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85570668
-
2 # 大牛觀金融
由於宏觀經濟走勢、政策走勢、各品種供求關係的不確定性以及槓桿性,導致期貨交易其實非常難做,持倉的過程、交易的過程,有時就是一種煎熬。最近美國著名的期權投資人James Cordier 因為賣看漲天然氣的期權,沒有做對沖保護,導致公司賬戶徹底被巨陽線擊穿,不僅把投資人的本金徹底虧光,自己還欠了中介機構一大筆債務。James Cordier向公眾釋出的影片,給客戶和公眾解釋自己鉅虧的過程,深深觸動了我,他哽咽到聲音顫抖,隔著手機螢幕我都能感覺到他的頹廢與沮喪,我覺得只要在資本市場吃過大虧的人,都能或多或少的感同身受。所以做交易一定要謹慎,一定要形成一整套的邏輯和模式。
談交易週期的人基本上都信奉技術分析,很少考慮推動行情走勢後面的邏輯,卻對交易細節精益求精,對開倉、持倉、平倉的條件都有一整套的模式。以我的經驗,大的交易週期比如日線週期需要考慮推動行情走勢後面的主邏輯;小週期比如15分鐘級別、5分鐘級別、1分鐘級別不需要考慮推動行情走勢後面的邏輯,但是容易陷入交易自身裡面,有時容易陷入各種陷阱,在交易過程當中變得一片混亂、無所適從。所以我的建議是需要把行情走勢和走勢後面的邏輯結合起來做,交易過程當中需要大週期、小週期結合起來做。
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幾點:
1、日線週期應該要考慮行情走勢後面的邏輯。
比如我11月2日認為黑色系、化工板塊大跌可期,邏輯如下:政策有明顯變化,有放鬆,不提供給側改革,環保放鬆,支援民營經濟發展,那麼前面因為供給側改革、嚴環保而漲的黑色系、化工板塊產能釋放的預期很大,則黑色系、化工板塊將會大跌。11月14日上午我的觀點為:黑色、化工板塊趨勢繼續向下,但短期可能進入反彈行情,行情震盪加大,不宜採用追漲或突破的方式去交易,可以等反彈或在震盪區間上沿做空。當時的邏輯為11月14日出來兩則訊息,一是發改委通知全國主要港口減少煤炭進口,二是江蘇省嚴控煉焦產能,所以前面預期產能的釋放有一些問題,那麼前面的空頭行情估計會有一些糾偏。
下面一些圖形為化工、黑色板塊的日線圖。
2、大小週期共振做,大週期看方向,小週期選開倉點位。
我們經常說要順勢,那麼什麼叫順勢,順哪個勢?我覺得大週期就是勢,大週期沒有走完,則小週期不會結束。這就相當於大週期是總體戰略,而小週期就是具體行進路線。也就是說如果日線的走勢沒有走完,那麼15分鐘週期、5分鐘週期最後還會按照日線的方向繼續前進。那麼如果我們準備進場的話,請看一下大週期是否配合?再看小週期是否也支援?這樣做是對交易訊號最好的過濾,盈利的勝算會大幅提高,因為我們手上不應該持有逆勢的單子。
大週期和小週期的趨勢相同的時候,趨勢就會相對流暢,我們可以按照這個原理可以找到價格在時間上的突破點,也就是價格變化的臨界點。甚至我們可以從時間框架上簡單看出市場是否會引起震盪而做出規避。
簡單來說,如果核心交易圖表是小時圖,那麼,小時圖的20單位均線的方向就是小時圖的核心走勢,也就是小時級別的勢,要順勢的話就不要和本週期的20單位均線的方向相反。同樣的,小時圖上的5單位均線就是代表15分鐘圖上的20單位均線!
3、小週期的行情彙總成大週期的走勢。
如果小週期走勢異常表現(運動方式的力度和強度),會提前告訴大週期可能發生的變化。也就是說,在某種時候,小週期表現出特別的走勢,和大週期形成相反的走勢,而且走勢很強,表現為斜率、K線力度、時間上的持續性,那麼有可能導致趨勢的反轉。
如果大週期和小週期的方向不一致時,如日線和15分鐘線發生了矛盾,一般會發生以下的現象:
1)、震盪,相當於大小週期之間在打架,表現在圖表就是無趨勢。這個時候我們需要耐心等待,因為趨勢交易者最麻煩頭痛最容易產生虧損的就是這個時候,我們稱之為不可交易期,也就是說價格的波動沒有規律,無論在大小週期上都不存在明顯的價格趨勢,如果在這個地方管不住自己做單往往會反覆止損。
2)、下一個級別進行調整,在調整完畢後繼續按照原有趨勢前進,也就是本級別的時間週期的方向。這個時候趨勢再起,也是我們的本交易週期的進場點或者加倉點。小週期的調整我一般不會離場,等他調整完畢加倉。
3)、引發更大級別的調整。也就是導致自己交易週期的趨勢發生改變,比如說我做小時線的,那麼15分鐘圖上表現出一波和小時圖相反的趨勢,而且時間長幅度大,導致我小時圖的趨勢發生改變,這個時候要注意日線圖,如果在小時圖上發生突破失敗或者進展不順利的時候往往就是上一個級別的進場點。
4)、直接導致大週期趨勢的反轉。如何提前知道會發生以上的現象,並能及時做出倉位調整呢?這就要看小週期的具體前進的運動方式,具體表現為運動的斜率(速度),K線的形態(力度),量能的配合和動能(每單位量對價格的影響,也就是加速度),這些都能體現在行情前進中的強度、力度和後續的延續性。
市場交易時間都是靈活多變的,我們可以先把時間框架做一個簡單的定義,就是以4-5倍的時間差作為一個獨立的時間週期,比如一個月有4周,一週有5天交易日,一日有4小時,1小時有4個15分鐘交易時間等,依次類推就是周線級別、日線級別、小時級別、15分鐘級別,那麼如果我是以小時圖作為核心交易時間框架的,我們就把上一個級別的日線圖稱為大週期時間框架,把15分鐘圖稱小週期時間框架。
每個時間框架之間是依次連續的,我們在做交易的時候主要關心的上下兩個時間框架的走勢,切不可從月線圖直接越過周線跳到日線圖或小時圖中去看。時間週期其實就是我們看待市場走勢的一個模式,打個比喻:周線圖就是望遠鏡,日線圖就是走近一點看,那麼小時圖就是放大鏡,15分鐘圖就是顯微鏡了。
那麼大小週期在同一個圖表上是如何關聯的呢?他們之間的關係是怎麼樣的呢?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用纏論中的級別聯立就能回答了,大週期是有小週期逐步遞迴上來的。大週期的行情是由小週期一步步累加上來的,並不是一下子就出現的,在金融投資領域不同的行情代表不同的級別,比如這次股市的下跌,有貿易戰,股權質押,IPO,獨角獸迴歸,匯率下跌,美元加息,美股下跌等各方面原因才有現在近一年的大跌,也就是說單獨一方不會有大級別跌勢,是所有利空的綜合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