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高校心理營養專家

    家長希望老師教育好孩子,和老師希望孩子上輔導班,儘管都是為孩子著想,表面看是在孩子教育方式和渠道上的不一致,但實質上都是變相推脫責任,沒有擔當意識,至少沒把自己當成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主要責任人。

    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綜合的健康、適宜環境,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形成合力,缺一不可。但三方面各有側重:家庭重在養育,家長需要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用自己的言行舉止影響孩子,在保證孩子吃住正常經費投入、為孩子提供安全的生長條件的同時,在孩子道德品質、三觀形成方面加強培養;學校則應該在培養孩子遠大理想、掌握文化知識、積累人生道路上立身處世之本上承擔使命;社會則需要在維護未成年人權益、打造利於孩子成長的大氣候上共同努力。輔導班只是“打補丁”的候補隊員,是一定時期的“編外輔助”元素,把孩子成長的任務推給輔導班顯然不是應有選項。

  • 2 # 潛心農村教育

    感謝邀請,首先,我想說明自己的觀點,不要把自己孩子的教育,寄希望於任何人,這一點一定要明白,也要想清楚來,孩子是自己的,一定是要先想好自己的孩子要怎麼教育好,而不是把希望寄託在其他人身上,這個不現實,而且希望往往會落空的。到時候再去怪罪這個怪罪那個沒把你孩子教育好,那都是沒用的,因為你孩子教育已經出問題了,後悔就來不及了。所以奉勸廣大家長一句,先做好對自己孩子的教育,然後再透過其他方式去提高孩子的教育水平。無論是老師的教育,還是機構的培訓輔導,我想都能達到一定的良好效果,不知道這樣的回答是否能夠滿意。

  • 3 # 一介書生945

    題主的題目本身,寫的不是太確切,書生準備修正一下,並分為兩個部分來說一下看法:

    所有的家長希望老師在校內教育好孩子

    題主的主問裡說的是有些家長,而補充說明裡,卻又說是普遍現象;和課外輔導對應應該是校內;因此,書生修正為“所有的家長 希望老師 在校內 教育好 孩子”。

    這個想法,應該說確實是普遍現象,而且,簡單地可以認為沒有什麼問題,送到學校,誰不希望孩子在學校裡學好呢?

    (在此題,書生不準備說那些家校合作,或者說什麼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話)

    可是,人和人的智力會有所不同,接收知識的能力也會有所不同;

    包括成年人在內,有的人只要交待一遍,就能把事情做好;而有的人,不給說上幾遍,可能都不明白交待給他的是什麼任務!

    而在學校裡,老師同時面對的是幾十個孩子,上課的時候,不可能像對著一個人那樣反覆,只能保證多數學生都聽明白,如果要在課堂上保證人人都聽明白了,教學計劃就沒無法保證,而且,為了讓少數人聽明白,地耽誤許多學生的寶貴時間。

    所以,部分學生的課後輔導,是一種明智的做法。

    老師希望部分孩子接受課外輔導

    在此,書生修正一下題主的問題,把“一部分”由老師移動到孩子身上。

    由上面的問題回答中可以看出,“部分”學生會由於自身原因,無法做到在課堂上,全部掌握老師所教的內容,如果想要真正掌握,就非常有必要進行課外的輔導。

    所以,老師希望這部分學生接受課外輔導,完全沒有問題。

    當然,這“部分“學生,並不是只要接受課外輔導,就一定能真正掌握應知應會知識的。

    但在今天,書生不想更多說明應該如何進行課外輔導;

    以上,就是書生對題主問題修正後所做的理解。

    希望對題主有所啟發和幫助。

  • 4 # 海綿媽媽育兒

    隨著社會的發展,家長和老師之間存在的問題,似乎不可能得到解決。

    一方面,家長將孩子送去學校,希望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希望老師能不遺餘力的將所有知識都傳授給孩子,不希望再花費額外的精力和財力投入到課外輔導班;

    另一方面,老師迫於上級的壓力,教學任務的壓力,只能對學生進行填鴨式的教育,而學生是否掌握了知識,老師似乎也不太關心,所以,學生要想取得好成績,勢必要進行課外輔導,加上現在很多聲名在外的好學校的招生,僅僅依靠課堂上學到的東西,是不可能考進去的。

    最近,校外培訓機構的日子也不好過。國家加大了清查力度,對於那些無證經營、超標超綱教學的培訓機構,國家出了政策要給予整改、取締等。

    但是,這樣的舉措,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在市場經濟社會,有需求就會有市場。

    家長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提高成績,能進入好的小學、中學學習,而學校教育並不能讓孩子有這樣好的發展,於是,只能轉向培訓機構,希望透過培訓機構達到進好學校的目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千年流傳,想要一朝改變,難!

    家長有期望,老師有苦衷,雙方勢必就存在種種矛盾。

    而這種矛盾,短期靠政策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 5 # 暖心秋媽

    確切地說,所有家長都希望老師是萬能的,能把自己的孩子都教育好。

    俗語有言:上牙齒和下牙齒都有嗑嗑碰碰,證明即便是自己的牙齒也有不平整的時刻,自己的十指都有長短,所以人與人之間當然也會有著不同。

    老師面對班上幾十個孩子,不可能只為小部分接受能力有限的孩子一直操勞著,而不管班上其他學生。老師把知識傳授了,學生學著困難還是容易,都靠個人的理解能力了。能力強的學生,老師點一點就通了;學困生,老師點很多遍還是通不了。這些學生怎麼辦?老師肯定希望家長付更多的精力,或許希望這小部分孩子接受課外輔導。

    不管怎樣,家校合作共同把孩子教好才是正確的。別把所有的事都推到一方,為了孩子好,心態好一點,對誰都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肝癌來臨前,身體會出現"2紅、2黃",指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