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生史話

    在《三十六計》中有一種美人計,可以說是久試不爽,頻頻得手。何為美人計的?美人計是指不能透過軍事手端解決的,只能透過給對方獻以美女,麻痺其心智,使其沉迷於女色之中,予其以以“糖以炮彈”等政治手端來解決的事情

    歷史上透過行試美人計而且敵方國破家亡的例子比比皆是,其最著名的當屬春秋時期越國給吳國使用的美人計了。那麼作為這個著名的美人計的執行者西施,他到底是不是一個政治犧牲品?以及他存在的價值又是什麼呢?

    首先我們說西施是一個愛國者,他是為越國而生,為越國而死。中國上下五千年美女如雲,傾城傾國者又是無計其數,而西施能有幸例入四大美女,併成為四大美女之首的重要原因在於她為了自已的國家忍辱負重,不惜犧牲自己名節甚至生命。一個為國家而犧牲一切的美女在人們心中才是最美的女人,縱觀古今那些為國家利益,為了民族利益而生甚至死的女人總是最美的女人,比如替父充軍的花木花,擊鼓戰金山的梁紅玉,革命黨人秋瑾,“生得偉大,而死的光榮”的劉胡蘭,雖然我們沒有見過她們,但他們在我們心中永遠是最美的。而西施做為從越國眾多女子中脫穎而出的美女,又是為了國家利益而不惜犧自已一切的美女無疑是最美的女人。

    當然從表象上看西施是為了越國之復仇,帶著滅吳使命而投入吳王夫差懷抱的,但做為一個封建社會的女人,她同樣跳不出那個時代的侷限性,因而她難免地成為一個政治工具,成為越王勾踐實現自已霸業,成為是范蠡成就自己名利的犧牲品,因而西施的結局無疑是悲慘的,歷史上關於西施最後的結局有三種說法,其一,當西施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時,她也暴露無遺了,因而她被吳華人活活沉江了。其二,當西施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時,幸運地被越國軍隊所救,但勾踐小人卻要求她侍寢,西施不堪受辱,毅然跳江自盡。其三,西施同范蠡駕著一葉扁舟沿江順流而去,不知所衷。對此小編認為西施的結局不外乎前一二兩種,其第三種說法只是代表人們的希冀及美好心願而己。而從一二種結局來看西施無疑是一個政治鬥爭的恓性品

    因而我們說西施明義上是一個為國獻身不惜一切的美女,實質卻是一個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她存在的價值是迷惑吳王,使其沉迷於美色,殆於朝政,以為越國滅吳羸得時間。

  • 2 # 甘露閒人

    說某人是政治犧牲品,首先得明確一點,什麼叫政治犧牲品?

    犧牲,古代指祭祀時供奉給神靈的祭品,一般用牲畜,有時也用活人。

    被當做犧牲品的人,通常是被迫的,也有極少數是自願的。

    一旦被當做犧牲獻給鬼神,其生命肯定被剝奪了。後來,犧牲被賦予了崇高的意義,一般是為了革命事業獻出生命的同志,才能稱之為“犧牲”。犧牲的同志將被授予烈士榮譽稱號,其家屬也會享受一定的優待和撫卹。

    而政治犧牲品一般是貶義詞,同時帶有一些同情的意味,指主動或被動地參與某種政治鬥爭,從而失去了生命、自由、名譽、地位或財產的人。

    說白了,就是政治鬥爭中被使用過就被拋棄的人,通常為他人做嫁衣,自己什麼也沒有得到,下場悽慘,但不一定會死。

    而西施是不是政治犧牲品呢?

    西施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四大美人之一,在《越絕書》、《吳越春秋》等史籍中也出現過,是一個真實存在的帶有濃重傳奇色彩的古代人物。

    春秋時期,吳越爭霸,越王勾踐戰敗亡國,為了復仇,勾踐假意順從吳王夫差,自己親率妻子到吳宮為奴僕。每天晚上則臥薪嚐膽,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忘了亡國之恨。

    同時,勾踐命大夫范蠡在全國尋訪民間美女,在紹興諸暨苧蘿山得美人西施,遂獻給吳王夫差。夫差一見西施,驚為天人,寵幸無比,“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勾踐的卑順的態度和西施的美貌使得夫差徹底放鬆了警惕,每日沉湎酒色,不理朝政,並且赦免了勾踐,使得勾踐終於得以返回越國。

    回到故國的勾踐沒有忘記亡國的恥辱,他一方面勵精圖治,發展國力,一方面繼續蒐集珍寶玩物,進獻給夫差,以消磨其意志。

    終於,時機來臨,勾踐趁著夫差逐鹿中原之際,親率大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舉攻佔吳國都城姑蘇。夫差聞報後大驚,急忙回師救援,但大勢已去,最終被勾踐所滅,兵敗自殺。

    夫差自殺後,他的後宮嬪妃自然也就作鳥獸散了。至於西施的下落,則成了一個謎。有人說她死於亂兵之中,也有說法稱她隨范蠡遠遁江湖,隱居去也。

    至於西施的下落如何,並非這個問題所關心的。從上述來看,西施不能簡單稱之為政治犧牲品。

    說西施是政治犧牲品的人,大概是女權主義者居多,認為一個女人失去了婚姻自由,被迫捲入歷史的漩渦,是多麼可悲的一件事啊!

    對這個問題,必須尊重當時的歷史背景和社會環境。

    首先,西施是被范蠡以選美的名義進獻給夫差,這個過程應該是自願的。西施出身浣紗之家,生活貧苦。而吳國當時是春秋霸主,夫差更是名揚天下的英雄人物,西施得入吳宮,乃是飛上枝頭變鳳凰,如何不願?

    而且,在春秋戰國時期,女子的貞操觀念並不如後世想象的那樣嚴重,即使在諸侯夫人之間,再嫁三嫁者也是比比皆是。

    再者,夫差覆滅後,按照越王勾踐的為人,不太可能施行殺戮政策,對待吳宮的舊人,本著收買人心的目的,應該是以寬大政策為上,將宮人放歸鄉里,任其去留。如果真如傳說所言,西施得隨范蠡歸隱江湖,也是一種美好的歸宿。

    除非西施真的死於非命,否則就不能稱其為政治犧牲品。

    至於西施存在的具體價值,其實沒有傳說中的那樣大。她只是越國復國策略中的一枚棋子,是一種催化物,而不是重要組成部分。即使沒有西施,也會有其他人加入進來。她並不是不可替代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文物保護對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