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士青,生於一九○○年,鎮江人,祖上世代從事江綢業,擅長指畫山水、梅花。他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江蘇省國畫院籌建之初由省內各地選調出來的第一批畫師,曾參加過傅抱石率隊的『兩萬三千里寫生』。丁士青『有很深的傳統功底,尤能活用唐伯虎所擅的小斧劈皴法,畫風嚴謹而清麗』。據丁士青學生介紹,自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他便開始創作指畫作品。隨後,指畫也一直貫穿其創作生涯,題材涉及傳統山水、實景山水、點景人物山水、梅花。更為可貴是,丁士青能在指畫作品裡主動求變,探索中國畫創作影象空間與視覺空間的更多可能。
目前已經收集到的丁士青指畫作品圖錄共十二件,題材涵蓋山水與梅花,以山水畫為主。在指畫山水中,包含了傳統題材與實景題材,還有一些類似於手稿的作品。
丁士青的指畫風格清麗,爽利乾脆,且特徵鮮明。他的指畫線條幹淨不拖沓,常有細緻處的描繪,也有點景人物的出現,並不似潘天壽所說『似曲非曲,似真非真,時粗時細』。這是丁士青區別於許多指畫家的特色。他爽利的線條並非前人所詬病的那種工細,而是自毛筆畫的基礎上變化了的指畫形態,指頭上的墨不經調和、沒有須豪的過濾亦沒有稜角的變幻,但卻在他的指下形成了遒勁果敢的轉折與停頓態勢;他的指畫墨色鮮亮、過渡平滑,有幾幅作品還可見設色,色彩清雅;題款多以『指頭生活』『指畫』等明確表示。
圖一 丁士青 春山霧曉 41.6cm×81cm 江蘇省美術館藏
《春山霧曉》(圖一)是一幅典型的春山淡冶如笑的古典審美正規化山水畫,構圖方面嚴格遵循了古代山水的成功規律,遠山霧靄、近山蒼翠,山中房屋、山間小橋,近灘平遠、樹木蔥鬱。此圖山腰掩抱,寺舍可安;斷岸坂堤,小橋小置;有路處則林木,岸絕處則古渡,水斷處則煙樹,水闊處則征帆,林密處居舍;臨巖古木,根斷而纏藤;臨流石岸,欹奇而水痕。依據本畫題款『老漁指作』,推測作品應該作於丁士青正式進入江蘇省國畫院之前。因進江蘇省國畫院後,尤其是兩萬三千里寫生之後的作品,題款多為『鎮江丁士青』或是『鎮江士青』『士青』等。
畫面語言中較為有意思的表達是山頂的點苔與畫面右側的一處山崖,以及近景處的淺灘與三棵交錯生長的樹。由於指頭蓄墨的特點,使得指頭點苔時留下的印跡更加圓潤,山中氤氳霧氣慢慢褪去後留下的溼潤痕跡顯露。在這幅作品中,畫家較多地用了含水量較多的墨色去描繪事物,淡墨之上不惜再施一層濃墨,而指頭的使用上也較多的運用略微粗的指頭去塗抹,幾乎沒有甲的痕跡,但加入了掌的能量,因此墨跡在紙上的痕跡內斂有度不外洩,即有舒展開來的態勢,卻又有能收的住的底線;整幅畫作蒼莽古樸,逸筆草草、信手拈來。
圖二 丁士青 指墨山水 82.5cm×151cm 江蘇省美術館藏
《指墨山水》(圖二),則顯得較為華麗與工細,在指畫作品中尤為難得。高其佩認為指畫不應該過於工細,工細則流於匠氣和俗氣,但丁士青這幅兼具馬遠清新爽利風格和唐寅富麗老辣氣息的作品,確是為指畫山水的精細樣式立了一個模範。該幅作品整體上分為大的三個層次,內又分一些細小的層次,三處水口、三座立壁,層疊錯落的佈置在畫面中。這幅雖為淺設色,但其對焦墨的使用是一個亮點。因指頭蓄墨能力有限,加之焦墨本身潤度較差,且丁士青指畫又喜用皮紙,故他先以指頭焦墨塑造,後薄薄的鋪陳上淺淺的水,以加強淋漓的質感。除此之外,佔據畫面較為主要為止的中景山石皴法,除了幻化為指畫特點的小斧劈皴之外,還有更具指畫硬俏挺拔特點的粗服亂頭感。指痕的朝向是左右上下紛繁層疊安排的,態勢變化多端,還有時斷時續的勾畫,給人摳得緊、露得顯的痛快感。此畫雖不似王蒙那般繁茂樸密,卻也具有極強視覺張力。因對於細節處的刻畫極為嚴謹使得此畫可觀耐看,比如畫面左側的崖壁,山間縈繞的雲霧,還有出現在畫面右側挑著柴擔的人物。
