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2許雲輝

    此事見於西漢劉向散文《說苑.正諫》,大意是:吳王鐵了心要征伐楚國,因不願聽從群臣勸諫,下令:“敢有諫者,死!”群臣噤若寒蟬,保命失聲。

    有個聰明絕頂的少年見萬馬齊喑,憂心如焚,“欲諫不敢",便心生一計:多次天色未明就頂著露水、手持彈弓在吳王的後園做打鳥狀,成功引起吳王注意,問他為何露水沾衣?少年正中下懷,按照事先設計好的臺詞回答:“園中有樹,蟬在樹鳴,卻不知螳螂在身後欲捕食它;螳螂也不知其身後有黃雀欲捕食它;黃雀更不知我的彈弓已經瞄準它!這三個蠢貨,都是一心想‘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後之有患也!”這就是成語“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出處。

    少年知道不可直諫,故以設喻方式委婉規諫吳王不能只貪圖眼前利益而造成嚴重後果,表現出了高情商和高超語言藝術,既不違反勸諫必死命令,又巧妙暗示吳王。

    吳王聽後,自尊心得到滿足,又對他的表達方式連聲叫好,“乃罷其兵”。

  • 2 # 看電影呀

    吳王一向很專橫,要想說服他是件很難的事情。

    有一次,吳王準備進攻楚國。他召叢集臣,宣佈要攻打楚國。大臣們一聽這個訊息,低聲議論起來,因為大家都知道吳國目前的實力還不夠雄厚,應該養精蓄銳,先使國富民強,這才是當務之急。

    吳王聽到大臣們在底下竊竊私語,似有異議,便厲聲制止道:

    “各位不必議論,我決心已定,誰也別想動搖我的決心,倘若有誰執意要阻止我,決不輕饒!”

    眾大臣面面相覷,誰也不敢亂說一句說,於是,匆匆退朝。

    吳王的侍從中有一位的年輕人,他下朝後心中仍無法安寧,思前想後,他覺得不能因為自己而不顧國家的安危,眼看國家滅亡。這位年輕人在後花園內踱來踱去,目光無意中落到樹上的一隻蟬的身上,他立刻有了主意。

    就這樣,一連等了三個早晨,終於看到吳王在宮女的陪同下,來到後花園。那位年輕人裝著沒有看見吳王,眼睛緊盯著一棵樹。

    吳王看到這位年輕人的衣服已經被露水打溼了,卻彷彿沒有察覺一般,眼睛死死地盯著樹枝在看什麼,手裡還擒著一隻彈弓,便很納悶地拍拍他的肩,問道:

    “喂,你一大早在這裡做什麼?何以如何入神,連衣服溼了都不知道?”

    那位大臣故意裝作彷彿剛剛看到吳王,急忙施禮賠罪道:

    “剛才只顧看那樹上的蟬和螳螂,竟不知大王的到來,請大王恕罪。”

    吳王揮揮手,卻好奇地問:

    “你究竟在看什麼?”

    那位年輕人說道:

    “我剛才看到一隻蟬在喝露水,毫無覺察一隻螳螂正弓首腰準備捕食它,而螳螂也想不到一隻黃雀正在把嘴瞄準了自己,黃雀更想不到我手中的彈弓會要它的命……”

    吳王笑了說:

    “我明白了,不要再說了。”

    終於,吳王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原文:吳王欲伐荊,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死!”。此時,其下有一年少者,自知人微言輕,諫必無用,徒遭橫死。惟日懷彈弓,遊於後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吳王問之,對曰:“後園有樹,上有蟬正飲露,不知螳螂在後欲捕之也!而螳螂作勢欲撲,竟不知黃雀躡其旁也!黃雀伸頸僅顧啄螳螂,而不知樹下之彈弓也!彼皆欲得前利而不顧後患也!”吳王聽後,甚覺有理,乃不出兵。

    拼音 táng láng bǔ chán,huáng què zài hòu

    釋義 螳螂正要捉蟬,不知黃雀在它後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淺,只想到算計別人,沒想到別人在算計他。

    典出《戰國·莊子·外篇山木第二十》“睹一蟬,方得美蔭而忘其身,螳蜋執翳而搏之,見得而忘其形;異鵲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

    《劉向·說苑·第九卷·正諫》“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顧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後之有患也。”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四·槐西雜誌十四》:“後數年,聞山東雷擊一道士,或即此道士淫殺過度,又伏天誅歟?‘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挾彈者,又在其後,此之謂矣。”

    春秋時,吳王欲伐楚,曰:“敢有諫者,死!”。此時,其下有一年少者,自知人微言輕,諫必無用,徒遭橫死。惟日懷彈弓,遊於後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吳王問之,對曰:“後園有樹,上有蟬正飲露,不知螳螂在後欲捕之也!而螳螂作勢欲撲,竟不知黃雀躡其旁也!黃雀伸頸僅顧啄螳螂,而不知樹下之彈弓也!彼皆欲得前利而不顧後患也!”吳王聽後,甚覺有理,乃不出兵。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形容行事僅顧前而不顧後。 或喻目光短淺, 僅視眼前利益,而不知後患能隨之而來,常用此語。

    這個成語出自劉向的《說苑·正諫》。

    書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春秋時期,吳國國王壽夢準備攻打荊地(楚國),遭到大臣的反對。吳王很惱火,在召見群臣的會上警告:“有誰膽敢阻止我出兵,將他處死!”

    儘管如此,還是有人想阻止吳王出兵。王宮中一個青年侍衛官想出一個好辦法:每天早晨,他拿著彈弓、彈丸在王宮後花園轉來轉去,露水溼透他的衣鞋,接連三天如此。吳王很奇怪,問道:“這是為何?”侍衛道:“園中的大樹上有一隻蟬,它一面唱歌,一面吸飲露水,卻不知已有一隻螳螂在向它逼近;螳螂想捕蟬,但不知旁邊又來了黃雀;而當黃雀正準備啄螳螂時,它又怎知我的彈丸已對準它呢?它們三個都只顧眼前利益而看不到後邊的災禍。”吳王一聽很受啟發,隨後取消了這次軍事行動。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提醒人們不要只顧眼前利益而不考慮後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黑魚湯的正宗做法王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