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隆中對
-
2 # 秦人正音
1643年10月,明將孫傳庭戰死潼關,李自成奪取陝西關中。1644年3月,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禎皇帝煤山自縊,明朝滅亡。
如果孫傳庭守住潼關,歷史走向會如何呢?
我的答案是:明朝的滅亡有可能推遲一半年載,但歷史走向最終不會改變。
這就像下棋,“臭棋簍子”,一盤好棋,交給他,昏招頻出,幾步下來,敗局已定。即使悔棋一步,最終結果仍是輸。
事實上,崇禎就是個“臭棋簍子”。
在崇禎十二年(1639)前,大明王朝雖然風雨飄搖,但仍是名將輩出!比如,抵抗張獻忠李自成農民軍的:盧象升、孫傳庭;在寧遠錦州抵抗滿清的:孫承宗,袁崇煥。
可惜這些忠臣良將,卻不能為崇禎善用。或因東林黨政而退,或因君王猜忌而卒,或因小人內奸而死,或因戰場遇難而亡。如此亂世,有此崇禎,縱使徐達在世,于謙復生,明朝仍然得滅亡啊!
-
3 # 春秋正義
“傳庭死而明亡矣”這是《明史》對孫傳庭的最高評價。然而正是這樣的國之柱石,卻也兩度下獄,當孫傳庭第二次起復已是崇禎十五年,遼東戰場的松錦大戰已經結束,清軍取得決定性勝利,明朝滅亡已是時間問題。
當然,這個時間的長短取決於孫傳庭對農民軍的圍剿。只不過此時的李自成、張獻忠已絕不是三年前的流寇劣匪了,他們席捲河南、四川,攻陷宗藩,汪喬年、熊文燦、左良玉等部接連被擊敗,農民起義愈演愈烈。孫傳庭顯然沒有很好地評估眼前這些個當年的手下敗將,第一次出潼關郟縣之戰先勝後敗,並沒有引起孫傳庭足夠的警覺,於是第二年再出潼關,孫傳庭攜大量“火車”,以少擊多,卻在汝南遭遇關鍵性慘敗,大明最後的十萬精銳損失近半,使得明朝再無力鎮壓農民起義。
之後李自成乘勝破潼關,追擊孫傳庭,孫傳庭英勇戰死,卻也無濟於事。所以假設孫傳庭守住了潼關,但此時明軍主力盡失,無力阻止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軍攻城略地,原本崇禎急切地催促孫傳庭出潼關,就是為了救援多次被圍困的開封,河南之地盡在李自成掌握之中,破潼關不過是為了解除左翼威脅。
汝州之戰孫傳庭失去了出關與李自成作戰的籌碼,李自成大可以撇開孫傳庭,直接揮師北上山西,進攻明帝國的首都,此時崇禎手裡僅剩下大同、宣府的邊軍,以及防備清軍的吳三桂部,事實證明這些軍隊不可靠,要麼投降要麼怠於勤王。李自成之所以要拿下潼關,也是為了徹底解除來自孫傳庭的威脅,並且陝西是他的老家,對於李自成這種土鱉來講,衣錦還鄉很重要。
因此,明朝滅亡已是歷史的大勢,孫傳庭守住潼關,是他個人卓越才能名留青史的一個插曲,並不會改變明朝滅亡的結果。
-
4 # 馬車柔聲說867
秦督守住潼關也沒用,錢糧,兵員,情報,人才都已經斷絕。萬曆朝有巨量關稅支援國家對外戰爭。可以在關外輸了一場又一場都沒問題。沒有殺熊廷弼各地總督都還忠於朝廷,沒有殺毛文龍各層將領知道奮戰有盼頭。
回覆列表
孫傳庭的一生戰功赫赫,不僅擒獲了首任闖王高迎祥,還多次擊敗起義軍,李自成幾乎全軍覆沒,若不是清軍入關,天下可能將重歸平靜。但是戰無不勝的孫傳庭最後還是倒在了潼關,這不僅讓人心生遺憾。如果孫傳庭和他手下的精兵良將能在潼關撐住,歷史是否會有新的不同呢?
我的回答是不會。因為這已經不是個人能力能夠改變的時局了。
一,帝王心計:對孫傳庭的不信任首先,朝中崇禎帝對孫傳庭的態度很複雜。他既要倚靠孫傳庭這名大將,又擔心其擁兵自重,所以對孫傳庭的猜疑就一直沒有消失過。
朝中大臣跟孫傳庭的關係也很差,孫傳庭作為軍旅之人,自然是主戰派,這就和朝中的主和派不可避免會產生矛盾。兩派都認為應該鎮壓農民起義,但是對清軍態度就各不相同。孫傳庭認為必須鬥爭到底,主和派則主張“攘外必先安內”,希望與清議和。
這群官僚又是皇帝的身邊人,崇禎自然得到的都是不利於孫傳庭的評價與看法。長此以往,崇禎是不會對孫傳庭有好印象的。
1639年,孫傳庭對朝中大臣楊嗣昌不滿,引病告休,崇禎帝認為孫傳庭是膽怯懼戰,一怒之下把孫傳庭貶為平民,1642年才將孫傳庭放出牢獄。這十年裡明軍的家底都被造光了,李自成也東山再起,擁兵十餘萬。
哪怕孫傳庭戰死,崇禎帝也沒有表彰孫傳庭,認為他詐死潛逃,罪大惡極,沒有給予任何的撫卹。
所以孫傳庭在這樣的皇帝手下,不戰死,也只會重蹈袁崇煥的覆轍。
二,吹燈拔蠟:國祚將盡,無力糾纏孫傳庭自己的確驍勇善戰,但是這個不是英雄造時勢的時候了。明軍在不斷地剿匪中不斷被消耗,儘管勝多敗少,但是因為民心盡失,天下大亂,兵源得不到補充,士兵始終無法得到訓練。精銳不斷被磨損,軍隊的實力持續下降。在潼關之戰前,兵部侍郎張鳳翔向皇上進言:”孫傳庭所有皆天下精兵良將,皇上只有此一付家當,不可輕動。(孫傳庭的軍隊都是各地徵來的精兵良將,陛下現在只有這壓箱底的了,萬萬不可輕舉妄動!)”
軍隊內部也摩擦不斷,互相猜忌。襄城戰役中,汪喬年率領的陝西兵解救左良玉的湖廣兵,沒想到湖廣兵解圍後不配合作戰,這個不義之舉導致陝西兵潰逃。
而且糧食供給也成了大問題,著名的“柿園之役”中,明軍糧食補給跟不上,士兵不得不吃沒有成熟的青澀柿子充飢,潦倒之態展現無遺。
所以單單一個孫傳庭實在是挽救不了明朝國祚,歷史的車輪將繼續前行,把一切都碾成灰燼,以供後人觀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