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咖小斐

    01.美國“牛仔咖啡的故事”

    夕陽之下,美國西部的大草原上。一位身著牛仔套裝,頭戴大簷帽的老男人,熟練的拿起zippo,點燃了一支代表“男人味”的萬寶路香菸。

    低下身,生了一團小火。從諾達的揹包裡拿出一個精緻的小銅壺,水壺裡的水所剩不多,全部倒進了壺裡,簡單支起了幾條樹根,就這樣開始了燒水階段。

    一會,壺裡發出了“咕嚕咕嚕”的響聲,水燒開了!牛仔從揹包裡拿出一包黃色牛皮紙包住的咖啡粉,大概還能煮一次,欣喜。

    往壺中倒入了咖啡粉,咖啡粉遇到熱水,散發出了久違的咖啡香氣。漸漸地,咖啡有了分層,最上面是咖啡泡沫,其次是咖啡粉,然後是咖啡粉,最底下是咖啡細粉。

    咖啡開始了第一次沸騰,牛仔略微攪拌一番後,咖啡又開始了第二次沸騰,他停止攪拌拿下了咖啡壺。一支菸的時間,小銅壺的表現已經靜止,牛仔拿起勺子,將最上面的泡沫與咖啡粉撈掉,輕微吸了一口:真香!沒有水杯,牛仔又忍不住用勺子喝了幾口,這是久違的舒適感。

    煙一支接著一支,銅壺裡的咖啡也慢慢減少的同時,咖啡的味道也越來越濃。因為壺底表面有很厚的一層咖啡細粉,而這些是無法撈取的。細粉一直沉在壺底,熱水也慢慢將它更苦的物質慢慢萃取。

    喝到壺底,牛仔也開始皺眉了,咖啡的味道越來越苦!

    “呸,呸,呸”,喝到了不少咖啡渣,牛仔很嫌棄的吐了幾口。

    看來剩餘的也不能喝了,倒掉剩餘咖啡粉,牛仔繼續上路了。

    這就是美國西部著名的“牛仔咖啡”。

    02.“牛仔咖啡”:無法掌控衝煮溫度,也沒有過濾裝置

    牛仔咖啡與土耳其咖啡以及衣索比亞的咖啡做法是一樣的,沒有任何的過濾裝置,只將咖啡壺放在加熱源(一般都是火),待壺中的水燒開之後,就放入咖啡粉開始煮制,溫度也不好掌握,衝煮全靠經驗。

    煮出的咖啡雖然味道很濃郁,但主要有以下缺點兩大缺點:

    煮制咖啡的溫度無法掌控,所以咖啡會萃取過度,這樣咖啡就會很苦。咖啡渣無法過濾,會很混濁,壺底的咖啡都會浪費掉。

    直到後來,德國的梅麗塔夫人發明了手衝咖啡濾杯,才真正意義上有了過濾咖啡的專業器具,這樣才使得咖啡有了“乾淨度”可言。

    總結

    不僅僅是美國,當時除了歐洲之外,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是採用這樣的方式煮制咖啡的,只是美國作為當時最大的咖啡消費國,歐洲人看不起美華人喝咖啡的方式,所以以“牛仔咖啡”來嘲笑美國咖啡品質低下以及咖啡衝煮方式落後。

    此後,星巴克的“老祖宗”——畢特先生帶動的“深度烘焙”咖啡文化,豪威爾帶動的“淺度烘焙”咖啡文化,最終讓美華人開始注重對咖啡品質的追求。咖啡文化的不斷髮展,也讓美國在製作咖啡的方式了,開始了多元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籃球打手犯規最新規則是什麼?最近訓練學校籃球參加市級籃球比賽。不知道打手犯規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