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在清朝官方記載中的生母是熹妃鈕鈷祿氏。但在原始詔書記載中,被封為熹妃的乾隆帝生母是漢人女子錢氏。民間野史對乾隆帝的身世,則有“熱河宮女李金桂所生”和“海寧陳家偷龍轉鳳”等多種說法。
《甄嬛傳》電視劇,乾隆帝弘曆是雍正帝喝了鹿血後,臨幸熱河行宮的宮女李金桂所生,漢軍旗出身的妃子甄嬛,自請出宮為尼數年後,又被雍正帝以“鈕鈷祿·甄嬛”的名義迎回宮中,並且讓她做了皇四子弘曆的養母,封為熹貴妃,並在其續集電視劇《如懿傳》中,被尊為皇太后。這種說法,是將野史中的“李金桂說”雜糅進電視劇劇情,亦可自圓其說,但和真實歷史不符。
相比之下,電視劇《延禧攻略》中,乾隆帝生母為嘉興錢氏的說法,倒是更符合最真實的歷史事實。因為根據清宮原始檔案中,雍正帝登基後,大封六宮嬪妃,熹妃就是錢氏,
乾隆初年時,蕭奭編撰的《永憲錄》同樣記載:
然而在清朝官方公佈的《清世宗憲皇帝實錄》,對此事記載,卻變成了
清朝後宮封妃嬪,慣例是封號不重合,因此一個熹妃絕不會封給兩個不同的人,所以答案只有一個,錢氏就是鈕鈷祿氏,鈕鈷祿氏也就是錢氏。乾隆帝生性多疑,外寬內忌,對臣子刻薄寡情,然而終其一生,對崇慶皇太后鈕鈷祿氏卻極為孝順,從無半點疑慮,更無電視劇《甄嬛傳》《如懿傳》表現得那般猜忌,只因太后確實就是他的親生母親。
而這個女子在國力鼎盛的乾隆朝,被親生兒子窮盡天下之力供養,四十餘年享盡榮華富貴,活到八十六歲才壽終正寢,死後諡號孝聖憲皇后,公認是中國歷史上最幸福的后妃之一。
崇慶太后鈕鈷祿氏實為錢氏的另一大有利佐證,就是官方記載中,她的生父,乾隆帝的外祖父凌柱,是個一生並未擔任官職的平民百姓,直到女兒進入雍正帝登基前的雍王府,生下弘曆這個被康熙帝看重的孫子後,才恩賞了一個“四品典儀”的虛銜。而鈕鈷祿一族本是清朝開國大功臣額亦都的後人,世世代代將相滿門,又怎會有子弟如此不堪?
更為可疑的,是乾隆帝登基後,一併追封自己母后的親族長輩:凌柱的妻子,崇慶太后的母親,是京畿寶坻縣的漢人彭秀才之女;崇慶太后的祖母是漢人喬氏;崇慶太后的曾祖母是漢人龍氏。祀文雲「外高祖母龍氏,早佩女箴,夙鹹內則……外曾祖母喬氏,賦性柔嘉……」
清朝入關後嚴禁“旗民通婚”,沒有被編入漢軍旗或者旗下包衣的漢人女子,是不可能成為滿洲貴族的妻室的,如果崇慶太后的父族當真出自滿洲大姓鈕鈷祿氏,那麼這一支祖孫三代都娶漢人女子為正妻,不是實在太奇怪了麼?
