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農藝天地6971

    多層覆蓋栽培馬鈴薯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能夠提早上市,提高種植效益。因此,在選擇品種時,儘可能選擇早熟品種,這些品種應具有休眠期短、抗病高產、結薯集中、薯塊整齊、商品性好等特性,如鄭薯5號、鄭薯6號、費烏瑞它、中薯3號等,同時還應選擇這些品種的優良脫毒種薯,進一步提高多層覆蓋栽培馬鈴薯的產量。

  • 2 # 鑫雨無雙

    1 選擇地塊,施足底肥

      選擇土層深厚、土壤肥沃、旱能灌、澇能排的砂壤土或壤土地塊,最好選用前作未種過番茄、辣椒、茄子等的生茬地。結合整地,每667 m2施優質腐熟有機肥5~7 m3作基肥,耙細混勻,使土壤和肥料充分混合,以供給馬鈴薯充足的養分。

      

      2 選擇優良脫毒品種

      早春多層覆蓋栽培馬鈴薯,應選用休眠期短、早熟、品質好、結薯集中的品種,任城區推廣的主要脫毒品種是“荷蘭七號”、“津引薯八號”、“魯引一號”等,每667 m2用種量150~200 kg(以備選優汰劣)。

      

      3 早建大拱棚提高地溫

      在馬鈴薯播種前10~15 d(即元旦前後)完成大拱棚建造,並封嚴棚膜,以利土壤化凍,提高地溫。大拱棚的建造標準一般是高度1.8~2 m、跨度8 m左右。

      

      4 種薯篩選,浸種催芽

      選擇色澤新鮮、無凍傷、無蟲、無畸形、無芽眼壞死的種薯,淘汰凍薯、病薯、壞薯和畸形薯。在播種前20 d左右(即12月25日前後)進行種薯切塊浸種催芽,可打破休眠,使出苗提早7~10 d,增產15%左右。切塊前先曬種2~3 d,切刀用酒精消毒。一個50~100 g的種薯可從頂部縱切成2~4塊,種薯較大時先從基部切塊,再從頂部縱切4~5塊。每個切塊質量20~25 g,切塊應帶有1~2個芽眼。切好的薯塊放在濃度為0.5 mg/kg的920水溶液中浸種10~15 min,浸種後稍晾乾即可在日光溫室、室內或暖炕上催芽,具體方法是:先在地面鋪一層5 cm厚混合均勻的潮溼沙土或細沙,然後放一層薯塊,再蓋一層5 cm厚的沙土,再放一層薯塊,如此疊加,最多擺放3層薯塊,最後頂部及四周用10 cm厚的沙土覆蓋。室溫保持在17~22 ℃,一般經過15~20 d,當芽長出且長度小於1 cm時,即可扒出薯塊,在散射光下攤開晾芽,使其粗壯,準備播種。

      

      5 適時早播,合理密植,三膜覆蓋

      1月10-15日播種,選擇晴天上午按單壟雙行播種,壟距80 cm,小行距20 cm,大行距60 cm,株距25 cm;起壟後覆蓋90 cm寬的地膜,667 m2種植6 500株左右;或按單壟單行播種,壟距、行距均為60 cm,株距18~20 cm,起壟後覆蓋70 cm寬的地膜,667 m2種植6 000株左右。

      在平地開10 cm深的溝,澆足水,水滲入後將種薯芽朝上播種,每667 m2薯塊間撒施硫酸鉀複合肥100 kg作底肥,薯、肥不要直接接觸。然後蓋土封溝,起壟覆土高度為8~10 cm,即薯塊距壟頂18~20 cm。壟頂耥平後,整成圓弧形,噴灑乙草胺、撲草淨等選擇性苗前除草劑,濃度比露地栽培略低,然後覆蓋地膜,鋪平壓實四周,再加蓋小拱棚封嚴。

      

      6 田間管理

      6.1 光照、溫度控制

      出苗前不通風,以提高地溫,利於早出苗。播種後20~30 d,待有50%以上苗頂膜時,及時揭開小拱棚破膜引苗,然後再蓋好小拱棚。出苗後,大棚內白天溫度達到15 ℃時,將小拱棚膜揭開;下午大棚內溫度降至15 ℃時,再將小拱棚膜蓋上。天氣轉暖後,早晨7點大棚內溫度能穩定在15℃以上時,可撤去小拱棚膜;如生長季節遇到寒流天氣,應在大棚外側圍上草苫保溫。在馬鈴薯生長前中期,白天棚內溫度控制在16~22 ℃,夜間12 ℃左右;在馬鈴薯生長中後期,白天棚內溫度控制在22~28 ℃,夜間16~18℃,達到28 ℃時要及時放風降溫。

