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五年間

    山西多古建。應縣木塔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築,也是唯一一座木結構樓閣式塔。山西元代以前的古建築保有量超過全國總量的70%,明清兩代的古蹟更是浩如煙海,難以計數。誠如《得乎簷角樑柱間:尋訪晉南鄉野古建》(北京時代華文書局)作者連達所言,“想領略中國古建築的風采只能是非山西莫屬了”。連達為125處山西古建手繪了157幅圖畫。這些圖畫幾乎都是外部景觀寫生,雖然不具備梁、林那樣專業的認識,也不是建築構件的細緻研究,妙在自有一番藝術旨趣,文字筆記一路親身感受,畫像栩栩,或凜然端莊,或野樹掩映,每座建築的意韻躍然紙上。

    為何山西多古建?與特殊的地理環境與歷史文化有關。連達概括梳理,這片古老土地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重耳據此地以成霸業、秦趙長平大戰、劉邦白登之圍、五胡亂華、北魏肇興、李唐起事、五代割據、楊家將抗遼……三晉歷史掀動中華興衰,留下了許多文物古蹟,強烈吸引了以“畫古建”為志業的連達。畫筆為媒,山西與他結下了一段段“姻緣”。

    連達號稱“破廟專業戶”,他無意履跡釋迦木塔、祖師塔這類聲譽流播、遊人如織的名勝,而是一心要往稀罕之地。因此這書宗旨是“尋訪晉南鄉野古建”,扣的就是“鄉野”二字。如今純粹的鄉野其實是沒有的,也不會有梁、林當時聽聞公路通了、終於可以去山西了的喜悅,但也有跋涉,也有周折,還有在蚊蠅飛繞的野地,或臭味熏天的豬圈旁邊作畫的尷尬。鄉人大半閉塞淳樸,見到外人就打探圍觀,然也熱情好客,看到一手好畫就肅然起敬,要麼邀約吃飯,要麼依依送別。總有些鄉村隅居的老人,記得似真似假的古早舊事,比起地方誌的材料回顧,這些零散的口述更多一些生活的氣息。

    書中各種古建築,最多寺廟殿塔,其次民居大院,再次牌坊樓閣,亦有戲臺、橋樑、古墓等等。仔細閱讀,會發現,其中關帝廟的出場頻率很高。有時也叫“三義廟”,取“桃園結義”之義。關羽故址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且因《三國演義》以“忠義”品格深入人心,晉人對關公的景仰由來有之。而我以為,“關公崇拜”還折射了晉地建築的一種淵源。

    為什麼山西多大院?大商人多。明清時期晉商崛起,關羽化身成了“財神”。當晉商把關羽塑像請進店堂,接受的不僅是關帝爺的護佑,更是向公眾展示自己秉承的是這位山西老鄉忠義誠信的精神。而之所以供奉關羽,也說明了山西儒家文化傳統的深厚積蘊,因此才會有那麼多的牌坊。而那麼多的山西古建,能在各種“運動”中存留保護,與此也是分不開的。

    相比神州其他地域,山西的古建保護走在前列,只是問題仍不少。書中所見的晉南鄉野古建,有些傾頹枯萋,急需修復。也有很多修葺乾淨,卻只以為新的就是好的。當年王圓籙粉刷了敦煌石窟,現在也有一些缺少見識的鄉人或者管理人員,要讓古韻的建築換上不倫不類的“新顏”。梁思成、林徽因曾經多次提醒,中國建築是延續了兩千年的一種工程技術,本身已成了一個藝術系統,許多建築物是我們文化的表現,藝術的大宗遺產,要加以認真整理和保護。怎樣修復古建為宜呢?園林大師陳從周先生亦有指導意見,指出重修古建須注意維持原貌,最好修舊如舊,避免古建外貌起大變化,要讓古建發揮歷史文物價值,在設計的考慮上要研究歷史,要回到現場。

  • 2 # 三維策論

    古建築修復是個非常有技術含量的活,既要求最大化的保持建築原有的風貌,又要求能最大化地延長建築物的壽命。我對古建築的修復有一定的瞭解,現在就來說說我所知道的關於古建築修復的一些操作。

