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河東一粟

    提問者所提出的這個問題,其實只是秦國九遷都城的其中有影響力的三次。秦是中國歷史上具有影響力的一個朝代,因為它真正把中國來了個大一統,且疆域延伸至現在的越南。

    在他實現一統天下之前,秦國先後進行過九次遷都:分別是西垂(今甘肅東南)、秦邑(今甘肅清水縣、張家川縣)、汧邑(今陝西隴縣南)、汧渭之會(今陝西眉縣東北)、平陽(今陝西眉縣西)、雍城(今陝西鳳翔縣內)、涇陽(陝西涇陽縣北)、櫟陽(今陝西臨潼縣北)、咸陽(今陝西咸陽東)。其中有影響力分別是秦靈公、秦獻公、秦孝公時期的三次具有戰略意義的遷移新都。經過前六次遷都,秦國從最初的西戎荒蠻之地, 到達了經濟文化高度發達的西周都城腹地,為其隨後的強大奠定了基礎。

    隨著秦國不斷的發展強大,出於戰略目的,秦國的三代國君審時度勢,繼續進行了新都城的選擇。

    雍城——涇陽:位於今陝西寶雞鳳翔縣境內的雍城,自秦德公元年(前677年)至秦獻公二年(前383年)定都此地,長達294年,為秦國定都時間最久的都城。雍城其實周圍就是河流,秦國以河為城,居雍城以水禦敵200年後首築城牆。然後到秦靈公時,封建舊貴族勢力做大,羈絆國家發展,為了擺脫這些牽扯,秦靈公決定把涇陽作為雍都的陪都,並隨後遷都於這個有軍事性質的臨時都城。

    涇陽——櫟陽:秦獻公二年(公元前383年),魏國國土深入河西之地,成為秦國的心腹大患,是秦東進戰略的絆腳石。所以當秦國強大之後,秦國遷都櫟陽,遂對魏國形成攻勢。當時具有臨時軍事都城性質的櫟陽,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北卻戎狄,東通三晉” 。魏沿著洛河西岸修築長城對秦形成守勢,後秦攻破魏長城,收復了河西之地,此後魏一蹶不振與秦不可同日而語了。由此可見,秦獻公將都城遷到櫟陽的真實目的就是為了便於向東發展。發展到秦孝公時,櫟陽已經成了秦國的政治中心。

    櫟陽——咸陽:我們都知道,秦孝公繼位後,立志奮發圖強,任用商鞅實施變法,經過數十年的打拼,終於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秦孝公推行商鞅變法後,儘管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也受到保守派和舊貴族勢力的強力阻擾,而這時候的秦國已然國力鼎盛人口劇增,針對這些因素,公元前359年,聰明的秦孝公毅然決定移都集政治經濟軍事戰略優勢於一身的寶地——咸陽。

    咸陽地平物豐,北有九峻山,山陡勢險,易守難攻,為天然屏障,南臨渭河,水源充足,同時西周故都豐鎬農業發達;同時它處於東西、南北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因此咸陽在政治、經濟、軍事、戰略位置等方面都優越於櫟陽,聰明的秦孝公此舉其實邁出了由隴山進入關中的第一步,也為秦的最後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 2 # 遖唻苝暀

    當然不是真的。

    歷史上有幾代秦公為了更好實施秦國的“東進戰略”,曾把“辦公地點”從“秦都雍城”遷往“對峙前沿”。在秦史上,類似的“秦公長期駐外辦公地”有很多,後來被誤解成了秦史上有名的“九都八遷”。

    涇陽的9年和櫟陽的32年,都是秦史上的特殊時期,是時任秦公的-“長期駐外辦公地點”,根本就不是遷都。國之都城是個綜合體,不能簡單理解為“國君在哪裡辦公,哪裡就是都城”。

    所謂的遷都涇陽和櫟陽,純屬無稽之談。秦國首都是從“雍城”直接遷往“咸陽”的,在此期間的涇陽和櫟陽都只是“秦公駐外臨時辦公地”。

    ([史記] [資治通鑑]都有實證)

    本人極為反感,為了拉動當地經濟,不尊史實的做法。

  • 3 # 大秦鐵鷹劍士

    秦國的歷史較為久遠,都城也十分多,只不過著名的都城有三處,分別是雍城、櫟陽、咸陽。公元前905年,秦非子因養馬有功被周孝王封為天子之附庸,秦國正式成立,只不過不是諸侯而已。立國之初,秦國的都城在犬丘,只是一座小小的土堡而已;秦人跟戎人奮戰百餘年,後來又獲得了秦邑。

    公元前770年,西戎攻破鎬京,殺死周幽王,秦人奉命前往鎬京護駕,保護剛剛即位的周平王。秦人在鎬京平原擊敗戎人,又配合中原諸侯一起護送周平王遷都洛陽,因此大功秦人正式立國,被周平王封為秦伯國。秦國正式立國後,國都在西垂,秦國繼續跟戎人戰鬥,直到收復關中故土。秦文公之後,又經數代國君的努力,在謀求自己的發展空間,在討伐西戎之戰中節節勝利,歧豐之地皆納其下,又先後滅蕩社戎,擊敗邽、冀兩戎部,徵彭戲戎,兵臨華山,收復杜、鄭之地,滅小虢,版圖一直推進至關中東端。

    公元前677年,秦德公遷都雍城,並正式開始建造國都,雍城初具規模。雍城在秦國曆史上十分重要,共有258年的國都歷史,秦國後來雖然遷都了,但是祭祀宗廟之事仍在雍城舉行。公元前419年,秦靈公為了東擴,收復河西失地,將國都東遷至涇陽。秦靈公死後,秦國四代亂政,其子贏師熹逃奔魏國。公元前383年,贏師熹在魏武侯的支援下,回秦國即位,當年就遷都櫟陽,目的是為了收復河西失地。

    公元前350,秦國營造的王城咸陽正式竣工,同年秦孝公遷都咸陽!有了咸陽城後,秦國才具備一個大國、強國的氣質,咸陽、大梁、臨淄、陶邑並稱戰國四大名都。由此可知三代秦公“出走”而成的三處“國都”的說法,是不準確的。只有秦獻公因出走魏國,回國即位後才遷都櫟陽的。

  • 4 # 老黃8012

    秦國三代秦公"出走"的三處地方:雍城、櫟陽、咸陽,只是秦國三代秦公的三處國,即秦靈公、秦獻公、秦孝公,後來只有咸陽才是秦國的國都,而其他兩處只是靈公和獻公被迫的去所。只有咸陽不僅足秦國的國都,而且是和大梁,臨淄、陶邑並稱戰國時期四大名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耳鳴的人平時是怎麼睡著的,需要吃藥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