圖三 丁士青 指畫山水 67.5cm×133cm 江蘇省國畫院藏
《指墨山水》(圖三)與圖二的語言風格上較為相近,應為同時期作品,但圖三因影象空間的變化而有了一些新鮮的美學指引。是幅,連篇累牘的大塊面巨石以交錯盤繞的立體解析形態滿呈於畫面下端,讓人一時間來不及分清楚前中遠景,但視線所及卻是被這錯綜複雜的石頭。在這幅作品中,丁士青是充分運用和極致突出了指頭畫在痕跡方正與指觸犀利方面的特長,有意識的以觸感帶動觀者的視覺,而造成了視線的充盈感,並將畫面的上半段放空,僅僅是在左側安置一座山峰平衡構圖上有可能出現的不穩定,畫面下端左側的松樹,在造型上也對右側形成了一個呼應,細緻描繪的松樹樹幹上的紋理與蒼勁繁密的松針,較濃的墨色,形成一個深沉濃重的前景。
圖四 丁士青 指畫 44cm×96cm 江蘇省國畫院藏
《指畫》(圖四)中,佔據觀者視野的幾乎是這一整棵松樹,在畫面的下端幾乎沒有設定任何明確的起勢,右側著墨較多,左側基本是空白,僅有江面水波,遠處淺灘平遠。但松樹的描繪則較之其他作品更為粗獷,尤其是對松樹乾的描繪,指力全發,指頭畫的斷續感由於墨色的沉著與指頭面積的寬闊而被掩蓋,有如刀刻,果敢堅韌的黑白輪廓界限分明。由於主體松樹的視線遮擋,這樣的影象空間提供了更加開闊的思維空間,畫面的起點與遠端在無形中被拉長和延伸,甚至去往無限遠。這樣的處理給人一種時空錯覺:松樹塑造出的古舊感與帶有極強時代感的松枝上披掛的星星點點的紅蕊、以及江面漁船歸棹的畫面元素,彼此勾聯又彼此互斥,反而給作品增添了一種視覺張力。
看完這些作品,有沒有覺得手指很神奇呢,畫出來的效果幾與毛筆無差,實在令人歎服!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丁士青,生於一九○○年,鎮江人,祖上世代從事江綢業,擅長指畫山水、梅花。他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江蘇省國畫院籌建之初由省內各地選調出來的第一批畫師,曾參加過傅抱石率隊的『兩萬三千里寫生』。丁士青『有很深的傳統功底,尤能活用唐伯虎所擅的小斧劈皴法,畫風嚴謹而清麗』。據丁士青學生介紹,自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他便開始創作指畫作品。隨後,指畫也一直貫穿其創作生涯,題材涉及傳統山水、實景山水、點景人物山水、梅花。更為可貴是,丁士青能在指畫作品裡主動求變,探索中國畫創作影象空間與視覺空間的更多可能。
目前已經收集到的丁士青指畫作品圖錄共十二件,題材涵蓋山水與梅花,以山水畫為主。在指畫山水中,包含了傳統題材與實景題材,還有一些類似於手稿的作品。
丁士青的指畫風格清麗,爽利乾脆,且特徵鮮明。他的指畫線條幹淨不拖沓,常有細緻處的描繪,也有點景人物的出現,並不似潘天壽所說『似曲非曲,似真非真,時粗時細』。這是丁士青區別於許多指畫家的特色。他爽利的線條並非前人所詬病的那種工細,而是自毛筆畫的基礎上變化了的指畫形態,指頭上的墨不經調和、沒有須豪的過濾亦沒有稜角的變幻,但卻在他的指下形成了遒勁果敢的轉折與停頓態勢;他的指畫墨色鮮亮、過渡平滑,有幾幅作品還可見設色,色彩清雅;題款多以『指頭生活』『指畫』等明確表示。
圖一 丁士青 春山霧曉 41.6cm×81cm 江蘇省美術館藏
