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建築門前,大多都有一左一右兩隻石獅子。兩隻獅子一雌一雄,雄獅腳下踩著一隻繡球,雌獅身下依偎著一隻幼獅,皆莊嚴威武。現代建築中也常見用石獅子裝點大門的,只不過獅子的造型已經不如古時般複雜,有時僅僅是一模一樣的兩隻獅子一左一右的擺放。
門前擺靈獸無非也是保衛門戶、驅鬼辟邪的作用。只是人人皆知,老虎為百獸之王,論威嚴,論地位,應該擺虎才對,為何擺一對獅子呢?
其實,追溯最早的門上辟邪獸,的確應該是老虎。古人認為:“虎者陽物,百獸之長,能執搏挫銳,嗜食鬼魅。”所以,早在周代人們就將老虎畫在門上,來驅除邪魔。而那時,中國並沒有獅子,獅子是漢代以後才由國外傳入中國的動物,是地地道道的“舶來品”。據記載,中國的第一頭獅子是東漢章帝元和元年(公元84年)由安息國使臣運送而來的。
老虎百獸之長的地位最終由獅子代替,是源於佛教傳入中國。獅子在佛教當中很有地位,常被用來比喻最有威望的人。譬如,釋迦牟尼就被稱為“人中之獅”。《傳燈錄》中說:佛降生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發出獅子一般的吼聲說:天上地下,惟我獨尊。對這段記載,竊以為很有些演義的成分,它雖渲染了佛祖的無上地位,卻也違背了佛的本意。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如果執著於“獨尊”的虛妄之相,佛也就不是佛了。所以,將佛比喻成獅子,還是因為獅子“獨步無畏,能伏一切。”(《智度論》)佛也是如此,對於九十六種道中一切的邪魔都能制伏,故將其喻作獅。凡是佛坐過的地方,都稱為“獅子座”。宣揚佛法的聲音,也常被比喻為“獅子聲”,有唐人詩為證:白髮老僧聽,金毛獅子聲。同流有誰共,別著國風清。
隨著佛教的盛行,獅子逐漸成了常見的雕刻題材。不但在寺院裡雕刻獅子用以護法,朝廷官員的府邸門前也多雕刻石獅。兩隻石獅一般是一雌一雄,按照中國古代男左女右的陰陽哲學,以人從裡向外走出的方向為參照,一左一右擺放。當然,石獅的擺放也有一些例外情況,泰山“孔子登臨處”的四柱三門坊前後的石獅子,就是左雌右雄,其意義尚不得而知。唐宋時期,石獅的造型並不固定,獅子或坐或蹲。到了明清,獅子的造型便基本固定,都是蹲坐在石座上,頭上佈滿卷鬃。而且,獅子頭上的卷鬃也是很有講究的,卷圈最多為十三個,一品官一下,少一級就少一個疙瘩。由此看來,獅子已經不僅僅是一種信仰的象徵,而是一種權利與等級的指代
古代建築門前,大多都有一左一右兩隻石獅子。兩隻獅子一雌一雄,雄獅腳下踩著一隻繡球,雌獅身下依偎著一隻幼獅,皆莊嚴威武。現代建築中也常見用石獅子裝點大門的,只不過獅子的造型已經不如古時般複雜,有時僅僅是一模一樣的兩隻獅子一左一右的擺放。
門前擺靈獸無非也是保衛門戶、驅鬼辟邪的作用。只是人人皆知,老虎為百獸之王,論威嚴,論地位,應該擺虎才對,為何擺一對獅子呢?
其實,追溯最早的門上辟邪獸,的確應該是老虎。古人認為:“虎者陽物,百獸之長,能執搏挫銳,嗜食鬼魅。”所以,早在周代人們就將老虎畫在門上,來驅除邪魔。而那時,中國並沒有獅子,獅子是漢代以後才由國外傳入中國的動物,是地地道道的“舶來品”。據記載,中國的第一頭獅子是東漢章帝元和元年(公元84年)由安息國使臣運送而來的。
老虎百獸之長的地位最終由獅子代替,是源於佛教傳入中國。獅子在佛教當中很有地位,常被用來比喻最有威望的人。譬如,釋迦牟尼就被稱為“人中之獅”。《傳燈錄》中說:佛降生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發出獅子一般的吼聲說:天上地下,惟我獨尊。對這段記載,竊以為很有些演義的成分,它雖渲染了佛祖的無上地位,卻也違背了佛的本意。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如果執著於“獨尊”的虛妄之相,佛也就不是佛了。所以,將佛比喻成獅子,還是因為獅子“獨步無畏,能伏一切。”(《智度論》)佛也是如此,對於九十六種道中一切的邪魔都能制伏,故將其喻作獅。凡是佛坐過的地方,都稱為“獅子座”。宣揚佛法的聲音,也常被比喻為“獅子聲”,有唐人詩為證:白髮老僧聽,金毛獅子聲。同流有誰共,別著國風清。
隨著佛教的盛行,獅子逐漸成了常見的雕刻題材。不但在寺院裡雕刻獅子用以護法,朝廷官員的府邸門前也多雕刻石獅。兩隻石獅一般是一雌一雄,按照中國古代男左女右的陰陽哲學,以人從裡向外走出的方向為參照,一左一右擺放。當然,石獅的擺放也有一些例外情況,泰山“孔子登臨處”的四柱三門坊前後的石獅子,就是左雌右雄,其意義尚不得而知。唐宋時期,石獅的造型並不固定,獅子或坐或蹲。到了明清,獅子的造型便基本固定,都是蹲坐在石座上,頭上佈滿卷鬃。而且,獅子頭上的卷鬃也是很有講究的,卷圈最多為十三個,一品官一下,少一級就少一個疙瘩。由此看來,獅子已經不僅僅是一種信仰的象徵,而是一種權利與等級的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