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水墨山河文社

    蜀國是西部偏僻的國家,西北少數民族的領袖,然而朝政卻像夏桀、商紂一樣混亂,以秦國的國力攻打它,就像驅使豺狼追逐羊群一般。

    取得蜀國的地盤,足以使秦國的疆土擴大;得到蜀國的錢財,足以使秦國的百姓富足。

    巴蜀之地是秦國統一中原的戰略出發點,大量的軍事物資透過長江水運源源不斷地給前線補充,而糧草大多數都來自成都平原,當時川中平原和漢中、關中是秦國的三大糧倉。

    所以僅僅只有蜀國一個糧倉的資源是不足以統一天下的。

    蜀國與楚國相鄰,事實上秦國之所以選擇先行吞併巴蜀最看重的是巴蜀通往楚國的水路。

    楚國一直都是實力強大的國家,南有楚國,北有魏國,秦國的霸業之路被牽制住了,所以在對戰楚國時有了巴蜀這樣一個突破口無異於在楚國背後插上一把利刃,秦國怎能不抓住機會?,秦國到蜀國需要建造棧道才能讓大軍透過。

    當時秦相張儀用計說秦國有能拉黃金的神牛,讓蜀國建造棧道把這體型龐大的金牛運送回去,蜀人不知是計修建棧道引狼入室,親藉機佔領巴蜀之地魚米之鄉,隨著土地擴張也與楚國有摩擦為滅楚買些伏筆。

    而且當時巴蜀當時又發生動亂:當時蜀國的苴侯逃到巴國並導致兩國交兵,這給了秦國可乘之機,秦國豈能坐視大好時機溜走?

    司馬錯與張儀、都尉墨等率軍從石牛道出兵攻打蜀國,與蜀國軍隊在葭萌(今四川廣元)交戰,蜀王兵敗逃到武陰(今四川彭山東)。

    同年十月秦軍滅亡蜀國,之後秦軍一鼓作氣又滅掉了巴國。

  • 2 # jianglei605

    第一:巴蜀國之地也就是今天的四川,四川素來天府之國,物產豐富,所以一直是被認為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

    第二:秦國的霸業在於橫掃六國,巴蜀的財富固然動人心,但是秦國看重的事巴蜀通往楚國的水路。楚國一直是實力強大的國家,南有楚國,北有魏國,秦國的霸業被牽制住了,所以對戰楚國有了巴蜀突破口。

    第三:蜀王荒淫無度,秦國已經摸清蜀國軍隊編制,列陣和裝備。

    第三:蜀王弟弟暗中勾結巴國意圖謀反,東窗事發,三國挑開了戰事,巴國難敵只好求救於秦,公元前316年,秦國率軍走過金牛道,入侵蜀國,蜀王倉皇應戰,蜀國大敗,蜀國王率殘部南逃彭山,最終為亂軍所殺。巴蜀在秦國建設下成為消滅其他諸侯的儲備基地,公元前310年,秦國在巴蜀修建都城。

    就這樣秦國得到了巴蜀之地。

  • 3 # 源稚生

    誠邀。

    在中國歷史上,秦國是周王室分封的諸侯國之一,位於西部邊陲。周孝王時,秦先祖秦非子因養馬有功被周王封為附庸。公元前821年,秦莊公擊敗西戎,被周宣王封為西陲大夫,再次賜以秦(天水),即大駱之族所居的犬丘(天水)之地。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西戎所攻殺,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而得到周平王的賞識。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被封為諸侯,又被賜封歧山以西之地。自此,秦國正式成為周朝的諸侯國。

    巴國,周朝時期位處今中國西南、長江上游地區的一個姬姓國家,子爵,國都為江州,即今重慶市江北區。始於西周時期,巴國與蜀國、楚國為世仇,被視為諸夏之一。 戰國時期疆域“其地東至魚復,西至僰道,北接漢中,南及黔涪。”其疆域之遼闊,概括了今重慶全境、湖北恩施、川東北部分地區;

    蜀國由蜀部魚鳧氏建立第一個蜀國開始,經歷瞭望帝杜宇建立的杜宇王朝,到蜀王杜蘆(開明氏)瓦解,共十三位君王在位,存在七百二十九年。後人稱作古蜀國。

    巴蜀之地,包括四川盆地及其附近地區,地處中國西南地區,大致範圍包括川、渝及其附近地區,即今四川省中東部和重慶大部及陝南、鄂西等地。主要居民為漢族,也是漢地的一部份。歷史上,巴蜀地區、漢中地區和關中地區為中國古代封建王朝必爭之地。

    巴蜀之地北有大巴山、米倉山與漢中相隔,東有巫山與湖北地區相隔,南有大婁山然後與雲貴高原相接,西有川西高地、青藏高原,崇山峻嶺,層層環繞,外圍防護十分厚實。內部則有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等一系列河流匯入盆地南部的長江,既利於內部的航運,同時江河沖積又使得土地肥沃、利於農業生產。

    此外,巴蜀內部多鹽井,還有鐵礦、銅礦等,山林、竹木廣佈,蜀錦名聞天下,堪稱“沃野千里,土壤膏腴,果實所生,無谷而飽;女工之業,覆衣天下;名材竹翰、器械之饒,不可勝用,又有魚鹽銅鐵之利,浮水轉漕之便”。諸葛亮在隆中對時稱益州為“天府之國”。唐宋時期,益州富裕與揚州相當,賦稅為天下之最。

    在地理上,巴蜀處在長江上游,對荊襄、東南地區呈上游之勢;又北接漢中,與隴右、關中相望,巴蜀是一塊戰略要地,對於秦國來說,得到巴蜀既增加了地盤,也有了一個穩定的糧食基地和戰略要地,對於統一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基於這種原因,秦國奪取巴蜀的事情終於提上日程。

    巴國與蜀國不睦,而與苴國友好。蜀王出兵攻苴,苴侯出奔到巴,向秦求救。秦王欲攻蜀,以道險難至,韓又來攻,猶豫不決,遂問計於臣下。張儀主張進攻南韓,劫持周天子,挾天子以令天下,以建立王業。司馬錯主張藉機滅蜀,認為“得其地足以廣國”,“取其財足以富民繕兵”。

    《史記》:九年,司馬錯伐蜀,滅之。公元前316年,秦國張儀、司馬錯等率軍攻滅巴、蜀,秦國在巴蜀設立郡縣,秦國遂有巴蜀之地。

    秦國擊滅巴、蜀及苴等各國,佔領秦嶺外廣大地區,達到了進一步“富國”、“廣地”、“強兵”目的,戰略上還形成對楚的側翼包圍,為爾後南進創造了有利態勢。 秦滅巴蜀,為進一步滅楚和統一六國準備了條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鋼鐵俠有哪些鮮為人知的反系裝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