那麼,真實歷史中,錢氏為何改名換姓,變成了鈕鈷祿氏?答案再簡單不過,清朝以滿洲八旗為根基,雍正帝后宮中除卻皇后烏拉那拉氏外,有封號、育有成年子女的妃嬪卻全都是漢姓,
因此,在雍正元年八月,雍正帝秘密立四皇子弘曆為皇太子後,才特意給其生母錢氏換了“鈕鈷祿氏”這樣一個將相滿門的滿洲大姓,並更改了一切相關記錄。
將一個嬪妃改名更姓,當然不可能密不透風,雍正帝為了掩人耳目,解決和原始詔書檔案的衝突,便於第二年,宣佈他第十二弟,管理禮部事務的履郡王允陶在之前草擬封妃諭旨中“治事不能敬謹”“誤寫妃姓”,將他降爵為國公。
這樣一來,在清朝官方說法中,弘曆的生母從一開始就是鈕鈷祿氏,只是允陶粗心大意,在草擬封妃諭旨寫成了錢氏,並因此受到了降爵三級的嚴懲。
然而,以雍正帝事無鉅細、明察秋毫的工作狂個性,他自己的妃子姓什麼,他都不清楚麼?可能會是允陶在草稿裡寫錯了,雍正帝竟不辨分明地發出諭旨,公告天下,一直到第二年才發現麼?——這究竟是糊弄誰呢?所以乾隆帝即位後,受了無妄之災的允陶被升為履親王,得乾隆帝多加厚遇,以示安撫。
乾隆帝一生六次南巡,乾隆帝前四次南巡,都有他的生母崇慶皇太后同行,他更明說這是因為皇太后喜好江南美景,自己事母至孝,才會奉母南巡,絕非奢靡享樂,並帶了大量畫師,將江南名園美景都繪製成圖,仿建於圓明園及承德避暑山莊。直到太后去世後,乾隆帝后兩次南巡才變成獨自前往。
每次南巡,乾隆帝必到杭州錢王祠,多次題詩盛讚吳越王錢鏐(嘉興錢氏的先祖),八次登嘉興煙雨樓,先後賦詩數十首,對出身嘉興錢氏的大臣更是恩寵有加。在乾隆一朝,嘉興錢氏族人多有出任高官顯宦者,成為一時海內盛族:太傅刑部尚書錢陳群、刑部侍郎錢汝誠、禮部侍郎錢載、山東巡撫錢臻、刑部侍郎錢惟城、工部尚書兼軍機大臣錢應溥、錢氏之婿安徽巡撫王汝空等。
凡此種種,都說明了乾隆帝和嘉興錢氏的莫大淵源。甚至當乾隆六十年,他傳位給皇十五子永琰,將新的年號定為“嘉慶”,或許也未必沒有隱含了【嘉興錢氏出了崇慶皇太后】之意。
乾隆帝在清朝官方記載中的生母是熹妃鈕鈷祿氏。但在原始詔書記載中,被封為熹妃的乾隆帝生母是漢人女子錢氏。民間野史對乾隆帝的身世,則有“熱河宮女李金桂所生”和“海寧陳家偷龍轉鳳”等多種說法。
《甄嬛傳》電視劇,乾隆帝弘曆是雍正帝喝了鹿血後,臨幸熱河行宮的宮女李金桂所生,漢軍旗出身的妃子甄嬛,自請出宮為尼數年後,又被雍正帝以“鈕鈷祿·甄嬛”的名義迎回宮中,並且讓她做了皇四子弘曆的養母,封為熹貴妃,並在其續集電視劇《如懿傳》中,被尊為皇太后。這種說法,是將野史中的“李金桂說”雜糅進電視劇劇情,亦可自圓其說,但和真實歷史不符。
《甄嬛傳》:熹貴妃,鈕鈷祿·甄嬛相比之下,電視劇《延禧攻略》中,乾隆帝生母為嘉興錢氏的說法,倒是更符合最真實的歷史事實。因為根據清宮原始檔案中,雍正帝登基後,大封六宮嬪妃,熹妃就是錢氏,
《雍正朝漢文諭旨彙編》:【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奉上諭:尊太后聖母諭旨:側福金年氏封為貴妃,側福金李氏封為齊妃,格格錢氏封為熹妃,格格宋氏封為裕嬪,格格耿氏封為懋嬪。】乾隆初年時,蕭奭編撰的《永憲錄》同樣記載:
【雍正元年十二月丁卯(二十二日)午刻,上御太和殿。遣使冊立中宮那拉氏為皇后。詔告天下,恩赦有差。封側福晉年氏為貴妃,側福晉李氏為齊妃,側福晉錢氏為熹妃,宋氏為裕嬪,耿氏為懋嬪。】然而在清朝官方公佈的《清世宗憲皇帝實錄》,對此事記載,卻變成了
【諭禮部:奉皇太后聖母懿旨:側妃年氏,封為貴妃;側妃李氏,封為齊妃;格格鈕祜魯氏,封為熹妃;格格宋氏,封為懋嬪;格格耿氏,封為裕嬪。爾部察例具奏。】清朝後宮封妃嬪,慣例是封號不重合,因此一個熹妃絕不會封給兩個不同的人,所以答案只有一個,錢氏就是鈕鈷祿氏,鈕鈷祿氏也就是錢氏。乾隆帝生性多疑,外寬內忌,對臣子刻薄寡情,然而終其一生,對崇慶皇太后鈕鈷祿氏卻極為孝順,從無半點疑慮,更無電視劇《甄嬛傳》《如懿傳》表現得那般猜忌,只因太后確實就是他的親生母親。
而這個女子在國力鼎盛的乾隆朝,被親生兒子窮盡天下之力供養,四十餘年享盡榮華富貴,活到八十六歲才壽終正寢,死後諡號孝聖憲皇后,公認是中國歷史上最幸福的后妃之一。
《還珠格格》:慈慶皇太后鈕鈷祿氏崇慶太后鈕鈷祿氏實為錢氏的另一大有利佐證,就是官方記載中,她的生父,乾隆帝的外祖父凌柱,是個一生並未擔任官職的平民百姓,直到女兒進入雍正帝登基前的雍王府,生下弘曆這個被康熙帝看重的孫子後,才恩賞了一個“四品典儀”的虛銜。而鈕鈷祿一族本是清朝開國大功臣額亦都的後人,世世代代將相滿門,又怎會有子弟如此不堪?
