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1)宣揚國威,即宣傳明王朝的強盛。
(2)加強與海外諸國的聯絡,即發展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係。
(3)為宮廷購回奢侈品。
(4)尋找建文帝的下落。
內容:鄭和下西洋是明代永樂、宣德年間的一場海上遠航活動,首次航行始於永樂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結束於宣德八年(1433年),共計七次。
在七次航行中,三寶太監鄭和率領船隊從南京出發,在江蘇太倉的劉家港集結,至福建長樂太平港駐泊伺風開洋,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訪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包括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裡、暹羅、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地,目前已知最遠到達東非、紅海。
擴充套件資料
鄭和下西洋歷史評價:
1、是中國歷史上空前的主動外交。
2、鄭和下西洋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船隻和海員最多、時間最久的海上航行,其規模、航行時間、航程在世界航海史上市空前的,與歐洲Nautilus相比,早半個世紀。
3、鄭和是中國也是世界上的偉大Nautilus。
4、侷限性;鄭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發展海外貿易,因而不計經濟效益,其結果必然造成巨大的經濟負擔,因此也不可能長久。
目的:
(1)宣揚國威,即宣傳明王朝的強盛。
(2)加強與海外諸國的聯絡,即發展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係。
(3)為宮廷購回奢侈品。
(4)尋找建文帝的下落。
內容:鄭和下西洋是明代永樂、宣德年間的一場海上遠航活動,首次航行始於永樂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結束於宣德八年(1433年),共計七次。
在七次航行中,三寶太監鄭和率領船隊從南京出發,在江蘇太倉的劉家港集結,至福建長樂太平港駐泊伺風開洋,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訪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包括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裡、暹羅、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地,目前已知最遠到達東非、紅海。
擴充套件資料
鄭和下西洋歷史評價:
1、是中國歷史上空前的主動外交。
2、鄭和下西洋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船隻和海員最多、時間最久的海上航行,其規模、航行時間、航程在世界航海史上市空前的,與歐洲Nautilus相比,早半個世紀。
3、鄭和是中國也是世界上的偉大Nautilus。
4、侷限性;鄭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發展海外貿易,因而不計經濟效益,其結果必然造成巨大的經濟負擔,因此也不可能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