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745788352080

    具體原文如下鄉野,泥土,是童年最後的故鄉,也是蟋蟀最後的故鄉。沒有了泥土,就沒有了韭菜,沒有了豆角,沒有了“鋤頭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山村景象。沒有了泥土,就沒有了草芽,沒有露珠,沒有了牧歌炊煙。回家路上,又何來“夕露沾我衣”的童年往事?最主要的是,沒有了泥土,也就沒有了蟲鳴,沒有了夕陽向晚的一聲聲蟋蟀聲。這,是泥土的孤獨,是鄉村的孤獨,是農人的孤獨,也是鄉村走出的遊子的孤獨。鄉野,不能沒有蟋蟀的鳴叫!蟋蟀的叫聲,是鄉村最美的暮景。我小時,去扯豬草,走在田埂上,或者鄉野小道上。這時,暮色四起,炊煙升上來,四野浮蕩著一層薄薄的霧。遠處近處,是一片蟲鳴,噝——噝——,那聲音有的粗壯,有的幽微;有直的,毫不拐彎抹角;也有曲折的,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再遠處,是母親喚歸的聲音,在村子裡遠遠響起。一晃,人過四十,我也遠離了故鄉。可是,蟋蟀的鳴叫,仍時時在夢中響起,讓人禁不住想走回故鄉,走回童年。小時,有一篇文章,題目叫《明明上學》,三十多年過去了,書裡內容仍清楚記得:一個叫小明的學生,早晨去上學,聽到草叢裡蟋蟀的鳴叫,就忙去尋找,可翻遍草叢,什麼也沒找見。這時,同學小文喊:“小明,再不快走,就要遲到了。”小明聽了,忙和小文一塊兒趕向學校,剛坐在位子上,鈴聲就響了,老師進了課堂。兩人相視一笑。這樣的經歷,每一個農村學生幾乎都經歷過。那種經歷,現在想來,竟那麼溫馨,溫馨得讓人落淚。蟲鳴於野,蟲鳴於草叢,蟲鳴於課本和童年中。這蟲鳴中,斷斷少不了蟋蟀。詩詞中說:“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這點,對於農村人而言是常見的,但城市居民未必理解。鄉村,是泥土的天地,蟋蟀是借土而生的蟲兒,在野外叫在階沿下叫,十月之後,天冷了,沿著牆縫,這靈性的蟲兒竟進入房內,蟄伏起來。半夜醒來,一聲聲蟋蟀在床下吟唱著,如露珠一樣清亮。人躺在床上,如躺在一片清亮的露珠上。蟋蟀的吟唱,一片淨白。人的心裡,此時也一片淨白。床前就是一片淨白的月光,如水一樣,照著一片空地。我的老家在深山的更深處。山中草密,小路上,田埂上,甚至院子中,都有蟋蟀在叫,一聲又一聲。童年讀書時,無論是早晨,還是黃昏,蟋蟀的鳴叫都是一道最不可缺的風景。相比而言,蟋蟀的叫聲,黃昏比早晨更繁密,更急促。早晨起來,風清涼涼的,蟋蟀的叫聲東一聲西一聲,好像粘著露水,有些振不起來似的,較為零落。這時,我們一般不抓蟋蟀。為什麼?進一趟草叢,溼一身露水,不舒服。上午,蟋蟀歇晌,不叫。到了黃昏,夕陽晚照中,蟋蟀彷彿攢足了勁,在草叢下,在石板中,甚至在河沿上,使勁叫著。在河沿叫,這蟲兒不怕身子沾水嗎?我那時一直傻傻地擔心。此時,也是我們最高興的時候。我們下午放學了,揹著書包向家裡走。天快黑了,可又沒黑透。整個天空很藍,藍中透著微微的蛋白。西邊天上亮汪汪的,像是清亮的瓷器,泛著一層紅釉。空中,電線看得清清楚楚的,橫在電杆和電杆間。蝙蝠在空中“呼呼”地飛來飛去,聲音很清晰。大人們說,見了蝙蝠,向空中扔一隻鞋子,蝙蝠就鑽進去了。於是,我們就扔鞋子,一邊扔,一邊唱著母親教的歌謠:“蝙蝠快來,進我布鞋。布鞋沒底,給你吃米。布鞋沒幫,給你吃糠……”可是,蝙蝠始終呼呼地飛著,從不上當,更沒有鑽進鞋子裡的。有的孩子的鞋,一不小心扔入水中了,“哇”的一聲哭了。但我們更多的時候,是抓蟋蟀。黃昏的鄉村,是蟋蟀的樂園。尤其天將快黑時,蟋蟀鳴聲如雨。那真是雨哎,東一聲西一聲長一聲短一聲,密密地交織著,交織成一片聲音的網,在傍晚小村的天空流灑著。有的叫聲,明明就在身邊的草窼裡,可是,我們躡手躡腳地走近,蟲鳴卻突然住了。接著,前面又是一聲蟲鳴,我們又一次輕了手腳,弓著身子走近,生怕被蟋蟀發現了,可蟋蟀仍發現了,立刻停了聲。再不遠處,又響起蟋蟀的叫聲。我們在抓蟋蟀,蟋蟀在逗弄著我們。結果,我們什麼也沒抓著,可很高興,無來由地高興,把我們童年的心裝得滿滿的。一直到今天,想起這些,都無來由地高興。聽蟋蟀的叫聲,即使不是走在田野中,單坐在臺沿井欄旁,也是一種享受。宋人姜夔在《齊天樂.蟋蟀》中說,“露溼銅鋪,苔侵石井,都是曾聽伊處”。這,很有詩韻。西窗下聽蟋蟀的鳴叫,則更有詩韻。星期天,一個人,一本書,獨坐在窗下,默默地讀著。這時,窗外是長一聲短一聲的蟲吟,透過窗紗,進入窗內,進入讀書人的耳朵,一時,讓人錯愕,不是是書中蟲鳴,還是窗外蟲鳴;不知是心中蟲鳴,而是耳畔蟲鳴。有人說,傾聽露珠的聲音,心,會一片明亮。其實,傾聽蟋蟀的鳴叫,心中,也一定會一片明亮。進入小城,已揮別蟲鳴十年了。一日,書房中放一盆野菊,盆形如鼓,野菊如一星一點的火花,給書房帶來一絲淡雅,一絲野趣。正撐額賞花間,一聲蟲鳴,牽住了我的眼光,是蟋蟀的叫聲,清而亮,長而柔,給一間書房裡,頓時帶來一片鄉村田野的韻味,帶來一種“採菊南山下”的山居味。這隻蟋蟀,是妻子在田中弄回養花的土時,不注意帶回來的。以後,每天教書之餘,寫作之後,耳畔,斷斷少不了幾聲蟋蟀的鳴叫。聽幾聲蟋蟀的鳴叫,人又如走回故鄉,走在鄉間小道上,走在小村的田埂溪畔旁。養花,可以娛目。養草,可以提神。養一隻蟋蟀,給一顆勞累的心帶一片滋潤,一片潔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進行木桶土法養蜂,必須先了解哪些問題?木桶土法養蜂的巢蟲又怎麼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