更為可疑的,是乾隆帝登基後,一併追封自己母后的親族長輩:凌柱的妻子,崇慶太后的母親,是京畿寶坻縣的漢人彭秀才之女;崇慶太后的祖母是漢人喬氏;崇慶太后的曾祖母是漢人龍氏。祀文雲「外高祖母龍氏,早佩女箴,夙鹹內則……外曾祖母喬氏,賦性柔嘉……」
清朝入關後嚴禁“旗民通婚”,沒有被編入漢軍旗或者旗下包衣的漢人女子,是不可能成為滿洲貴族的妻室的,如果崇慶太后的父族當真出自滿洲大姓鈕鈷祿氏,那麼這一支祖孫三代都娶漢人女子為正妻,不是實在太奇怪了麼?
那麼,真實歷史中,錢氏為何改名換姓,變成了鈕鈷祿氏?答案再簡單不過,清朝以滿洲八旗為根基,雍正帝后宮中除卻皇后烏拉那拉氏外,有封號、育有成年子女的妃嬪卻全都是漢姓,
因此,在雍正元年八月,雍正帝秘密立四皇子弘曆為皇太子後,才特意給其生母錢氏換了“鈕鈷祿氏”這樣一個將相滿門的滿洲大姓,並更改了一切相關記錄。
雍正帝:愛新覺羅·胤禛將一個嬪妃改名更姓,當然不可能密不透風,雍正帝為了掩人耳目,解決和原始詔書檔案的衝突,便於第二年,宣佈他第十二弟,管理禮部事務的履郡王允陶在之前草擬封妃諭旨中“治事不能敬謹”“誤寫妃姓”,將他降爵為國公。
《雍正二年六月上諭十七道》:【初五日宗人府奏,管理禮部事務貝子允裪誤寫妃姓,將允祹革去貝子降為護國公,照例留三佐領,其餘佐領俱行歸公。】這樣一來,在清朝官方說法中,弘曆的生母從一開始就是鈕鈷祿氏,只是允陶粗心大意,在草擬封妃諭旨寫成了錢氏,並因此受到了降爵三級的嚴懲。
然而,以雍正帝事無鉅細、明察秋毫的工作狂個性,他自己的妃子姓什麼,他都不清楚麼?可能會是允陶在草稿裡寫錯了,雍正帝竟不辨分明地發出諭旨,公告天下,一直到第二年才發現麼?——這究竟是糊弄誰呢?所以乾隆帝即位後,受了無妄之災的允陶被升為履親王,得乾隆帝多加厚遇,以示安撫。
乾隆帝一生六次南巡,乾隆帝前四次南巡,都有他的生母崇慶皇太后同行,他更明說這是因為皇太后喜好江南美景,自己事母至孝,才會奉母南巡,絕非奢靡享樂,並帶了大量畫師,將江南名園美景都繪製成圖,仿建於圓明園及承德避暑山莊。直到太后去世後,乾隆帝后兩次南巡才變成獨自前往。
《延禧攻略》:皇太后鈕鈷祿氏(錢氏)每次南巡,乾隆帝必到杭州錢王祠,多次題詩盛讚吳越王錢鏐(嘉興錢氏的先祖),八次登嘉興煙雨樓,先後賦詩數十首,對出身嘉興錢氏的大臣更是恩寵有加。在乾隆一朝,嘉興錢氏族人多有出任高官顯宦者,成為一時海內盛族:太傅刑部尚書錢陳群、刑部侍郎錢汝誠、禮部侍郎錢載、山東巡撫錢臻、刑部侍郎錢惟城、工部尚書兼軍機大臣錢應溥、錢氏之婿安徽巡撫王汝空等。
凡此種種,都說明了乾隆帝和嘉興錢氏的莫大淵源。甚至當乾隆六十年,他傳位給皇十五子永琰,將新的年號定為“嘉慶”,或許也未必沒有隱含了【嘉興錢氏出了崇慶皇太后】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