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986942603930

    做為一個男人,是要有責任和擔當的。如果需要依附女人過日子的話,那就成了吃軟飯的了,會被人指脊樑骨,看不起抬不起頭的,男人也需要安全感,只不過會埋藏起來,累了困了也需要有一個溫暖的港灣,現在的社會女人的要求會越來越高,所以男人的壓力也大,娶媳婦的條件也是要求很高的,相反女人就要好很多了,不愁嫁不出去,只要她們要求不高,都能嫁出去,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沒有平等的事情,坦然面對吧

  • 2 # 怪吉的心理客棧

    依附理論最早是由約翰.鮑比(John Bowlby)提出來的。根據鮑比的看法,依附是演化上留存下來的產物:小孩子一出生就會去依賴身邊重要的人(通常是媽媽),藉此保護自己免於受到外在的威脅,並發展出一套自我和外在互動的方式,用來探索這個世界,並學習用更有效率的方式來參與社會關係[1]。這就好像小鴨子在出生之後,就會跟著第一眼看到的東西走一樣(所謂的銘印現象,imprinting),就是為了要讓小鴨子能夠追隨母親,讓它們能夠獲得保護[2]。 

    根據鮑比的理論,依附並不只是影響小孩子和母親互動的關係,而是終其一生都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當人們有需求,需要尋求幫助時,我們就會去依賴身邊重要的人(例如家人、朋友、伴侶)[3],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我們和伴侶的互動——我們期望伴侶在需要時是可得到的(available)、對自己的需求是敏感的(sensitive)、對自己是支援的(supportive);如此一來,讓人們能夠應付壓力情境、維持自尊(self-esteem)、維持情緒穩定(emotional stability)、建立相互滿意的關係[1, 3-6],舉個例子來說,當今天你遇到挫折時,無論是打球打輸了、考試成績考不好、社團開會遇到一大堆麻煩,或是在公司裡面被老闆罵到臭頭,你一定很想找你的伴侶聽你抱怨一番,告訴你一聲“寶貝辛苦了”,因為我們都希望我們的伴侶是能夠在我們有需要時,給予我們正向的支援。

    而鮑比把所謂的依附系統稱為內在運作模式(internal working models)[6]──我們會從我們和他人的互動過程中學習,漸漸地形成對自我和對他人的知識(心理學家稱之為基模,schema,一個與社會互動的準則),來做為未來和外界環境互動時的參考。當我們和對我們而言重要的物件互動時,對方總是可獲得的、敏感的、支援的時候,我們就會充滿安全感,認為自己是一個值得被愛的人,他人也是值得信任的,如此發展出來的內在運作模式就是對自我和對他人的正向運作模式;但是當安全感未被滿足時,我們會開始擔心自己是否是值得被愛的,以及他人是否會愛我們,此時我們就會採取不安全的依附策略(後代學者稱為次級依附策略,secondary attachment strategy),也就是所謂的焦慮型依附策略與逃避型依附策略。

    辛蒂.哈珊(Cindy Hazan)與飛利浦.薛佛(Phillip Shaver)兩位心理學家,則將依附理論拓展到了成人的世界當中[10],他們認為,大人世界中我們和他人互動的方式,就是嬰幼兒時期和父母互動關係的延伸。隨著關係的發展,小時候和父母互動關係中的那些關鍵因素──小孩和父母維持著一定程度的接近性(proximity maintenance)、將父母視為提供自己安全感的安全避風港(safe haven),以及將母親做為探索未知世界的安全堡壘(secure base)等,會逐漸演變成為維持和同儕之間的接近性、以良好的同儕關係做為儲存安全感的安全天堂、好的人際關係成了他們願意去探索世界的基礎。而其中約會關係就是成年依附關係的一種展現方式,我們維持著和我們伴侶的接近性,將伴侶的陪伴做為我們安全感的天堂,並依附著伴侶,讓彼此探索這個未知的世界。因此,其實成年時期和同儕及伴侶的關係,就是幼兒依附理論的轉變,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當我們有需求時,我們的好友與伴侶是否能夠在我們身邊(available)、對我們的需求敏感(sensitive)而支援(supportive)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的成人依附研究,已經和安斯沃斯當時有所不同:根據心理學家凱莉.布倫南(Kelly Brennan)等人的研究發現[11],依附傾向其實可以分成 2 x 2 的四個向度,其中一軸是焦慮向度,另一軸則是逃避向度,並依此可以分成四個依附型別:低焦慮低逃避的安全型、低焦慮高逃避的逃避型、高焦慮低逃避的焦慮型,以及高焦慮高逃避的紊亂型。

    除此之外,依附風格也會因為不同的依附物件而有差異,我們可能和父母是焦慮型依附,但是和伴侶卻是安全型依附[12],而依附風格也並非不能改變的,例如有一篇從新生嬰兒到新婚的縱貫研究就發現了,雖然有 96% 幼時的安全依附者,長大後仍然維持安全依附,但只有 76% 的不安全依附者,長大之後仍然維持著不安全依附,有大約三成的不安全依附者,能夠在成長過程中轉為安全依附。

    標註數字皆為參考文獻。

    關注七點十分,分享乾貨,提升認知,思考和探究自我真相@七點十分

    我陪你 溫柔成長,走向你想要的人生。

  • 3 # 一茗時光

    一個人的一生,會經歷太多的事情,傷心的時候又或者感情方面都要尋找一種寄託,更需要一種安慰和依靠。剛好有些人能夠給到渴望,給到溫暖,能夠給心靈上一個港灣。就像嬰兒和幻兒會對母親愛戀和依附,更多的是一種情感依附。

    再有一種人心理不能獨立,不依靠自己智力,能力來生活,而要依賴依附於有吸引力、魅力,慷慨大方,能夠取悅吸引她(他)的人,能夠提供安全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姓冶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