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一篇讀後感。
寫在看完《追風箏的人》之後。
當初拿到這本書時就計劃著看完後要寫一篇讀後感,如今卻只能苦笑那時的不自量力。這是我讀過的第一本外國作品,好歹是向國際文學偷偷瞟了一眼,浮光掠影一般,實在不敢說有什麼深刻的見解。
《追風箏的人》是一本口碑極好的書,多數愛書之人的書單上都會有它的身影。在知乎上閒逛的時候,有關讀書的話題之下總能看到其他人的推薦,無人不說其震撼人心催人淚下。於是,我的好奇之心驟起,當即就在網上書城買下了它。我想親眼目睹他們所描述的場景,也想親身去體驗他們所傳達的情感,那是一個關於什麼樣的故事,那故事又有什麼樣的曲折,那曲折之外又有什麼樣的感情,那感情之中又會有什麼樣的思考,我都想知道,為之牽腸掛肚,就像我十分想知道錯身而過的某個人的電話號碼一樣,而不同的是,這本書就在我的手上,它不會錯過,我也不願去錯過它。
當然,我作為一個粗人,只有閒來才偶爾翻翻書本的人,即便是讀後有感,也不會太深刻吧。我想簡單的去體會阿米爾與哈桑之間以及阿米爾父子之間的情感變化,還有阿米爾為了贖罪而付出的努力,還有哈桑離開之後的遭遇,還有索拉博的經歷,還有拉辛汗這個改變阿米爾的人,還有那棵石榴樹,那個冬天,那隻藍色的風箏,那支彈弓,還有許多許多我想知道的事情,書越翻越薄,我的心情竟會越來越壓抑。我只想簡單的去了解這些故事,我攔下了阿富汗上空傾瀉而下的炸彈,擦掉了那街道上的哀鴻遍野,一切只是發生在普通的情境之下,夕陽下的城市炊煙裊裊,湛藍的天空中風箏翻飛,阿米爾和哈桑誰都不用背井離鄉,依舊在那棵刻著字跡的石榴樹下講故事。然而,這樣的故事背景又怎麼可能為自己的意志而消失,而歸於和平呢。阿塞夫到底還是出現在那裡,他到底還是成為了塔利班的嗜血狂魔,他到底還是對哈桑父子做出了同樣的惡行,我一邊對他惡語相加,恨不能以其人之道施以報復,但一邊又思考著他對於故事發展的貢獻,甚至想,假如不是阿塞夫,阿米爾還會有單挑的機會嗎,索拉博還能在射破他的眼珠之後拉著阿米爾逃出那個大院麼?略微的為之慶幸,或許這是阿塞夫對自己滔滔罪行的一點微簿的救贖,又或許這真的只是萬幸。
讀書的過程,就像是在看3D的電影,如臨其中,這種感覺之前未曾有過。我目睹了這一切的發生,而痛苦的是,我只能看著,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只能像阿米爾眼睜睜的看著哈桑倒在雪地裡一樣。我真的沒辦法在阿米爾怯懦的時候去幫助哈桑脫離阿塞夫的襠下,也不可能告訴阿米爾的父親那隻藍色的風箏上沾滿了罪惡和無助,也沒辦法在哈桑被槍擊之前救走他,也沒辦法在阿米爾與阿塞夫單挑的時候出手相助,我只能看著,思考著。我嘗試置換處境,我不再是看著,而是經歷所有的經歷,我會怎麼做,我會怎麼想。換做是我,哈桑的命運會有所不同嗎?這絕對是需要莫大的勇氣,只有擯棄所有的虛榮與尊嚴,才會給出一個真實的答案吧。而僥倖,我只是一個讀者,不會像阿米爾那樣,所有的心理活動都被千千萬萬的讀者看到,我不用給出自己的答案。這應該是很多人的幸運吧。