《春山霧曉》(圖一)是一幅典型的春山淡冶如笑的古典審美正規化山水畫,構圖方面嚴格遵循了古代山水的成功規律,遠山霧靄、近山蒼翠,山中房屋、山間小橋,近灘平遠、樹木蔥鬱。此圖山腰掩抱,寺舍可安;斷岸坂堤,小橋小置;有路處則林木,岸絕處則古渡,水斷處則煙樹,水闊處則征帆,林密處居舍;臨巖古木,根斷而纏藤;臨流石岸,欹奇而水痕。依據本畫題款『老漁指作』,推測作品應該作於丁士青正式進入江蘇省國畫院之前。因進江蘇省國畫院後,尤其是兩萬三千里寫生之後的作品,題款多為『鎮江丁士青』或是『鎮江士青』『士青』等。
畫面語言中較為有意思的表達是山頂的點苔與畫面右側的一處山崖,以及近景處的淺灘與三棵交錯生長的樹。由於指頭蓄墨的特點,使得指頭點苔時留下的印跡更加圓潤,山中氤氳霧氣慢慢褪去後留下的溼潤痕跡顯露。在這幅作品中,畫家較多地用了含水量較多的墨色去描繪事物,淡墨之上不惜再施一層濃墨,而指頭的使用上也較多的運用略微粗的指頭去塗抹,幾乎沒有甲的痕跡,但加入了掌的能量,因此墨跡在紙上的痕跡內斂有度不外洩,即有舒展開來的態勢,卻又有能收的住的底線;整幅畫作蒼莽古樸,逸筆草草、信手拈來。
圖二 丁士青 指墨山水 82.5cm×151cm 江蘇省美術館藏
《指墨山水》(圖二),則顯得較為華麗與工細,在指畫作品中尤為難得。高其佩認為指畫不應該過於工細,工細則流於匠氣和俗氣,但丁士青這幅兼具馬遠清新爽利風格和唐寅富麗老辣氣息的作品,確是為指畫山水的精細樣式立了一個模範。該幅作品整體上分為大的三個層次,內又分一些細小的層次,三處水口、三座立壁,層疊錯落的佈置在畫面中。這幅雖為淺設色,但其對焦墨的使用是一個亮點。因指頭蓄墨能力有限,加之焦墨本身潤度較差,且丁士青指畫又喜用皮紙,故他先以指頭焦墨塑造,後薄薄的鋪陳上淺淺的水,以加強淋漓的質感。除此之外,佔據畫面較為主要為止的中景山石皴法,除了幻化為指畫特點的小斧劈皴之外,還有更具指畫硬俏挺拔特點的粗服亂頭感。指痕的朝向是左右上下紛繁層疊安排的,態勢變化多端,還有時斷時續的勾畫,給人摳得緊、露得顯的痛快感。此畫雖不似王蒙那般繁茂樸密,卻也具有極強視覺張力。因對於細節處的刻畫極為嚴謹使得此畫可觀耐看,比如畫面左側的崖壁,山間縈繞的雲霧,還有出現在畫面右側挑著柴擔的人物。
圖三 丁士青 指畫山水 67.5cm×133cm 江蘇省國畫院藏
《指墨山水》(圖三)與圖二的語言風格上較為相近,應為同時期作品,但圖三因影象空間的變化而有了一些新鮮的美學指引。是幅,連篇累牘的大塊面巨石以交錯盤繞的立體解析形態滿呈於畫面下端,讓人一時間來不及分清楚前中遠景,但視線所及卻是被這錯綜複雜的石頭。在這幅作品中,丁士青是充分運用和極致突出了指頭畫在痕跡方正與指觸犀利方面的特長,有意識的以觸感帶動觀者的視覺,而造成了視線的充盈感,並將畫面的上半段放空,僅僅是在左側安置一座山峰平衡構圖上有可能出現的不穩定,畫面下端左側的松樹,在造型上也對右側形成了一個呼應,細緻描繪的松樹樹幹上的紋理與蒼勁繁密的松針,較濃的墨色,形成一個深沉濃重的前景。
圖四 丁士青 指畫 44cm×96cm 江蘇省國畫院藏
《指畫》(圖四)中,佔據觀者視野的幾乎是這一整棵松樹,在畫面的下端幾乎沒有設定任何明確的起勢,右側著墨較多,左側基本是空白,僅有江面水波,遠處淺灘平遠。但松樹的描繪則較之其他作品更為粗獷,尤其是對松樹乾的描繪,指力全發,指頭畫的斷續感由於墨色的沉著與指頭面積的寬闊而被掩蓋,有如刀刻,果敢堅韌的黑白輪廓界限分明。由於主體松樹的視線遮擋,這樣的影象空間提供了更加開闊的思維空間,畫面的起點與遠端在無形中被拉長和延伸,甚至去往無限遠。這樣的處理給人一種時空錯覺:松樹塑造出的古舊感與帶有極強時代感的松枝上披掛的星星點點的紅蕊、以及江面漁船歸棹的畫面元素,彼此勾聯又彼此互斥,反而給作品增添了一種視覺張力。
看完這些作品,有沒有覺得手指很神奇呢,畫出來的效果幾與毛筆無差,實在令人歎服!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