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機靈不太懂
-
2 # 佳園道
腸息肉可以出現在腸道的任何地方,也就是可以發生在小腸和大腸。息肉主要是從腸道黏膜表面長起並突出到腸腔內像包包一樣隆起的病變。腸息肉可以是單發,也可以出現多發,大小不等,可以從幾毫米到幾公分。發生在小腸的息肉患者,通常情況下不會出現什麼症狀,不少的患者是在手術當中或者因為伴發腸套疊或者因為其他原因才被發現的。而發生在大腸的息肉大約佔到一半左右的沒有任何不舒服,也就是沒有症狀。大腸息肉大多發生在直腸和乙狀結腸,這也是大家對大腸息肉比較熟悉的原因,而且成人大多為腺瘤,腺瘤直徑>2公分的患者約半數的患者會出現癌變。如果在腸道息肉的超過100顆,則稱為息肉病,也有癌變傾向。直腸息肉主要是發生直腸,病變也是從腸道黏膜突出到腸腔。直腸息肉分為非腫瘤性息肉和腫瘤性息肉,腫瘤性息肉有發生惡變的傾向。
-
3 # 新房二手房公寓商鋪
大腸息肉本身就是大腸的一種良性腫瘤,其中腺瘤性息肉實質上為大腸上皮異型增生,當異型增生在各種危險因素的作用下逐漸進展,細胞凋亡與增生機制紊亂,就發生了癌變。95%的大腸癌是一步步從大腸息肉轉變過來的,一般從腺瘤性息肉發展為惡性腫瘤的時間平均為5-15年,但個體差異不同。
什麼樣的腸息肉需要治療?
通常來講,大腸腺瘤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判斷危險性:
1.單發或多發:單發的癌變率為20-30%,多發的癌變率為30-80%,腺瘤越密集數目越多,越容易癌變。
2.位置:直腸和乙狀結腸腺瘤發病率和癌變率最高,橫結腸最低,這與大腸癌的好發部位也是相符合的。
3.年齡:60歲以下的癌變率為10-20%,60-69歲癌變率為15-25%,70歲以上的癌變率為>30%,80歲以上為>50%。
4.大小:≤1cm的腺瘤癌變率為1-2%,1-2cm的腺瘤癌變率為10-20%,≥2cm的腺瘤癌變率為30-60%。
5.病理型別:共三種,管狀腺瘤(檢出率最高,佔70%),絨毛管狀腺瘤(佔20%),絨毛腺瘤(佔10%)。其癌變率分別為管狀腺瘤2-6%,絨毛管狀腺瘤10-30%,絨毛腺瘤20-50%。也就是說管狀腺瘤最多見,癌變率最低,絨毛腺瘤發生率低但癌變率最高。
6.形態:共三種,帶有蒂型、亞蒂型、廣基型,其中廣基的腺瘤癌變率較有蒂型顯著增高。
腸息肉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目前,大腸息肉治療方法有兩種,即經腸鏡電切治療及外科手術。
電切治療創傷微小,患者無痛苦,是治療息肉的首選方式。對於巨大息肉或高度懷疑癌變的,應於腸鏡下病理取材後,透過外科手術治療。由於大腸息肉多發生於直腸段,也有部分息肉(距離肛門10cm以內)可直接經肛門切除,同樣是創傷小,安全無痛的治療方法。
-
4 # 劉永毅醫生
腸息肉是大家聽說比較多的一類疾病,一經診斷,憂心忡忡、焦慮不安,為什麼呢?它們中間有一部分息肉可能演變成腸癌!腸息肉發病的原因目前還不清楚,可能與吃肉、肥胖、少運動有關係,大多發生在40歲以後。
腸管內腔寬大,息肉總在不經意間悄悄發生,不向我們打任何招呼,只有隨著它不斷的長大,距離肛門口比較近的乙狀結腸、直腸息肉可能出現少量偶爾的便血、腹痛、排便習慣改變等,大多是沒有症狀的,因此息肉的發現大多依賴於內鏡檢查。
腸息肉說簡單點就是腸粘膜多出來的一塊“肉疙瘩”,或者說“隆起性病變”,以數目論分為多發和單發,以蒂論分為有蒂和廣基無蒂。
最主要的是以性狀論一般分為兩類,一是非腫瘤性息肉,如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大多是腸道炎症刺激、或腸粘膜化生所致,直接癌變機率很低;二是腺瘤性息肉,這是我們需要重視的,大約90%的結直腸癌前身就是它,也有人說只要時間足夠長,腺瘤性息肉最終可以成癌。
腸息肉不會都變成癌的,臨床上非腫瘤性息肉還是多一些。
腺瘤性息肉大多經過5-15年的時間(比較公認的數字)會變成原位癌、浸潤癌,它演變期間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干預它,切!但這並不能高枕無憂,它復發的機率很高,切除時情況比較好,如直徑小於1cm、切除完整等等,術後1-3年複查,如果切除時腺瘤比較大、基底寬切除不滿意、病檢高級別內瘤變等,術後幾個月內就要複查,對待一切可能成癌的事情,有時寧左勿右。
回覆列表
腸息肉究競為何物。
腸息肉是腸黏膜表面生長的異常增生組織。
其生長原因可以理解為腸黏膜區域性細胞的異常增生或變異。
造成細胞異常增生或變異的因素包括:遺傳、區域性刺激。
腸息肉是否一定會變成結腸癌?腸息肉主要分為炎性息肉和腺瘤樣息肉。
炎性息肉屬於良性腫物,在炎症治癒後可自行消失。
腺瘤樣息肉有惡變傾向。
無論是炎性息肉還是腺瘤樣息。在症狀及外觀上無法具體分辨。
在未行病理檢查前,所有的腸黏膜異常突起樣腫物統稱為腸息肉。
病理檢查是確定腫物良性或惡性的金標準。
建議:關於疾病的治療及診斷到正規醫院的專科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