哈桑至死都不知道自己是日夜侍奉的那個主人的弟弟,他誓死捍衛著老爺留下的宅院,而那個生平最厭惡盜竊的老爺卻正是“竊”走了阿里老婆的人,也正是他不知道的親爹。單純如哈桑,忠誠如哈桑,我想,哈桑一定根深蒂固的以為,阿米爾就是他的整個世界。他可以跑過一條條的街道去等待那隻被少爺割斷線的風箏。為你,千千萬萬遍,這句話出來的時候,一定賺足了眼淚,那時候他還只是小孩子,他從來不認為阿米爾少爺會欺騙他,會欺負他,而是講故事他聽,教他識字。他為了阿米爾千千萬萬遍,追了一隻又一隻的風箏,直到那隻藍色風箏的出現。哈桑忍受著巨大的委屈,他用自己的方式來保護著阿米爾少爺。多年後的某一天,他依然可以在信裡說著自己的經歷,像說家常一樣,沒有絲毫的怨恨。作為讀者,我不斷的的積攢著對阿米爾的怒火,不知道它會在哪一行字間燃燒起來,他自私而怯懦的想法,導致了哈桑的悲劇。不過,值得動容,值得改變的是,阿米爾最終完成了自己的救贖,他選擇走向了做回好人的路,他穿過到處瀰漫著恐怖氣氛的喀布林,將索博拉帶了回去。這期間,為了索博拉,千千萬萬遍。
阿米爾的風箏又一次飛上天空,他鬥爭著,割斷了一隻又一隻的風箏,如同那年的風箏大賽,哈桑拿著線軸,他勾著長線,爸爸和拉辛汗在樓頂上看著。終於,一直選擇用沉默來面對所有的遭遇的的索博拉被風箏喚醒了,微微一動的嘴角,足以讓阿米爾和索拉雅抱頭痛哭,哈桑見到了,也會笑,也會哭。
我一定忽略掉了許多值得一提的細節,好在故事的主脈我記的十分清楚,它們一直出現在我的腦海裡。我不知道它帶給我的是怎樣的思考,或者準確的說,我不敢去思考,因為它帶給我的震撼和感動,沉重而巨大。我總會去想,如果我是哈桑,如果我是阿米爾,如果我是索拉博,如果我是阿塞夫,如果我是他們每一個人,那麼事情會怎麼發生。這真的是對內心的嚴刑拷打,冷水一盆盆的澆在頭頂,皮鞭一次次的抽在骨肉,紅彤彤烙鐵在胸間滋滋滋的熨燙,你會怎麼說?我猜測,哈桑一定會堅定的說,為你千千萬萬遍,而我們呢?當然,現實中可能沒有誰會有這樣的遭遇,所以,我們可以隱藏,哪怕是一絲絲的邪惡,哪怕是飽滿的嫉妒,哪怕是一點點的憤怒,我們都可以將它化在臉上於無形。
或者,可以這樣問自己,我們可以為誰千千萬萬遍。而誰,會為了我們千千萬萬遍。It`s a question。
2015年5月12日於長沙
貼一篇讀後感。
寫在看完《追風箏的人》之後。
當初拿到這本書時就計劃著看完後要寫一篇讀後感,如今卻只能苦笑那時的不自量力。這是我讀過的第一本外國作品,好歹是向國際文學偷偷瞟了一眼,浮光掠影一般,實在不敢說有什麼深刻的見解。
《追風箏的人》是一本口碑極好的書,多數愛書之人的書單上都會有它的身影。在知乎上閒逛的時候,有關讀書的話題之下總能看到其他人的推薦,無人不說其震撼人心催人淚下。於是,我的好奇之心驟起,當即就在網上書城買下了它。我想親眼目睹他們所描述的場景,也想親身去體驗他們所傳達的情感,那是一個關於什麼樣的故事,那故事又有什麼樣的曲折,那曲折之外又有什麼樣的感情,那感情之中又會有什麼樣的思考,我都想知道,為之牽腸掛肚,就像我十分想知道錯身而過的某個人的電話號碼一樣,而不同的是,這本書就在我的手上,它不會錯過,我也不願去錯過它。
當然,我作為一個粗人,只有閒來才偶爾翻翻書本的人,即便是讀後有感,也不會太深刻吧。我想簡單的去體會阿米爾與哈桑之間以及阿米爾父子之間的情感變化,還有阿米爾為了贖罪而付出的努力,還有哈桑離開之後的遭遇,還有索拉博的經歷,還有拉辛汗這個改變阿米爾的人,還有那棵石榴樹,那個冬天,那隻藍色的風箏,那支彈弓,還有許多許多我想知道的事情,書越翻越薄,我的心情竟會越來越壓抑。我只想簡單的去了解這些故事,我攔下了阿富汗上空傾瀉而下的炸彈,擦掉了那街道上的哀鴻遍野,一切只是發生在普通的情境之下,夕陽下的城市炊煙裊裊,湛藍的天空中風箏翻飛,阿米爾和哈桑誰都不用背井離鄉,依舊在那棵刻著字跡的石榴樹下講故事。然而,這樣的故事背景又怎麼可能為自己的意志而消失,而歸於和平呢。阿塞夫到底還是出現在那裡,他到底還是成為了塔利班的嗜血狂魔,他到底還是對哈桑父子做出了同樣的惡行,我一邊對他惡語相加,恨不能以其人之道施以報復,但一邊又思考著他對於故事發展的貢獻,甚至想,假如不是阿塞夫,阿米爾還會有單挑的機會嗎,索拉博還能在射破他的眼珠之後拉著阿米爾逃出那個大院麼?略微的為之慶幸,或許這是阿塞夫對自己滔滔罪行的一點微簿的救贖,又或許這真的只是萬幸。
