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從軍行》賞析
王昌齡 盛唐邊塞詩人,字少伯,江寧人。其詩含蓄、深婉、渾厚、明快,其七絕與李白齊名,被世人譽為“七絕聖手”。現存詩一百八十餘首,明人輯有《王昌齡集》。他的邊塞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
【譯文】
青海湖上蒸騰而起的漫漫雲霧,遮得連綿雪山一片暗淡,遠遠地可以望見玉門關那座孤城。黃沙萬里,頻繁的戰鬥磨穿了戰士們身上的鎧甲,而他們壯志不滅,不將敵人打敗誓不返回家鄉。
【解釋】
①從軍行:樂府曲名,內容多寫邊塞情況和戰士的生活。
②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
④玉門關:古關名,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
⑤穿:磨破。
⑥金甲:戰衣,金屬製的鎧甲。
⑦Murano:西域古國名,這裡泛指西域地區少數民族政權。
【鑑賞】
①詩的前兩句描繪了一幅壯闊蒼涼的邊塞風景,概括了西北邊陲的狀貌。同時又滲透了豐富複雜的感情,將戍邊將士對邊防形勢的關注,對所擔負任務的自豪感、責任感,以及戍邊生活的孤寂、艱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壯開闊而又迷濛暗淡的景色裡。
②詩的後兩句由環境描寫轉為直接抒情。前一句概括了戍邊時間之漫長、戰事之頻繁、戰鬥之艱苦、敵人之強悍,同時也說明將士們報國壯志之堅定。後一句是將士們的豪邁誓言,鏗鏘有力,擲地有聲。
【課文主題歸納】
《從軍行》透過描寫邊塞悲壯、開闊而又迷濛暗淡的景物,襯托戍邊生活的孤寂艱苦和戍邊將士不畏艱難,守衛邊疆的豪情壯志和責任感。
【背景拓展】
邊塞詩:在唐代,有一批詩人,如高適、岑參、王昌齡、李益等,十分擅長描寫邊塞征戰生活,後人稱他們為“邊塞詩人”,形成了所謂的“邊塞詩派”,邊塞詩是唐代這個詩歌大國的一束奇葩。
二、《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賞析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三萬裡滔滔黃河向東流入大海,五千仞巍巍華山聳接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壓迫下眼淚已流盡,他們盼望王師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①將曉:快要天亮。
②三萬裡河:指黃河。“三萬裡”形容它很長。
④摩天:碰到天。
⑤遺民:指在金統治地區的原宋朝老百姓。
⑥胡塵:指金統治地區的風沙,這裡借指暴政。
⑦王師:指南宋朝廷的軍隊。
①前兩句寫景,運用誇張的修辭手法,描繪了黃河奔騰咆哮、流入大海的壯觀和華山巍峨高聳、直插雲霄的雄偉,飽含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這兩句意境闊大深沉,劈空而來,為後文直抒胸臆做了蓄勢和鋪墊。
②後兩句抒情,把被南宋朝廷遺棄在中原的老百姓的悲慘遭遇和痛苦心情淋漓盡致地寫了出來,表達了詩人對老百姓的同情。“淚盡”二字極寫淪陷區人民的痛苦與酸辛,“南望”表現出淪陷區人民盼望南宋軍隊收復國土的焦急心情。“又”飽含著對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遲遲沒有收復失地的失望與埋怨。
三、《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賞析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杜甫創作了《春望》《三吏》《三別》等名作。
劍外忽然傳來收薊北的訊息,剛剛聽到時涕淚滿衣裳。回頭看妻子和孩子哪還有一點的憂傷,胡亂地捲起詩書欣喜若狂。日頭照耀放聲高歌痛飲美酒,趁著明媚春光與妻兒一同返回家鄉。就從巴峽再穿過巫峽,經過了襄陽後又直奔洛陽。
【註釋】
聞:聽說。
官軍:指唐朝軍隊。
劍外:劍門關以南,這裡指四川。
薊北:泛指唐代幽州、薊州一帶,今河北北部地區,是安史叛軍的根據地。
涕:眼淚。
卻看:回頭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愁何在:哪還有一點的憂傷?愁已無影無蹤。
漫卷詩書喜欲狂:胡亂地捲起。是說杜甫已經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裝準備回家鄉去了。
喜欲狂:高興得簡直要發狂。
放歌:放聲高歌。
須:應當。
縱酒:開懷痛飲。
青春:指明麗的春天的景色。
作伴:與妻兒一同。
即:就。
巫峽:長江三峽之一,因穿過巫山得名。
便:就的意思。
襄陽:今屬湖北。
洛陽:今屬河南,古代城池。
【賞析】
本詩主要敘寫了詩人聽到官軍收復失地的訊息後,十分的喜悅,收拾行裝立即還鄉的事。抒發詩人無法抑制的勝利喜悅與還鄉快意,表現了詩人真摯的愛國情懷,表達了詩人博大的愛國胸懷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一、《從軍行》賞析
