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9405950770478
-
2 # 麥子地裡的穗
中國傳統節日眾多,不同的節日習俗也不盡相同,所以這些都是中華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而“清明節”作為傳統節日之一,又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歷來都被人們格外重視。雖然時光穿梭了兩千五百多年,但至今依然香火不絕。那麼,清明節有何講究呢?其實無外乎以下四大習俗,非常值得大家看一看!
一、掃墓祭祖。
眾所周知,清明節作為傳統的祭祀節日,自然少不了祭祖掃墓活動。古往今來,但凡清明將至,不論人們身處何地,都會提前回到故土家鄉,為逝去先人掃墓祭祀,以此表達對祖先“思時之敬”的孝道。在過去視死如生的觀念中,墳墓相當於先人的房子,而在清明之時,就要為祖先重新修葺,添置一些新土,然後擺上祭祀的貢品,燃香祭拜,焚燒紙錢等等,藉此寄託對逝者最真摯的思念與關心。
二、清明郊遊。
清明之時,正是萬物復甦、春暖花開,到處生機勃勃的好時節,而且在追念先人之餘,也應身心放鬆一下,所以遊春踏青絕對是不二選擇。其實,關於清明郊遊習俗,可以上溯到距今兩千多年的孔子時代。而郊遊又稱踏青、春遊、迎春等,每年這個時節,大家三五成群結伴而行,來到郊外田野品茗談樂,遊春賞景,以最美好的方式迎接春季的來臨。
三、插戴柳枝。
說到這一習俗,大家多半有些陌生,畢竟在時間的推移中,很多傳統早已遺忘殆盡。然而,清明插戴柳枝的習俗,卻在歷史中一度興盛,比如俗語:“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白首”;“清明不插柳,來世變黃狗”,滑稽可笑的諺語,似乎將清明賦予了辟邪的意味。古人大都迷信,加之清明又是鬼節之一,人們為了防止鬼怪侵擾,於是不約而同戴上柳條辟邪。所以在傳統理念下,古人掃墓歸途中,也要折取幾條柳枝帶回家中,或插在門頭或是戴在頭髮上。
四、清明蹴鞠。
清明除了祭祖、郊遊、插柳之外,還有一項特殊的活動,那就是“蹴鞠”運動。在清明追思感傷的同時,適當的體育活動益處多多。這專案有趣的戶外運動,起源於中國春秋戰國時期,而“蹴鞠”簡單說就是踢球,當發展至漢朝,已經成為一種完善的專業性質運動,後來唐宋兩朝達到鼎峰。
-
3 # 使用者4421885456861
一:清明踏青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自古以來,中國清明節,就有踏青賞花的習俗。
宋代詩人程顥在《郊行即事》中,記錄了這樣一段話:“芳原綠野恣行時,春入遙山碧四圍。興逐亂紅穿柳巷,困臨流水坐苔磯。”
這首詩,生動描述了清明踏青的場景。
清明時節,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
所以,清明踏青,正合適不過了!
二:放紙鳶紙鳶,又叫做:風箏。自古至今,清明時節,就流行著放紙鳶這個習俗。
每逢清明時節,東南季風開始盛行,正是放風箏的好時候,廣場上,田野上,公園裡,常常能夠看到有人在放風箏。
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天空後,便剪斷牽線,任憑春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以此,希望給自己帶來好運。
三:鬥雞鬥雞,是中國民間一項傳統的遊戲專案。
在清明時節,盛行鬥雞遊戲,鬥雞,由清明開始,鬥到夏至為止。
據說,在唐朝時期,鬥雞,這項遊戲,蔚然成風,不僅民間鬥雞,連皇帝也參加鬥雞。
至今,在中國有些地方,依然盛行鬥雞這種遊戲。
四:盪鞦韆盪鞦韆,是一項很古老很古老的習俗。
最早,這個遊戲專案,叫千秋,後來,為了避忌諱,改為鞦韆。
清明時節,春風和煦,清風送爽,蕩著鞦韆,吹著春風,看著春景,是一項很美妙的享受。
時至今日,仍然有地方,流行清明節盪鞦韆的習俗。
回覆列表
清明節的習俗有踏青、放風箏,掃墓等,江南一帶有清明節吃青糰子的風俗習慣,青糰子油綠如玉,清香撲鼻,吃起來甜而不膩,肥而不腴,青糰子在江南一帶的民俗中顯得格外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