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嫩江船伕

    春節不僅僅是一個節日, 同時也是中華兒女幾千年來形成的情感得以釋放、心理訴求得以滿足的重要載體。因此,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必須加強優秀傳統文化建設,使這項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偉大工程,一代代傳承下去,永不枯竭。

    一是靠政府引導。各級政府要把加強傳統文化建設當作一項重要工作,採取有力措施,積極引導、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慶祝活動,把現代文明融進傳統文化之中,使之與時俱進,更具吸引力,人民群眾更喜聞樂見。

    二是靠社會備界支援。各單位、部門要創造條件,下大力氣、積極支援開展優秀傳統文化建設和教育工作,動員和鼓勵廣大幹部群眾,積極投身於傳統文化的建設活動,為豐富和完善傳統文化獻計出力。

    三是全民積極參與。春節即是節日,也是民俗。廣大人民群眾要積極參與這項凝聚家人親情關係,傳承優秀倫理道德,提振民族精神的建設活動。使老祖宗留下的風俗習慣,不中斷、不失傳,永遠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

    四是在內容和形式上,汲取傳統文化精華、融進現代文明元素,摒棄落後、不文明的糟粕。

  • 2 # 天珠彩陶唐卡

    我想,過年,是華人與生具就的一個節日。孩子從出生那一年,年年都要過,傳承是自然而然的。

    還有一個現象,就是隻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們要傳承給後代的,是這個所以然。

    要讓孩子們知道,過年不僅僅是穿新衣,吃大餐,發年錢,開心玩。因為過年,是我們的民俗文化,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有感情寄託,有美好的願望寄託。

    這需要社會教育部門的教育手段,家庭教育的言傳身教,社會活動的實踐多方結合,就能很好的傳承過年的優秀內涵。

    定義,告訴孩子起源,演變,風俗活動的來處變遷,寓意。孩子們是有很強的求知慾的,過節又是孩子們的喜愛,是比較容易接受過年過節知識的。甚至可以專門針對中國的民俗節日,編輯一冊兒童讀物,生動的把中國的民俗節日,傳授給孩子們。比如過年,什麼是過年,起源於啥時候,為啥要過年,過年都有啥講究,用什麼方式,每一種方式的來龍去脈等等。

    這樣,這種民俗文化就以知識的層面,植入到孩子的心裡,過節時候,也會津津樂道,傳播給同伴,一代一代,傳承不息。

  • 3 # 隱夢真

    祝福日的改變

    臨近年夕,又要過年了,想起過年,就要回想童年少年成年中年和將近花甲之年的老年時代一步一步走過來的歷程。

    先說童年,童年時代最想的就是猜媽媽好快過年了,過年有新衣服穿,有肉豆腐吃,有糕點吃,如團結糕雙喜糕蛋糖棗糕芙蓉糕百子糕回回糕等,還有冬米糖,還有炒米豆玉米幹食等等等等,還有玩的,小便炮,還有用小錘子打的紙炮和紙炮銅絲槍,㕷㕷響,還把小便炮扦在牛屎糞上一點火趕快跑以為樂。

    進入少年時,過年了,知道父親除夕日中午才放年假到家幫媽準備清洗家中用具,打掃衛生,帖新春門聯,然後整理好雙刀豬肉整雞渚熟,放進兩個牽盒中,備有小酒壺小酒杯四雙筷子,擺上八仙桌,擺放家中中堂,中堂掛有祖宗太公太母畫,共有五幅雙人畫座像,滿清服裝,3米5寬的中堂,三幅就掛滿了,一絲不空,中間是第一代外祖父母,正堂左是第二代外祖父母,右是第三代外祖父母,左側面是第四代外祖父毋,右側面是第五代外祖父母,也就是母親的範氏父母。然後父母帶領我們姐妹哥哥點燭燒香拜天拜地,拜太公太母像,拜鍋臺灶神,燒紙祭祖拜年,放十隻紙竹筒火炮,以示祝福過新年開始,然後又帶我們照著手提油紙燈籠,肩挑牽盒酒肉擔上山去田坂祭拜各祖輩祖墳,又是點香點燭提壺擺杯灑酒燒紙放紙竹筒炮,完後收酒肉擔回家,準備吃年夜飯。天晚了,換新衣,穿新鞋,洗臉面和手腳,關上家門,上+來個菜,那時大都是疏菜,葷菜有豬肉雞肉和魚類,是捨不得吃得,要待新年來拜年的客人吃。爸媽吩咐我們不準講不吉利的話,給我們姐妹哥哥分發押歲錢,大歲點的分武漢長江大橋貳角紙幣,小歲的分農村社員出工路上的壹角紙幣,年夜飯吃完後,開家門,放紙竹炮,然後出門看村中寄街樓汽燈,上廳堂觀二+多代全村祖宗太公太母像,故範氏廳堂名曰“四維堂”,三間排,兩天井,三重進,一進戲臺,二進中堂,三進二層戲樓。整個中堂掛滿太公太母畫像,三面沒有空餘。廳堂兩盞汽燈照得全堂如同白晝,全村人有半數在廳堂嬉嬉看看,熱鬧非凡,子夜不散,守歲待來年。少時很少去客人家拜年,我家客人很少,父親有一妹,母親無任何親卷,孤身一女招夫。

    1966年是一個不平常的年份,那年秋冬月份,蒐集各家各戶太公畫神主牌,古詩書畫,堆放露天野外,用火一概梵燒殆盡,拆毀土地廟宇,從此廳堂破損,堂門板帳一樣不剩,被權勢之家佔為己用。古時風貌蕩然無存。

    進入成年時,過年感覺開始變淡,因少時家窮,缺穿少吃,好貴食物父母捨不得拿出來吃,經常放久敵臭到吃不得,對葷食產生厭惡,所以成年後基本以素食為主,很少吃葷,就吃點豬肉雞蛋,其它葷食一概不食。近年來會吃水蝦。

    進入中年,成家立業,過年感覺和平時吃穿沒很大差別,就知道臨近過年,做生意開始忙了,越近年邊越忙,忙得要三五人來幫忙,忙到正月初六,半個月忙期生意完成,一年總純收入最多十萬元,平時有空上門到各戶修幾臺縫紉機類作為出門兜風遊嬉嬉玩玩。

    現在,生意難做,收入較少,只看過年這點百貨生意,維持不了一時急需大錢,蘭溪城買商品房,又要為兒子準備娶媳婦做準備,現在成了缺錢戶。

    過年過年快過年,過年好賺好多錢,

    娶回媳婦做爺爺,憶往少年白頭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天下布魔角色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