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樊閒聊
-
2 # WILLSON39
戰國末期為什麼六國打不過秦國?這是思想、政治、軍事的先進戰勝落後、以少勝多的典型。
思想上:法家的依法治國更利於富民強國,更能激發將士的拼搏奮鬥精神秦國自百里奚主政成就春秋五霸、商鞅變法再創戰國七雄輝煌以後,文化上基本上是以法家的思想為主導的,“食有勞而祿有功”的理念就是勞而有得、多勞多得的思想。這既富強了國家,更是使國民在靈魂中根植了奮發圖強、頑強拼搏的精神意志,這是那些等級森嚴、靠地位獲得利益的保守諸侯國難以企及的。所以在精神、士氣上秦國便更勝一籌。
政治上:秦國國君有圖強爭霸、一統江山的鴻圖大志,而不是守舊求安的思想秦國是諸強中受封最晚的諸侯,是由於保護周平王建立東周有功才受封的,而且是以“岐山以西被犬戎佔領的地區,你打下來都是你的”的方式受封的,是幾代君王用了百十年才打下來的,而不是完整受封、兼併壯大的結果。所以,在君王的思想上,遺傳著圖強爭霸、打回東方老家的基因。
另外一個因素,就是東方諸侯國的中原、華北更加富庶,經濟、文化更加繁榮,這些地方的諸侯國看不起秦國、楚國這種蠻夷之地,不屑於去佔領西戎、南蠻的不毛之地,但這些地方的諸侯國卻是覬覦中原的。所以,秦(包括楚)更有進攻性。
軍事上:遠交近攻、分化瓦解、各個擊破的戰略和強大的進攻戰術使六國難以抵禦秦國自範睢以後實施的“遠交近攻”、“機動靈活”的戰略,加上張儀的連橫戰略,直接擊破了六國的合縱戰略,從而達到了分化瓦解、各個擊破的作用。特別是透過離間計將戰國時期的著名的戰將廉頗、李牧拉下來,取得長平之戰和王翦滅趙的勝利,這就基本上掃清了統一的最大障礙。
在裝備和戰術上,秦國的騎兵部隊和攻擊力量都比其它諸侯國強,僅僅箭矢就比人家的重。從精神和物質激勵上來講,秦國的將士打勝仗能得到封地的獎勵,這就使其鬥志更加旺盛,幾近於所向披靡。
總之,戰爭是政治、經濟、軍事的較量,沒有勵精圖治、奮發圖強的思想,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經歷、軍事力量,就不可能指望得到勝利。
-
3 # 記錄怪咖
老爹的看法:
像各國的軍事力量、政治、文化、經濟情況這些因素,我們就不說了,雖然有影響,但不是最核心的影響。六國打不過秦國,最關鍵的還是,秦始皇採用的策略好,成功的破壞了六國的聯盟。
秦始皇採用的策略,為什麼能夠成功破壞,六國之間的聯盟?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國家之間,經常會因為有共同的敵人、利益等等因素結盟,雙方共進退。
春秋戰國末期,秦國自從商鞅變法之後,國力開始強盛,軍事力量日益領先其餘六國,嬴政開始了統一六國的霸業。
但是,六國如果結成聯盟,它們所形成的力量,還是能夠戰勝秦國的。為了破壞六國之間的聯盟,嬴政採取了分而治之的策略,利用金銀珠寶、土地、美女等作為交換條件,遠交近攻,讓各國之間,無法相互支援,從而讓秦國逐一攻破。
嬴政採取的這個策略,之所以能夠成功破壞,六國之間的聯盟,利用的就是:六國雖然聯盟,但各自都有自己的小算盤,它們之間的聯盟關係,並不是十分牢固的。六國之所以聯盟,是因為懼怕秦國的力量,擔心自己的既得利益,受到威脅。
一旦秦國對它們示好,送給它們珠寶、美女、土地,它們之間的聯盟,就極易鬆動。說到底,就是六國之間不齊心,被眼前的利益所矇蔽,沒有想到一旦六國中的任何一國被滅,都是在加快自己國家滅亡的速度。
總之,六國會被秦國滅亡,一是秦國的策略分而治之,二是六國之間都有自己的小算盤。
蒼蠅不叮無縫蛋,就是這個道理。
回覆列表
秦雖地處西陲,但它的王族可是中原人,其祖先伯益跟隨過大禹治水。古之稱的天府之國,就是先指的西安地區大關中地區,後才有成都平原。而後,秦能統一六國,與其說是佔了關中的地利,不如說秦的開墾和發展,才有了關中的天府之國。要知道當時關中的土地雖然好,但是水患也夠嚴重,不是連年的發展和穩定的局面。
換一個角度看,不僅僅是地利,還有人和。三十多代秦王厚積薄發,從穆公開始特別注重人才的使用,而且善用其他六國之人,例如商鞅,張儀,范雎,李斯等等都不是秦本華人,而恰恰是這些人對秦的一系列改造促成了最終嬴政一統天下。
其實,蘇秦的合縱和張儀的連橫本身就是七國中期列強均勢背景下的產物。大家受傳統史家表述習慣影響,把六國看成了一體,事實上,戰國七國直到長平之戰後才形成穩定的六國跟秦兩分的格局,此前七雄都是在縱橫之間靈活轉身,捕捉戰機。外交關係是不穩定的,但地理單元爭奪戰是穩定的。很多外交,或縱或橫,都圍繞著地理單元爭奪戰展開。比如,諸侯合縱破齊之前是合縱攻秦的。諸侯攻秦互相扯皮,攻齊卻是往死裡打。最根本的原因是趙魏楚一直跟齊爭宋地,齊滅宋是觸犯周邊諸侯核心利益了。
個人認為六國合縱抗秦,但凡有戰果,六國內部就會因分贓而內鬥,加上秦國和六國領導人才能的比拼,秦國的地理戰略位置靠西而不容易陷入多線戰鬥,而六國犬牙交錯時時為了利益而鬥爭很容易因為時局變化而陷入幾線戰鬥,所以有生力量一點點的被無謂的耗幹,必敗啊。六國就算團結一心,消滅了秦國,六國還要進行戰爭,六國君王除了趙武靈王具有一定的能力外,其他君王不足以引領中國走向更加強大,六國國君缺乏大局觀,各懷鬼胎,內鬥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