    第一、儘量保持建築原貌

    在修復古建築的時候,我們通常是隻加強不替代,能小修不大修,儘量保持原有的構建,這樣才能儘可能的保留古建築的歷史價值。

    第二、木材化學防腐提高壽命

    古建築大都是木質材料,為了還原建築原貌修補的時候也是要使用木質材料的。木質材料非常容易因為漏雨、潮溼或者蟲蛀等原因腐朽。原建築上的木料水分比較少,修補建築所用的木料水分比較多。因此修補的的部分非常容易被腐蝕掉。古代修築建築通常會將木料長時間放置來去除水分,而現在為了讓建築的壽命更長我們使用化學藥劑來防腐。

    第三、柱根包鑲和墩接

    建築物中柱子腐朽也是非常常見的,如果柱子腐朽得較少的話我們通常採用柱根包鑲的方法,就是先將腐朽的部分去除掉,然後用新的木料將去除的部分填補完整。刨磨平整後用鐵箍箍緊。

    如果柱子腐朽的地方比較多的話就要採用墩接的方法。墩接顧名思義,就是將腐朽的那一段整段去除,然後採用新木料嫁接起來,新舊木料相接處刨磨平整後再用鐵箍固定兩頭。

    第四、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建築裝飾物修復方法

    銅器生鏽,我們可以採用電解還原的方法。

    漆器脫水,我們通常可以採用自然風乾法。

    損毀的書畫,我們通常採用揭裱的方法。(揭裱就是把畫心由舊裱上揭下來,然後好重新裝裱。)

    陶瓷器斷裂,我們通常使用蟲膠貼上。

    第五、架落大修,區域性替換

    現古建築的修復也強調安全性,特別是大型的建築群落,如果不替換腐朽的建築部件那麼建築會存在很多安全隱患,也不利於古建築長久存在。因此採用落架大修、替換區域性構件的方法。比如故宮琉璃瓦片大部分都是替換過的。

    隨著科學的發展,相信會出現更多更好的古建築修復方法。總有一天我們的古建築修復工作既能完美呈現古建築的原有風貌,又能大大延長古建築的使用壽命。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已經解答了題主的疑惑!

  • 3 # 鬢邊韶華

    古建築修復的時候,還是有不少趣事的,比如以下這些:

    1.抓蟲子

    在古民居修復的時候,有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就是圖中的抓蟲子,這些都是粉蠹蟲,粉蠹蟲又稱粉蛀蟲,寄生於原木角材上,屬於夾帶性木材害蟲,它的破壞會留下圓形小洞並留下極細粉末,對於木材的危害與白蟻相差無幾。

    民居裝潢用的角料及夾板或多或少都有蛀蟲的幼蟲和蟲卵躲在裡面,看起來令人很不舒服。那麼如何知道這些木頭中是否有蟲子呢?工人在找這些小蟲子的時候,主要觀察木頭的外觀,如果有很多小孔,並且周圍有一些粉末,就往裡放入專用的去粉蠹蟲的油,蟲子因受不了油的氣味,都往外鑽了,這樣一來,就能抓到不少粉蠹蟲。

    2.填補房屋零件

    在古民居修復過程中,常常有一些木製的房屋零件儲存的不夠完整,它們多是因為年代的久遠而腐蝕。在中華古民居博覽園的倉庫裡,就有很多這樣的零件。

    那些缺失的部分,需要工人按照物件的比例及圖案的紋飾進行還原,將一些新的木塊,經過雕刻,再粘到舊木塊上,使其完整。

    為了使修復後的木塊更完美,除了需要工人的耐心外,還需要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對文物進行修復。有些部位的異物沉積而產生很多黑斑線,需特別清洗。可用特殊藥水先將主器物上的裂紋缺口清淨,再使用專業的藥劑儘可能地將縫裡的色差減弱,這樣粘接後的吻合面就沒有痕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頭部風溼怎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