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快樂的小姬野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按諸葛亮的本事來說,還真的不確定,畢竟諸葛亮能算到自己火燒蠻兵要折壽三年未必算不到蜀漢滅亡時間。

    但是蜀漢中有這麼一段,魏延因為急著報告軍情所以走的慌張而導致七星燈滅了,很明顯,諸葛亮沒有算到這一點,同樣請看鄧艾偷襲成都時候發現險要之地有個山寨,諸葛亮生前派了一千人守衛,可是卻被劉禪給荒廢了。由此可見,諸葛亮有可能預料到蜀漢此時將滅亡,想像自己一樣給蜀漢強行續命,可惜天意就是天意,魏延可以滅七星燈,劉禪當然可以將諸葛亮派遣的人撤走了。

  • 2 # 伏桀

    謝謝邀請。單說結果的話,諸葛亮當然會算到蜀漢滅亡,而且這一點不光諸葛亮算到了,劉備同樣也算到了。整個隆中對(並非魯肅版)的大戰略當中,兩個人最後得出來的必然是一個系統性的結論,而非是一個單純的三國鼎立。這也是為什麼劉備會不惜一切代價討伐東吳的原因。當東伐失敗,基本上就已經宣告蜀漢的死亡,只是時間早晚而已。其原因諸葛亮在出師表裡面已經說得很清楚,“益州疲弊”。益州地區,當然富饒,但是卻有一個上限,無法供養大量的人口。久拖下去,滅亡是必然。這也是為什麼諸葛亮明知北伐難以成功,還是要不停北伐的原因。作為一個歷史頂尖級別的我政治家,無論是在演義還是現實當中,諸葛亮都能預見到這個未來,只不過當他在世的時候,也曾嘗試與天鬥,最終失敗了而已

  • 3 # 江南飈

    結合《三國演義》回答。

    諸葛亮對蜀漢政權的滅亡是完全算到了。

    諸葛亮在火燒上方谷,結果被一場大雨澆滅了大火。諸葛亮就非常明確的感覺到蜀漢政權的滅亡。因此他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就表達了自己盡人事,聽天命的思想。即使蜀漢政權要滅亡,諸葛亮也要巴自己應盡的義務盡到。這是非常令人震撼的,諸葛亮這就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思想,即使要失敗也要堅持到底,這是人生的理想,這是生命的追求。

    此外,諸葛亮在劉備死後為什麼不遺餘力的進行北伐,難道他不知道這樣做對於蜀漢政權的國力消耗非常嚴重?肯定知道,但是自己的奮鬥目標和人生理想是什麼?就是興復漢室!即使不成也要子自己年老體衰之前努力做,就算無力迴天也要努力奮鬥,這種奮鬥精神,這種對人生理想的不謝追求是諸葛亮的精神支柱,是他對自己剔除的最高要求,他為了這個目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有多天地造化的本事,能預知那一天下大霧,那一天刮東南風,他的智慧已經到了超凡入聖的地步了,以這樣的智慧為什麼不能準確預知蜀漢政權的滅亡?肯定可以做到。但是他並不放棄自己的努力,這就是相信天命,但是不放棄人事的思想。這種思想很偉大,即使困難再大,都無所畏懼,都要以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進行最徹底的奮鬥。這和海明威在《老人與海》這部作品更中反映的思想史相通的。人可以被消滅但是不能被打倒。這是一個悲劇英雄的命運,但是這種精神為後人打開了前進之門,後人依靠這種精神掃清了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障礙。

  • 4 # 繹小清

    事實上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不光算到了鄧艾會從陰平偷襲許都,甚至還料到了鍾會因為爭功而害死鄧艾,不久自己也因為意圖謀反而死於晉軍之手。

    《三國演義》第一百十七回 鄧士載偷度陰平 諸葛瞻戰死綿竹 鄧艾、鄧忠, 並二千軍,及開山壯士,皆度了摩天嶺。方才整頓衣甲器械而行,忽見道傍有一石碣,上刻:“丞相諸葛武侯題”。其文雲:“二火初興,有人越此。二士爭衡,不久自死。”艾觀訖大驚,慌忙對碣再拜曰:“武侯真神人也!艾不能以師事之,惜哉!”

    並且《演義》中諸葛亮還安排了一千士兵駐紮在陰平,可惜後來被劉禪給撤走了,要不然鄧艾的這次偷襲必定以失敗告終。當然,這只是小說的誇張情節,但諸葛亮肯定是算到了蜀國的滅亡的。

    諸葛亮的北伐一直是知不可為而為之,以他的政治才能不可能不清楚北伐的成功機會不大,但中原的魏國國力一天比一天壯大(魏國佔了當時2/3的人口,國力遠勝蜀國),困守在資源匱乏的蜀地無疑於慢性自殺。於是,他只能選擇不顧劉禪猜忌,一次又一次地出祁山北伐中原。他做的其實就是在挽救即將滅亡的蜀漢。

    蜀國的人才缺失一直是個大問題,《演義》中諸葛亮在《後出師表》中也感嘆,能用的將領越來越少,如果再拖個幾年,還怎麼再去跟魏國爭鋒。果不其然,後面魏國一個二流猛將王雙都讓諸葛亮頭疼不已。

    哪怕是從玄學的角度,從火燒上方谷到魏延打翻七星燈,都讓諸葛亮意識到或許真的是天不佑蜀漢。

    但這又能怎麼樣呢?既然受了先帝的重託,哪怕還有一點點機會,自己也要拼死去做。

    可惜,哪怕是諸葛丞相最終也沒能戰勝命運,長使英雄淚滿襟!

  • 5 # 磨嘰磨嘰的人生

    早在隆中對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大概的結論:天下亂,分治之,奮而合。起先並不看好備方,只是感於知遇之恩,並堅信勤奮能改變一切。

    他算到了蜀漢的滅亡,這種說法是不對的:首先他知道蜀是最弱國,知道嬋在三國的君中也是最弱的,但是他相信自己,所以他嘔心瀝血。

    後期北伐,已是心疲力疺,六出岐山只贏得了第一場本色演出,日漸知自己身不久矣,急功之下,屢屢出錯,乃至無回天之力。亮一生的失誤無疑是差在了心身過於儒弱。

  • 6 # 投資視界

    年輕人,命運的結局是無法算到的,命運的結局是靠自己的奮鬥來創造的。所以諸葛亮鞠躬盡瘁,再三的在劣勢下發動進攻,每一次遭遇挫折很快又捲土重來,最終五十四歲活活累死在五丈原。可惜荊州已丟,孫吳小人一個,打孫吳就兩個國家都死,打魏國還有一點點希望,就是這一點點希望,成就了諸葛亮的偉大歷史地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精華液好還是精華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