      6.2 肥水管理

      定植前和定植時結合整地施足基肥,生長期不再追肥。生長前期一般不需澆水,生長中後期要保持土壤溼潤,從初花期到末花期,根據土壤墒情澆水2~3次,收穫前7 d停止澆水,以利收穫和貯藏運輸。

      6.3 病蟲害防治

      馬鈴薯早春保護地栽培病蟲害較少、較輕,主要病蟲害有病毒病、疫病、環腐病、青枯病、蚜蟲等。防治方法是:病毒病主要依靠推廣脫毒種薯防治,其次是發病初期噴施病毒A、病毒清等;疫病可在發病初期用克露、甲霜靈等噴霧防治;環腐病、青枯病在發病初期可用農用鏈黴素、可殺得噴霧或灌根防治;蟲害可用功夫、辛硫磷等高效低毒農藥進行防治。

      6.4 中耕培土

      播種較淺或起壟較窄的地方,在馬鈴薯封行後要揭開地膜進行1次中耕培土,主要是防止塊莖膨大後見光變綠,影響產品品質和商品性。

      6.5 施用葉面肥和生長調節劑

      馬鈴薯現蕾開花期需磷、鉀肥較多,此時可噴施2~3次0.1%磷酸二氫鉀或綠芬威等葉面肥。如植株有徒長現象,高度達60 cm以上時,可噴施10 mg/kg的多效唑溶液抑制植株的營養生長,一般能增產10%左右。

      

      7 適時收穫

      早熟品種一般出苗後60 d即可收穫,可一次全收,也可採取大小薯塊分次採收。大面積收穫後,薯塊要在原地晾曬1 d。裝箱時輕拿輕放,以減少皮傷,提高商品性。

  • 3 # 茉莉的生活日記

    1、選擇無病害、薯形正、光滑、芽眼明顯並具有本品種特徵的薯塊用種薯。每667m2用種量120至150kg,每kg切40塊,到“立春”將種薯排放在事先備好的陽畦內催芽(排放兩層為宜),畦深15-18cm,後牆高30-50 cm,畦寬1.5m,每m2排放種薯10-12kg,薯層間加溼潤土3cm,頂層著土5cm, 然後用塑膠薄膜封嚴,畦溫保持在14-18℃為宜,20天左右就長出3cm長的芽子,後期如溫度過高可通風煉苗,待“驚蟄”後播種。

    2.選擇早熟的品種,這類品種抗病高產,休眠期短,結薯集中。深耕細耙、施足底肥馬鈴薯喜松暄、深厚、透氣、肥沃的沙質壤土,每生產1000kg 馬鈴薯需要從土壤中吸收純N5.5kg、P2O52.2kg、K2 O10.2kg,氮、磷、鉀的比是2:1:4。馬鈴薯還特別喜歡有機肥料,多施不僅改良土壤、增加透氣性,而且還能增強作物的抗逆性,提高莖塊產量。開春解凍後每667m2施優質圈肥5000kg、過磷酸鈣30kg、草木灰l00kg。結合深耕20-25cm翻入土壤,然後耙細、耙透,如底肥不足也可增加種肥,一般667m2施三元複合肥50kg作種肥,或者施50kg豆餅加50kg碳酸氫銨,再加20kg硫酸鉀作種肥。

    3. 品種適合當地種植的馬玲薯有,魯引1號,克新4號,荷蘭7號,等。播種與蓋膜“驚蟄”後選無風晴天要求5cm地溫穩定在5℃以上時播種。行距80cm,沿線開雙溝5cm深,株距25cm,澆足底墒水,再將催好芽的薯塊(芽長2-3cm)小心地放在溝底,用土輕輕埋嚴薯芽,在兩株間施入種肥,為防止地下害蟲,在施種肥的同時加入毒餌3-5kg/667m2,然後用钁封成寬55cm、高20cm的土背,種薯距背面10cm,用鐵耙耬平,背兩側成齊面用噴霧器將除草劑噴在畦背上,即可覆蓋寬90cm,厚0.006cm的地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吊蘭怎麼養才能更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