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寄居蟹的椽說

    心中有佛,所見是佛。大概意思就是有一顆仁義之心、慈愛之心、善良之心、誠懇之心、感恩之心、憐憫之心、大度之心、包容之心,用這樣的心去看世界、看生活、看人生,大概才會看到世界的美好,天空的蔚藍,花鳥的可人,人間的真情。心中有快樂,所見皆快樂。

    佛印聽蘇東坡說自己是“牛屎一堆”,並未感到不快,只是說:“佛由心生,心中有佛,所見萬物皆是佛;心中是牛屎,所見皆化為牛屎。”吃虧的倒是大才子蘇東坡。

    從內心微笑,宋人辛棄疾有句詩形象地描繪了這種狀態:“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只有內心溫暖了,你才能感知到青山嫵媚的美景。

  • 2 # 澡雪堂主談修心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我們對事物的主觀認定往往帶有很強的慣性,這種慣性又是由我們以往的生活經驗來決定的,唯識學裡有一個術語叫“遍計所執”,就屬於這種情況。

    唯識中的遍計所執

    “遍計所執”是講什麼呢?我們舉一個例子,比如說地上有一段繩子,一個人從這裡經過,因為光線很暗看不清,只能模模糊糊看到一條彎曲的黑影,那麼他在斷定這個黑影到底是什麼的時候,首先就會聯想到記憶中最為熟悉的東西

    比如他對蛇非常熟悉,那他很可能就會把這條黑影聯想成是一條蛇,而且會越看越象,越象越怕,接著就會生起一系列的情緒波動以及採取一系列的相應行為,唯識學中經常拿“認繩為蛇”來舉例,這就是典型的遍計所執。

    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其實是很多的,比如我們比較熟悉的成語故事“杯弓蛇影”,再比如我們常說的一句話“疑心生暗鬼”等等,都屬於遍計所執的範圍。

    聯想是一種習氣

    遍計所執其實是一種很頑固的習氣,他的特點就是對一切事物進行錯誤的聯想,原因就是智慧受到了限制,無法看到事物的真相,因為不知道所想知道,想知道又無法得知真相,怎麼辦?只能靠現有的智慧進行各種聯想,這樣就形成了大量的遍計所執,按照經典上所說,我們普通人的一生,都是在遍計所執中度過的。

    但我們也不要因此氣餒,因為古聖先賢透過艱苦的求證,已經給我們留下了大量寶貴的經驗,來幫助我們打破無處不在的遍計所執。

    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改變我們固有的思想觀念,建立一系列的正見,內心的正見建立了,牢固了,再聯想的時候,就會聯想到正確的內容,就會把我們往正確的方向引導,這樣就能逐漸跳出“遍計所執”的範圍了。

    聯想的物件很重要

    比如問題中所說的“心中有佛,所見皆佛。”這就是一個很好的聯想,透過閱讀佛家經典,不斷的用經典中正確的觀點來對自己進行薰陶,就會逐步形成相對穩固的正確觀念,當這些觀念在我們內心佔據了主導地位以後,再遇到聯想的時候,首先就會聯想到它們。

    比如在心中建立一個穩定的佛相,那麼無論我們看到什麼,都會聯想到佛的音容笑貌,宋代的蘇東坡就有一首詩中說到:“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豈非清淨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這裡面講蘇東坡聽到小溪流水的聲音,就會聯想到佛陀的廣長舌在宣講妙法,而看到遠處的山影,又會聯想到佛陀的清淨妙身,這樣一來,就自然會給自己帶來諸多的安適,很容易觸發某些靈感,產生一些微妙的感悟,這應該就是他後面講的“夜來八萬四千偈”了。

    總結

    總之,無論是好的習氣還是壞的習氣,都不是短期內形成的,區別在於,好的習氣會產生好的聯想,會給我們帶來好的結果,而壞的習氣只會產生錯誤的聯想,最後將我們引向痛苦的深淵,這是我們需要注意的。

    所以我們要想掌控自己的習氣,就要先定一個大方向,然後還需要有一個總體的佈局,習氣是養出來的,需要我們將之貫穿於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佛家所採用的辦法,基本上是遵循聞、思、修、證四個程式。

    是閱讀相應的經典,是對閱讀的經典進行消化,形成自己的觀念,是按照經典所說的去做,去實踐,就是透過不斷的實踐,最終達到聖賢的境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excel2007照片底色變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