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名山遊俠

    甲午戰爭結束後,日本政府之所以點名要與李鴻章談判原因有三:一是李鴻章在滿清朝廷舉足輕重,不僅深得最高統治者慈禧太后賞識和信任,還在朝臣和地方封疆大吏中享有巨大威望。由他出面談判,才能使談判協議得到清政府上下的一致認可。二是李鴻章常年擔任北洋大臣,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對於國際事務和國際交往經驗豐富,熟知與列強洋人打交道的規矩,這樣可以更好地與日本進行國際事務談判,並達成國際條約。三是李鴻章倡議組建北洋水師並長期經營,企圖以此防禦日本等列強的侵略和威脅,日本人對他及他所代表的洋務派勢力恨之入骨。點名讓他出面談判,既對他是一種羞辱和報復,同時也警告這些洋務派不要再狹洋自重,妄想以西方武器武裝清軍對抗日本軍力,要服服帖帖地把中國的主權和財富拱手相讓,為日後日本進一步對華侵略奠定有益基礎。

  • 2 # 來自天外星

    1895年甲午一戰,李鴻章苦心經營20年的北洋海軍全軍覆沒。對於李鴻章而言,甲午戰敗是他一生的恥辱,簽訂《馬關條約》更是他一生最大的恥辱。熟悉外交事務的李鴻章,不得不聽從島國晚輩伊藤博文的擺佈。戰前,李鴻章在1894年6月中旬曾經請俄國和英國駐華公使出面調停中日之爭。但英華人此時正想拉日本製衡沙俄,不願意趟這灘渾水。英國領事曾告訴李鴻章,英國政府請日本與中國共同退兵。但也僅此而已,別無下文。俄國公使喀西尼也告訴李鴻章,沙俄政府會不惜以逼迫的手段壓制日本人。李鴻章信以為真,一心等待俄華人出面,但最終卻不見動靜,導致軍事部署被動和延誤。平心而論,甲午戰爭的失敗,並非李鴻章一人之責,而是清政府腐敗所致。由於海軍軍費被挪用修建頤和園,自1889年以來,海軍未添新艦,未置新炮,連彈藥也多是過期、不合格、不配套的產品;北洋海軍在作戰中,炮彈發射速度慢,炮位少,炮彈擊中敵艦要害部位後竟穿而不炸;北洋海軍被日軍圍堵在威海衛之際,清政府竟不發援軍,眼見艦隊被日軍圍殲,艦隊外籍顧問又夥同候選道牛昶炳等人威逼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簽字投降;眼見大勢已去,生性懦弱的丁汝昌不禁悲從中來,服毒自盡。日本人點名要李鴻章出面談判仗打到這個份兒上,派員議和已不得不提上議事日程。李鴻章左思右想,覺得如果在日本志得意滿、趾高氣揚之時,派大員貿然前往,恐怕會遭日方奚落。因此,他在給恭親王奕的信中,提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建議:“在下與張蔭桓等人再三商量,覺得現在只想派一名忠實可信的洋員前往,既容易得知對方的意圖,又不會引起對方的懷疑。”李鴻章最終選定的這個人物,就是在天津海關工作20餘年的德華人德璀琳。對於德璀琳,李鴻章在同一封信中寫道:“德璀琳在天津工作20多年,對我很忠心,中法議和等事他都暗中相助。先前伊藤博文到天津與我訂約時,他認識伊藤幕僚中的一位英華人,於是又從中相助,很是得力。如果讓他前去日本酌情辦理講和一事,或許能夠相機轉圜。”在日本方面,外相陸奧宗光在得知清政府準備派洋人來日本代為商談議和事項之後,馬上與首相伊藤博文進行商議。他們認為,現在還不是與清廷停戰的最佳時機,日本應再次擴大戰果,佔領東三省部分領土,以此來逼迫清政府作出更大的讓步。更何況,中國政府此時派來的是一名洋人,很可能是來打探虛實的,日本政府不得不防。因此,二人商定不見德璀琳,迫使中國政府派出更有資格的代表。德璀琳碰了一鼻子灰,灰溜溜地回到中國。1895年2月1日,清政府又派張蔭桓和邵友濂二人赴日,到達日本人指定的談判地點廣島。但伊藤博文對二人百般刁難,甚至不允許他們發密電和北京取得聯絡。到達日本的第二天,雙方互換國書。伊藤博文發現張蔭桓和邵友濂所攜帶的國書文字中有“一切事件,電達總理衙門轉奏裁決”字樣,遂認定二人授權不足,與國際談判的慣例不符,於是拒絕與他們談判。張蔭桓和邵友濂急忙寫信給陸奧宗光,申明光緒皇帝的確向他們授予了議和全權。日本方面依然不依不饒,甚至駁回了張蔭桓和邵友濂發電報給國內修改國書文字的請求,還藉口說廣島是日本軍事重鎮,不許閒雜人員逗留,將張蔭桓和邵友濂趕到了長崎。就在張蔭桓和邵友濂被日本政府拒絕的當天,伊藤博文與使團隨員伍廷芳進行了一次談話。伊藤博文問伍廷芳:“你方為什麼不派遣重臣來呢?請問恭親王為什麼不能來敝國?”伍廷芳答道:“恭親王位高權重,無法走開。”“那麼李鴻章中堂大人可以主持議和,貴國怎麼不派他來?”伍廷芳隨之反問:“我今天是和您閒談,那我順便問問,如果李中堂奉命前來議和,貴國願意訂約嗎?”伊藤博文自然能夠聽出伍廷芳的弦外之音,回答的也是滴水不漏:“如果中堂前來,中國自然樂意接待,但是也還是要有符合國際慣例的敕書,必須要有全權。”伍廷芳又問:“那麼中堂也要來廣島嗎?”伊藤未置可否。就在這次談話前後,日軍取得威海衛戰役的勝利,北洋海軍全軍覆沒。清政府失去了與日本人討價還價的最後籌碼,沒有別的辦法,只好派李鴻章前往日本議和。

  • 3 # 隨錄筆記

    原因如下:

    一、甲午海戰,北洋水師全軍覆沒,而北洋水師是李鴻章一手建立的,對李鴻章培養出這麼爛的軍隊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和他談判日本人更能以勝利者的姿態拙拙逼人,以便敲出更多的竹杆。

    二、當時李鴻章深得慈禧信任,對外缺乏主見的慈禧,李鴻章幾乎說什麼就是什麼,並且李在朝廷中手握重權,德高望重,是最有資格代表清政府處理外交事務,談判結果勢必最能算數。如換其他人說不定談了半天可能都不算數,談判勢必缺乏效果。

    三、這種戰敗談判,吃力不討好,基本沒人爭搶。

    所以日本人特意指定李鴻章來談,這也說明日本人用心之險惡,可想而知。談判中李鴻章當然抗爭過,還被日本浪人打瞎一隻眼,少賠了不少白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華為m6高能版配置引數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