王昌齡 盛唐邊塞詩人,字少伯,江寧人。其詩含蓄、深婉、渾厚、明快,其七絕與李白齊名,被世人譽為“七絕聖手”。現存詩一百八十餘首,明人輯有《王昌齡集》。他的邊塞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
【譯文】
青海湖上蒸騰而起的漫漫雲霧,遮得連綿雪山一片暗淡,遠遠地可以望見玉門關那座孤城。黃沙萬里,頻繁的戰鬥磨穿了戰士們身上的鎧甲,而他們壯志不滅,不將敵人打敗誓不返回家鄉。
【解釋】
①從軍行:樂府曲名,內容多寫邊塞情況和戰士的生活。
②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
④玉門關:古關名,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
⑤穿:磨破。
⑥金甲:戰衣,金屬製的鎧甲。
⑦Murano:西域古國名,這裡泛指西域地區少數民族政權。
【鑑賞】
①詩的前兩句描繪了一幅壯闊蒼涼的邊塞風景,概括了西北邊陲的狀貌。同時又滲透了豐富複雜的感情,將戍邊將士對邊防形勢的關注,對所擔負任務的自豪感、責任感,以及戍邊生活的孤寂、艱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壯開闊而又迷濛暗淡的景色裡。
②詩的後兩句由環境描寫轉為直接抒情。前一句概括了戍邊時間之漫長、戰事之頻繁、戰鬥之艱苦、敵人之強悍,同時也說明將士們報國壯志之堅定。後一句是將士們的豪邁誓言,鏗鏘有力,擲地有聲。
【課文主題歸納】
《從軍行》透過描寫邊塞悲壯、開闊而又迷濛暗淡的景物,襯托戍邊生活的孤寂艱苦和戍邊將士不畏艱難,守衛邊疆的豪情壯志和責任感。
【背景拓展】
邊塞詩:在唐代,有一批詩人,如高適、岑參、王昌齡、李益等,十分擅長描寫邊塞征戰生活,後人稱他們為“邊塞詩人”,形成了所謂的“邊塞詩派”,邊塞詩是唐代這個詩歌大國的一束奇葩。
二、《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賞析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譯文】
三萬裡滔滔黃河向東流入大海,五千仞巍巍華山聳接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壓迫下眼淚已流盡,他們盼望王師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解釋】
①將曉:快要天亮。
②三萬裡河:指黃河。“三萬裡”形容它很長。
④摩天:碰到天。
⑤遺民:指在金統治地區的原宋朝老百姓。
⑥胡塵:指金統治地區的風沙,這裡借指暴政。
⑦王師:指南宋朝廷的軍隊。
【鑑賞】
①前兩句寫景,運用誇張的修辭手法,描繪了黃河奔騰咆哮、流入大海的壯觀和華山巍峨高聳、直插雲霄的雄偉,飽含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這兩句意境闊大深沉,劈空而來,為後文直抒胸臆做了蓄勢和鋪墊。
②後兩句抒情,把被南宋朝廷遺棄在中原的老百姓的悲慘遭遇和痛苦心情淋漓盡致地寫了出來,表達了詩人對老百姓的同情。“淚盡”二字極寫淪陷區人民的痛苦與酸辛,“南望”表現出淪陷區人民盼望南宋軍隊收復國土的焦急心情。“又”飽含著對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遲遲沒有收復失地的失望與埋怨。
三、《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賞析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杜甫創作了《春望》《三吏》《三別》等名作。
【譯文】
劍外忽然傳來收薊北的訊息,剛剛聽到時涕淚滿衣裳。回頭看妻子和孩子哪還有一點的憂傷,胡亂地捲起詩書欣喜若狂。日頭照耀放聲高歌痛飲美酒,趁著明媚春光與妻兒一同返回家鄉。就從巴峽再穿過巫峽,經過了襄陽後又直奔洛陽。
【註釋】
聞:聽說。
官軍:指唐朝軍隊。
劍外:劍門關以南,這裡指四川。
薊北:泛指唐代幽州、薊州一帶,今河北北部地區,是安史叛軍的根據地。
涕:眼淚。
卻看:回頭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愁何在:哪還有一點的憂傷?愁已無影無蹤。
漫卷詩書喜欲狂:胡亂地捲起。是說杜甫已經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裝準備回家鄉去了。
喜欲狂:高興得簡直要發狂。
放歌:放聲高歌。
須:應當。
縱酒:開懷痛飲。
青春:指明麗的春天的景色。
作伴:與妻兒一同。
即:就。
巫峽:長江三峽之一,因穿過巫山得名。
便:就的意思。
襄陽:今屬湖北。
洛陽:今屬河南,古代城池。
【賞析】
本詩主要敘寫了詩人聽到官軍收復失地的訊息後,十分的喜悅,收拾行裝立即還鄉的事。抒發詩人無法抑制的勝利喜悅與還鄉快意,表現了詩人真摯的愛國情懷,表達了詩人博大的愛國胸懷和高尚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