,使大量士族“衣冠南渡”,並且造成了“五胡亂華”踐踏中原。劉淵作為匈奴後裔從小生活在西晉,瞭解西晉的情況,回國後乘亂立國。311年,王衍率領的十萬大軍面對前趙大軍,公然逃跑被石勒殲滅,皇帝被俘,西晉在政治上紊亂,軍事上無能的情況下滅亡。

  • 7 # 看遍山川

    因為這兩個跨時空事件,時代背景和難易程度不可同日而語。

    不管是諸葛亮的執著還是姜維的堅持,蜀漢北伐曹魏本質上具有防守的性質。以益州疲弊一隅之弱進攻盡佔北方強大的曹魏,其勝算有多少,蜀漢內部有清楚的認識,諸葛亮和姜維更明白,那是他們不想坐以待斃。

    況且北方前有雄才大略的曹操父子,後有狼顧鷹視的司馬家族,人才輩出政治清明,財賦豐腴軍事強大,北方一直沒有出現諸葛亮所希望的“天下有變”。因此蜀漢進攻曹魏更明確地只能算作是騷擾,是諸葛亮先取雍涼從西向東按部就班,還是魏延出斜谷奇襲長安,最終都會被曹魏拖入持久消耗戰,而這又是蜀漢承擔不起的。

    曹魏針對蜀漢的策略就是採取對峙態勢,司馬懿看穿了蜀漢的底線,沒有必要在益州方面大動干戈。只要利用有限資源以守勢相持,耗盡國力的是對方,蜀漢北伐成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而南北朝十六國中第一個建立政權的劉淵(史稱前趙),雖然自稱以漢朝後嗣立國,還追認後主劉禪為祖宗,但他實足匈奴出身,是為了籠絡西晉漢人的權宜之計。劉淵稱帝時,西晉“八王之亂”已到了尾聲,其中七王殞命,司馬家宗族能幹事的基本都互相殺戮地差不多了。在位的是晉武帝第二十五子,傻子皇帝晉惠帝的弟弟懷帝司馬熾。

    此時的西晉已經進入苟延殘喘的狀態,晉懷帝和東海王司馬越相互不信任,政局已成一盤散沙。在匈奴漢國重兵包圍首都洛陽時,懷帝傳檄各地入京勤王,有迴應者寥寥無幾。東海王司馬越擔心劉琨(和祖逖聞雞起舞的那位)和鮮卑部聯軍前來增援,將來會影響他的權勢,居然以各種藉口回絕了劉琨的援兵。

    也正是司馬家自己人內訌,導致兵戎相見天下大亂,給了匈奴人劉淵等夷狄起兵逐鹿中原的機會。司馬懿和司馬昭根本想不到,他們的皇子皇孫會被匈奴人俘虜,並且在酒會上像服務生一樣青衣持酒,為諸位匈奴勳貴執壺斟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秦國三代秦公“出走”而成的三處“國都”,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