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17643055001
-
2 # 春春天通
展開全部
褥瘡(壓力瘡)
別名 壓力瘡
褥瘡是身體區域性長期受壓,使血液迴圈受到障礙,引起面板及皮下組織因缺血而發生水皰,潰瘍或壞疽。一般來說,長期臥床體質衰竭,翻身活動不方便及肢體感覺障礙的病人易發生。過度消瘦,過度肥胖,水腫,動脈硬化均易促使褥瘡形成。
治療
儘可能早期開始,原則是立即使患處不再受壓,促進區域性血液迴圈,加強創面處理。一度褥瘡可予定時按摩,變換體位,區域性酒精塗搽和烘烤,若炎症顯著,可用0.5%新黴素溶液等溼敷。二度褥瘡可外塗抗生素軟膏後覆以無菌紗布。三度褥瘡必須清除腐肉,反覆清創。潰瘍小者可外用0.5%硝酸銀溼敷根除感染,應用康復新滴劑等促使肉芽組織形成。潰瘍大者可採用植皮術。對壞疽性褥瘡,應充分引流徹底去除壞死組織。同時應給予高蛋白飲食,嚴重患者需加強支援療法,必要時輸全血並糾正氮質滯留傾向。創面膿液經常培養並行藥敏,選擇合適抗生素外用。合併全身廣泛感染者,系統使用抗生素。
預防
對臥床病人加強責任心,堅持經常性的護理制度。避免區域性受壓,每隔2~4小時翻身一次,並及時按摩受壓部位,對一些消瘦易受壓處,必要時可使之懸空。保持面板清潔乾燥,保持床面平坦,整潔,柔軟。改善區域性血液迴圈,經常用50%酒精按摩區域性,按摩後外塗滑石粉,每日2~4次。 臨床表現
根據發展過程的不同階段,可分為三度:一度:是褥瘡發生的最早表現,區域性紅斑,水腫,感覺麻木或有觸痛,解除壓力後遲遲不能復原,但經處理後數天內可好轉。二度:表皮呈紫黑色或水皰或面板鬆解剝脫,形成糜爛面。三度:潰瘍形成,淺者達皮下脂肪層,深者可達骨組織,繼發感染後膿液多,有臭味。根據Y-K分級法將其分為:I級A:紅斑持續30分鐘至24小時;I級B:紅斑持續存在超過24小時。Ⅱ級:表皮和/或真皮潰瘍未及皮下脂肪。Ⅲ級:潰瘍深及皮下脂肪。Ⅳ級:深及肌肉和筋膜。Ⅴ級:深及骨面。Ⅵ級:累及關節腔。病程由輕到重逐漸進展。如受壓部深淺組織同時缺血缺氧而致褥瘡急劇發生,即“壞疽性褥瘡”,區域性面板初呈暗紫色斑,指壓不褪色,伴劇痛或麻木,斑片可迅速擴大繼而壞死,失去痛覺,壞死組織覆以痂皮,脫落後形成潰瘍,深達肌層或骨骼。褥瘡常伴發細菌感染,特別是綠膿桿菌感染致區域性蜂窩織炎,膿腫,骨膜、骨髓炎至敗血症,迅速加重病人的惡液質狀態。
診斷
昏迷及癱瘓病人,長期臥床,衰弱病人於無肌肉覆蓋或肌肉菲薄而又常常受壓的骨骼突起部位如尾骶部,足外踝及足跟等處出現的暗紫色皮損,繼而壞死形成潰瘍,常伴有細菌感染,經久不愈出現貧血及不同程度的氮質滯留或鈣質沉著而加重病人原有疾病。 鑑別診斷
病因
長期壓迫且集中於身體某一較小範圍內,足以使區域性血液迴圈受壓而致組織缺氧引起損傷或血管性壞死。若繼續受壓,病變進展可使全層面板壞死缺失。產生的潰瘍常招致細菌感染。由於潰瘍基部及邊緣的毛細血管和靜脈淤血,加之逐漸成大量肉芽組織,往往使抗生素系統應用的效果大大減弱。因而使潰瘍或壞疽區在皮下迅速穿掘擴大,數天內即可使其直徑達3~6 cm。穿掘範圍可距潰瘍外觀邊緣達8~10cm,向深部發展可累及骨膜甚或骨質,引起局灶性骨膜炎或廣泛性骨髓炎。
腦血管病人怎樣預防褥瘡發生?
腦血管病人由於偏癱,長期臥床不起,區域性組織受壓,血液迴圈障礙,以致肌肉持續性貧血、營養不良,極易發生面板潰爛和組織壞死而形成褥瘡,因此,應加強面板護理,預防褥瘡發生。具體措施是:
(1)勤翻身 翻身可防止病人同一部位長時間持續受壓。一般兩小時翻身一次,但翻身時動作要輕柔,避免拖、拉、推等動作,以免擦傷面板。骨突起部位,應加用海棉墊,有條件者可墊上橡皮圈,以減輕區域性受壓。
(2)勤換洗 對大小便失禁的病人,要及時清除排洩物,避免因潮溼刺激面板。對被排洩物汙染的衣服、被褥、床單等,應及時更換,保持區域性面板清潔衛生,以免感染。
(3)勤整理 要經常保持床鋪清潔、平整、乾燥、柔軟。每次翻身時要注意整理床面,使之平整,無雜物,防止擦傷面板。
(4)勤檢查 每次翻身時要注意觀察區域性受壓面板,發現異常時,立即採取積極措施,防止病情發展。
(5)勤按摩 主要是按摩褥瘡好發的骨突出部位。按摩時用手掌緊貼面板,壓力由輕到重,再由重到輕,作環形按摩。按摩後用5%酒精或紅花酒精。冬天可選用跌打油或面板乳劑,以促進區域性血液迴圈,改善營養,防止褥瘡發生。
(6)加強營養 營養不良者面板對壓力損傷的耐受能力較差,容易發生褥瘡,故應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並應攝足水分,以增加面板的抵抗力。
回覆列表
病情分析:
你好可能是長的毛囊炎,
指導意見:
建議你可以區域性使用藥物如高錳酸鉀(注意比例是1:5000,建議可以用白色的盆子,水顯粉紅色就可以)進行溫水坐浴,同時口服抗生素如羅紅黴素治療下,並注意保持區域性清潔與乾爽,注意忌下辛辣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