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曾採用過圓周率的多種近似值,
早期大都是透過實驗而得到的結果,如古埃及紙草書(約公元前1700)中取pi=(4/3)^4≈3.1604 。
第一個用科學方法尋求圓周率數值的人是阿基米德,他在《圓的度量》(公元前3世紀)中用圓內接和外切正多邊形的周長確定圓周長的上下界,從正六邊形開始,逐俯龔碘夾鄢蝗碉偉冬連次加倍計算到正96邊形,
得到(3+(10/71))<π<(3+(1/7)) ,開創了圓周率計算的幾何方法(亦稱古典方法,或阿基米德方法),得出精確到小數點後兩位的π值。中國數學家劉徽在註釋∨章算術》(263年)時只用圓內接正多邊形就求得π的近似值,也得出精確到兩位小數的π值,他的方法被後人稱為割圓術。他用割圓術一直算到圓內接正192邊形。
南北朝時代著名數學家祖沖之進一步得出精確到小數點後7位的π值(約5世紀下半葉),給出不足近似值3.1415926和過剩近似值3.1415927,還得到兩個近似分數值,密率355/113和約率22/7。
他的輝煌成就比歐洲至少早了1000年。
其中的密率在西方直到1573才由德華人奧托得到,
1625年發表於荷蘭工程師安託尼斯的著作中,歐洲稱之為安託尼斯率。
阿拉伯數學家西在15世紀初求得圓周率17位精確小數值,打破祖沖之保持近千年的紀錄。
德國數學家柯倫於1596年將π值算到20位小數值,後投入畢生精力,於1610年算到小數後35位數,該數值被用他的名字稱為魯道夫數。
歷史上曾採用過圓周率的多種近似值,
早期大都是透過實驗而得到的結果,如古埃及紙草書(約公元前1700)中取pi=(4/3)^4≈3.1604 。
第一個用科學方法尋求圓周率數值的人是阿基米德,他在《圓的度量》(公元前3世紀)中用圓內接和外切正多邊形的周長確定圓周長的上下界,從正六邊形開始,逐俯龔碘夾鄢蝗碉偉冬連次加倍計算到正96邊形,
得到(3+(10/71))<π<(3+(1/7)) ,開創了圓周率計算的幾何方法(亦稱古典方法,或阿基米德方法),得出精確到小數點後兩位的π值。中國數學家劉徽在註釋∨章算術》(263年)時只用圓內接正多邊形就求得π的近似值,也得出精確到兩位小數的π值,他的方法被後人稱為割圓術。他用割圓術一直算到圓內接正192邊形。
南北朝時代著名數學家祖沖之進一步得出精確到小數點後7位的π值(約5世紀下半葉),給出不足近似值3.1415926和過剩近似值3.1415927,還得到兩個近似分數值,密率355/113和約率22/7。
他的輝煌成就比歐洲至少早了1000年。
其中的密率在西方直到1573才由德華人奧托得到,
1625年發表於荷蘭工程師安託尼斯的著作中,歐洲稱之為安託尼斯率。
阿拉伯數學家西在15世紀初求得圓周率17位精確小數值,打破祖沖之保持近千年的紀錄。
德國數學家柯倫於1596年將π值算到20位小數值,後投入畢生精力,於1610年算到小數後35位數,該數值被用他的名字稱為魯道夫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