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東方敏鑫

    一戰德國是戰敗國,戰勝國對它進行了很多限制。希特勒上臺後,戰勝國有意放縱,很多限制被突破,可二戰一打,德國輸的更慘,整個德國被蘇.美.英.法四大國給佔領了,上個世紀四十年代末期成為東德.西德兩個國家,至九十年代初期才統一為一個國家。它的國土面積不是很大,資源缺乏,不像美國和原蘇聯那樣有廣闊的國土,豐富的資源。每次戰敗都失去一部分國土,所以它不具備成為超級大國的條件,但不可否認德國是一個科技強國,很多技術都是走在世界前列。

  • 2 # zhangguomin169894370

    歐洲各民族從冷兵器時到熱兵器時一直在爭鬥,每一民族都想統一歐洲,雖然有羅馬等不同民族統一過歐洲最終還是分裂回覆基本板圖,其無法做到真正統一的原因是;是其沒有出現類似中國始皇帝,秦始皇。沒有統一文字,統一語言,沒有實行當時經濟條件下的中央集權管理,更沒形成大一統文化。

  • 3 # hording

    應該說,德國兩次世界大戰之中的目的之一,就是讓德國成為洲際大國,或者說,從規模上,能夠與美國、俄國等國家相差不大的國家。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展開,更大規模的人類政治共同體開始成為了可能,原本歐洲各個中等強國,英國、法國、德國等國家在美國與俄國的超級規模面前開始相形見絀了。應該說,超級大國取代歐洲中等強國成為國際政治的中心,是現代國際關係史的必然。這涉及到了人口、經濟、技術、自然資源、以及地緣政治等多方面的因素。從1890年開始歐洲的人口出生率持續下降,而美俄兩華人口則迅速增加,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不久就已經分別接近和超過一億,遙遙領先歐洲各中等強國。20世紀上半葉,美國與俄國(沙俄與蘇俄)在加利福尼亞地區和烏拉爾山以東地區的人口激增,形成了新的工業中心。雖然歐洲可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可以憑藉其技術優勢彌補其人口規模劣勢,但由於技術式擴散的,而歐洲卻在逐漸失去技術優勢。這樣,在技術水平相差不多的情況下,人口因素的作用就凸現出來。美國在歐洲以外最早實現工業化,蘇俄在二十世紀初期也開始了這一程序。這樣,龐大的人口與現代化結合,就造就了兩大洲際大國超越歐洲的綜合國力。再加上,兩國具有廣袤的疆域和豐富的自然資源。這就成為了美蘇這樣的“洲際大國”獨有的巨大的規模優勢。這種規模優勢,比技術優勢更加難得,更為得天獨厚。

    對於日趨相對衰落的歐洲來說,不是沒有有識之士看到了歐洲的這種中心地位的喪失,也不是沒有看到歐洲的相對衰落。例如,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歐洲,以大歷史學家西利、地緣政治學家麥金德等英國有識之士已經認識到了英國的不足,在他們推動之下,英國一直試圖將大英帝國轉變為真正的大大不列顛(Greater Great Britain)。而同樣的,統一後的德華人也很快認識到了德國雖然統一後國力劇增,但在真正的洲際大國面前,卻同樣也是相形見絀。因此,德國現在面臨的一個二選一的選擇,即無論是德意志帝國,還是納粹德國,都面臨著是作為歐洲強國還是成為世界強國。換句話說,德國是要滿足作為一箇中西歐大陸首要強國,還是突破德國面對的地緣政治限制,成為在地位、資源和權勢等方面都不亞於美國的全球超級大國。德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選擇了成為全球超級大國,並且以軍事帝國主義的方式以獲取這一地位,結果兩次興起最終都是以戰敗告終。

    德國之所以失敗,其中一個對德國這樣的中等強國可以說最無解的原因,就在於德國意圖成為在地位、資源和權勢等方面都不亞於美國的超級大國,因此威廉德國的訴求是Sunny下的地盤,而納粹德國則是要成為與美國為首的美洲區平起平坐的歐非區的領導者(另一個是日本為首的亞太區,或者說日本的大東亞共榮圈),但問題卻在於德國沒有足夠的規模(人口、資源、權勢等方面的),來支撐它成為這樣的大帝國。這可以說,對德國來說,是最具有諷刺意味的無奈了。即使在納粹德國最為輝煌的時刻,納粹所統治下的歐洲也遠非一個具有強大內聚力的,有如美國和蘇聯那樣的現代民族國家,只不過是在納粹強權統治下的具有相反傾向的不同實體的在暴力之下組合成的區域。因此,可以說德國之所以失敗,對於德國來說,一個無法自身解決的問題,就是德國本身的規模限制。

    與德國的規模限制相關聯的是,歐洲自格勞秀斯之後開始形成的主權觀念和現代民族國家體系的建立。德意志統一前後,現代民族主義和現代主權國家觀念,已經深入到歐洲各國各地區人心之中,歐洲各國已經形成了一個個的民族共同體。這時,任何人想要建立一個統一的大帝國,將歐洲各國統一在內,已經是不得人心,甚至被認為是邪惡的。這種觀念的形成,使得征服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領土容易的,但是征服人們內心中的認同感,卻很難。因此,德國雖然兩度勃發,甚至第二次已經佔領了歐洲大片領土,但卻得不到被佔領領土的人民的真正認同,這與主權國家體系的形成與現代民族主義的勃發有著密切的聯絡。而這,就造成了德國雖然能夠取得戰場上的勝利,但卻早在其入侵其他國家領土之時,就已經註定失敗了。

    另外,兩次德國的崛起,都帶有著種族主義的意識形態,尤其是納粹,將各個民族區分出三六九等。雅利安人、日耳曼人高居於這個人種金字塔的頂端。這樣的意識形態,從根本上說,不僅不能幫助德國獲得其他國家和民族的認同,反而會將其他國家和民族推向德國的對立面。換句話說,就是兩次世界大戰中的德國的國際感召力不足,缺乏國際合法性。這也就造成了,雖然兩個德國,尤其是納粹德國佔領了不少其他國家的領土,但卻無法獲得被佔領區人民的效忠,這樣,整合歐洲,成為與美蘇相提並論的洲際強國,自然就成為了不可能。

    以上只是對於德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試圖成為超級大國,但卻均告失敗的簡單分析,還有很多問題沒能談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提燈與地下城神廟怎麼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