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平田君Bellatores
-
2 # 羅西小南多
英國此時正處於17世紀的兩次革命中,於1642年開始,到查理一世被處決為小高潮,隨後是極為短暫共和政體,然後克倫威爾上臺即所謂的護國政體,到克倫威爾死後,他的繼任者雖有“護國主”的大名,卻沒有其父親克倫威爾的威望和實力,在多方勢力角逐中黯然退場。隨後登場的是眾望所歸的流亡於荷蘭的斯圖亞特·查理,於1660年成為英格蘭國王即查理二世,安立甘教再度為國教,查理二世同樣推崇“君權神授”,並內心贊成天主教,臨死前表明心跡。弟弟詹姆斯二世就更誇張了,公開宣佈自己信奉天主教,並宣稱可以赦免違法的人,這不是找抽嗎?遭到大多數英華人的反對,但是有忍耐的,當得知詹姆斯的第二個同樣信奉天主教的妻子生了個男娃,徹底絕望了!安立甘教徒決定聯合其他人迎接信奉新教的詹姆斯的女兒瑪麗和她的老公奧倫治的威廉,詹姆斯一聽人民又造反了,趕緊開溜,所以基本未流血,所以稱為“光榮革命”。隨後議會透過《權利法案》,這是一部限制王權的憲法,其實權力實際上已到議會手中。17世紀的英國兩次革命基本消滅了英國15、16世紀興起的君主專制,隨後影響並啟發的法國的啟蒙運動,進而產生美國獨立戰爭及法國大革命一系列連鎖反應,可謂影響深遠。
克倫威爾組織議會與英王查理一世進行內戰始於1642年,《權利法案》則於1689年正式簽署。在1642-1689年間,歐洲和英國發生過的其他重要事件主要包括:
三次英國內戰(1642-1646年,1648-1649年,1649-1651年)。議會派透過內戰徹底擊敗了以查理一世為首的王黨,並於1649年處死了查理一世,建立了由克倫威爾統治的英吉利共和國。
三十年戰爭(1618-1648年)結束。1648年10月24日,《威斯特伐利亞條約》簽訂,三十年戰爭也以哈布斯堡王朝的失敗而告終。在這場戰爭中,德意志邦國損失慘重,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亡。三十年戰爭也加劇了神聖羅馬帝國的分裂局面,法國開始掌握歐洲霸權。
波蘭的“大洪水時代”(1648-1667年)。這一時代的重要事件包括赫米爾尼茨基起義(1648-1654年)、北方戰爭(1655-1660年)和俄波戰爭(1654-1667年)。赫米爾尼茨基起義引發了波蘭內部動亂,隨後俄國、瑞典等周邊勢力便趁虛而入。大洪水時代導致波蘭-立陶宛聯邦損失了三分之一的人口,此後它也逐漸淪為歐洲的二流國家。
三次英荷戰爭(1652-1654年,1665-1667年,1672-1674年)。為了爭奪海上貿易的主導權,英國在克倫威爾時代和斯圖亞特王朝復辟時代先後三次與新興的海上強國荷蘭交戰,英國贏得了第一次戰爭的勝利、但後兩次均未取勝,雙方都在戰爭中付出了較為慘重的代價,導致了荷蘭逐漸失去海上霸權、復辟的斯圖亞特王朝也因戰爭失敗遭受非議、埋下了垮臺的伏筆。
斯圖亞特王朝復辟(1660-1688年)。1658年克倫威爾逝世後,由於他的兒子不具備控制政府的能力,導致英國內部政治混亂,於是國會為穩定局勢宣佈恢復君主制,邀請流亡國外的查理一世之子查理二世回國即位,恢復了斯圖亞特王朝在英國的統治。復辟的斯圖亞特王朝共經歷了查理二世和詹姆斯二世兩代君主,於1688年的光榮革命被推翻。
路易十四的對外擴張:遺產戰爭(1667-1668年)、法荷戰爭(1672-1678年)和大同盟戰爭(1688-1697年)。為了爭奪歐洲霸權,路易十四從1660年代開始對外戰爭。法國與西班牙在遺產戰爭中大致戰平,隨後贏得了法荷戰爭的勝利、正式確立歐洲霸權;法國的霸權地位引發了周邊國家的不安,於是荷蘭、神聖羅馬帝國、英國、西班牙等國建立奧格斯堡同盟,於1688年與法國展開了持續達9年的大同盟戰爭。
1688年“光榮革命”爆發,推翻斯圖亞特王朝。詹姆斯二世即位後,國王與議會的矛盾、天主教與新教的矛盾又再次加劇,於是,對詹姆斯二世不滿的議會宣佈廢黜詹姆斯二世、邀請信奉新教的荷蘭奧倫治親王威廉及其妻子瑪麗入主英國。1689年1月,議會正式宣佈詹姆斯二世退位、由威廉和瑪麗共同統治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