讀書的過程,就像是在看3D的電影,如臨其中,這種感覺之前未曾有過。我目睹了這一切的發生,而痛苦的是,我只能看著,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只能像阿米爾眼睜睜的看著哈桑倒在雪地裡一樣。我真的沒辦法在阿米爾怯懦的時候去幫助哈桑脫離阿塞夫的襠下,也不可能告訴阿米爾的父親那隻藍色的風箏上沾滿了罪惡和無助,也沒辦法在哈桑被槍擊之前救走他,也沒辦法在阿米爾與阿塞夫單挑的時候出手相助,我只能看著,思考著。我嘗試置換處境,我不再是看著,而是經歷所有的經歷,我會怎麼做,我會怎麼想。換做是我,哈桑的命運會有所不同嗎?這絕對是需要莫大的勇氣,只有擯棄所有的虛榮與尊嚴,才會給出一個真實的答案吧。而僥倖,我只是一個讀者,不會像阿米爾那樣,所有的心理活動都被千千萬萬的讀者看到,我不用給出自己的答案。這應該是很多人的幸運吧。
哈桑至死都不知道自己是日夜侍奉的那個主人的弟弟,他誓死捍衛著老爺留下的宅院,而那個生平最厭惡盜竊的老爺卻正是“竊”走了阿里老婆的人,也正是他不知道的親爹。單純如哈桑,忠誠如哈桑,我想,哈桑一定根深蒂固的以為,阿米爾就是他的整個世界。他可以跑過一條條的街道去等待那隻被少爺割斷線的風箏。為你,千千萬萬遍,這句話出來的時候,一定賺足了眼淚,那時候他還只是小孩子,他從來不認為阿米爾少爺會欺騙他,會欺負他,而是講故事他聽,教他識字。他為了阿米爾千千萬萬遍,追了一隻又一隻的風箏,直到那隻藍色風箏的出現。哈桑忍受著巨大的委屈,他用自己的方式來保護著阿米爾少爺。多年後的某一天,他依然可以在信裡說著自己的經歷,像說家常一樣,沒有絲毫的怨恨。作為讀者,我不斷的的積攢著對阿米爾的怒火,不知道它會在哪一行字間燃燒起來,他自私而怯懦的想法,導致了哈桑的悲劇。不過,值得動容,值得改變的是,阿米爾最終完成了自己的救贖,他選擇走向了做回好人的路,他穿過到處瀰漫著恐怖氣氛的喀布林,將索博拉帶了回去。這期間,為了索博拉,千千萬萬遍。
阿米爾的風箏又一次飛上天空,他鬥爭著,割斷了一隻又一隻的風箏,如同那年的風箏大賽,哈桑拿著線軸,他勾著長線,爸爸和拉辛汗在樓頂上看著。終於,一直選擇用沉默來面對所有的遭遇的的索博拉被風箏喚醒了,微微一動的嘴角,足以讓阿米爾和索拉雅抱頭痛哭,哈桑見到了,也會笑,也會哭。
我一定忽略掉了許多值得一提的細節,好在故事的主脈我記的十分清楚,它們一直出現在我的腦海裡。我不知道它帶給我的是怎樣的思考,或者準確的說,我不敢去思考,因為它帶給我的震撼和感動,沉重而巨大。我總會去想,如果我是哈桑,如果我是阿米爾,如果我是索拉博,如果我是阿塞夫,如果我是他們每一個人,那麼事情會怎麼發生。這真的是對內心的嚴刑拷打,冷水一盆盆的澆在頭頂,皮鞭一次次的抽在骨肉,紅彤彤烙鐵在胸間滋滋滋的熨燙,你會怎麼說?我猜測,哈桑一定會堅定的說,為你千千萬萬遍,而我們呢?當然,現實中可能沒有誰會有這樣的遭遇,所以,我們可以隱藏,哪怕是一絲絲的邪惡,哪怕是飽滿的嫉妒,哪怕是一點點的憤怒,我們都可以將它化在臉上於無形。
或者,可以這樣問自己,我們可以為誰千千萬萬遍。而誰,會為了我們千千萬萬遍。It`s a question。
2015年5月12日於長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