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國學微講堂

    對大多數人來說,如何判斷書法的優劣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很多書法家在面對各種書法作品的時候,通常也只能靠自己主觀的好惡去判斷。

    我們知道,判斷一件書法作品優劣的標準除了書寫的技術,當然也包括了書寫形式的合理。書寫的技術,從筆畫、結構到整體,必然是全盤性的考量,如果筆畫不及格、結構不完美,根本就談不上是好的書法。以整體的效果來說,如果風格不能達到統一而又富有變化,甚至書寫不能流暢自如,也不可能成為好的作品。

    因此,筆畫、結構、風格、行氣,可以說是判斷書法的基本要素,缺一不可。對寫字的人來說,筆畫、結構、風格、行氣是必須終身努力練習、不斷追求的基本功夫,對欣賞書法的人來說,則是務必要了解的四大元素。

    以楷書為例,為什麼古人說歐陽詢的《九成宮》是“楷書極則”,既然是極則,那麼就表示歐陽詢的成就在顏真卿、柳公權之上,而其中的判斷標準又是什麼?

    楷書是一種著重表現結構性的字型,所以,從字的結構上來解析,應該可以作為判斷的標準。而字型的結構又以點畫為單位(元素),因此再細分到點畫的特色、表現,就應該可以找到判斷的方法。

    我們把歐陽詢、柳公權、顏真卿的楷書放在一起看,果然可以立刻看出其中的高下。顏真卿、柳公權的楷書,幾乎可以說是一種程式化的筆畫 ,每一種相同的筆畫,如橫畫、豎畫,在所有的字當中,都有差不多一樣的感覺,但歐陽詢的橫畫則變化萬千,隨著不同字的形狀、位置,而有很大的差異。

    歐陽詢楷書的高明,首先表現在各式各樣的筆畫單位中,有一定的基本形式,但卻不會是完全一樣的形狀。 所以歐陽詢的楷書千變萬化,而顏真卿和柳公權的楷書卻讓人覺得千字面。很顯然,以楷書的書寫技巧和呈現結果來說,歐陽詢的千變萬化,比顏真卿、柳公權的單調規律高明太多。

    然而就字的風格來說,顏真卿、柳公權的風格,卻比歐陽詢強烈,尤其顏真卿的那種厚重和大氣,讓人過目不忘,而且也很容易清楚地感受到它的特色。歐陽詢的字顯然就不那麼搶眼。名列初唐四家,也是楷書大家的虞世南,他的楷書中正平和,卻很容易被忽略。

    就臨摹來說,顏體、柳體也比較容易上手,因為筆畫形狀重複性高、變化不會太大,所以顏真卿、柳公權的字也就成為千百年來書法學習者的人門首選,其影響也就自然超過歐陽詢。但顏體、柳體雖然容易人手,卻也不容易寫得好,再加上過度規律的筆畫,很容易把筆畫寫死、寫俗;歐陽詢的字變化多,不容易學,但要把歐體寫得俗了,卻也不是那麼容易。

    所以書法的優劣一定有客觀的標準,而且可以拿來檢驗所有的書法作品,如果沒有這些標準,那麼書法作為一種書寫的藝術,就完全沒有辦法成立。因為好壞不分、高低不明的結果,自然是書法藝術價值的大混亂,如此來,也就談不上什麼藝術價值了。

  • 2 # 子衿書法

    什麼是筆力?筆力就是一個人的控筆能力。筆力會增長,也會減弱。這個“力”,和力氣大小沒關係。但多少也要有一點。

    米芾對唐代諸賢的楷書頗有微詞。對張旭的草書也不待見。他認為張旭的草書變亂古法。唐太宗對王獻之的書法評價十分刻薄。形容王獻之書法為“嚴家餓隸,隆冬枯枝”。這是他們個人風格的喜好問題。

    再比如現在的田英章書法。譽之者,奉為神聖。毀之者,斥為書奴。

  • 3 # 使用者3132774456

    別整得那麼玄乎,一個專家一個見解。彙總起來,就是要古,不古就沒有根基,沒有出處,就是江湖,我認為任何東西不要脫離群眾,尤其是書法,漢字就是個溝通交流的工具,一副作品老百姓像看天書似的,一個字不認得,尤其是草書,是什麼好東西。任何藝術脫離群眾,脫離使用,沒有受眾,為了書法而書法,為古而古,為品而評,最後必將走向死亡。

  • 4 # 民俗名匠

    發揚中華傳統藝術精髓,書法也是經歷了幾千年發展,古法為尊,金文,篆書,楷書,隸書,行書,草書,各有特點,不可馬虎!為一筆一劃地聯絡,戒敗筆,求良構,順氣脈,專法度!

  • 5 # 東方神4571775636926

    他們的“標準”他們知道。

    如果說“旁觀者清”的話,一切“標準”說辭都是空的,只有搞出可觀賞的作品才是實在的。

    所謂“知者不言”。品評家往往都是口頭和書面的功夫。

  • 6 # 李行子

    對書法評品標準,通常以各家各派書體為標準,這個標準既是標準又不是標準,因為這些書體,就本人在寫都很難寫一樣,怎麼能作為書法的標準評品呢?書法評品標準,就是書法的法,書法的規律,這個評品標準有他的唯一性和獨立性。

  • 7 # 狂喜淡墨a

    有好多書法家對以往作品評價,有何標準?

    對於書法作品的評價標準。一是欣賞書體用筆合度否,一般中規中矩,屬於傳統的作品,用筆與結體是否合理安排。

    以上從基礎性欣賞,那麼一幅作品好壞,上升到高度,形神兼備,是作品的魅力所在。達及如此,就是一好作品。

    所謂“形神兼備”指書法和雕塑繪畫作品,不但有美妙的形態且有神韻。上品藝術作品也。形神:形貌神情。

    《周易》及道家學說等就對形神問題作了哲學思考,強調“神”對“形”的超越與統帥作用。因此注重看不到的精神境界,即書法藝術的神采。達到此境界,是為一個人的綜合才智的表現,一個書者真正的底蘊。“形”的撰寫易得,術的把握要比“神”容易,而神髓難尋。因此無論初學還是達到瑧熟技法者都有一個門檻。就是神采難攻克。學古人神也是經過較長一段時間,才有感悟神遇。

    若有神髓學來,來引導書法創作進入高境。

    清方亨《讀畫錄》:“神也者,心手兩忘,筆墨俱化,氣韻規矩,皆不可端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所謂一切不可知之謂神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衣櫃抽屜拉手的尺寸規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