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認知框架
-
2 # 質躍
是的,所謂的框架就是觀念習慣。常言道,少養若天成,習慣成自然,人們往往是舊觀念的傀儡。所謂的行屍走肉無非如此造成。畫地成牢,作繭自縛,裹足不前,固有的觀念就是框架。
老早就看過這麼個心理學小故事,很形象是以記憶猶新,說:據說,古代印度人專門馴養大象時,都是從大象很幼小時就開始用牢固的大粗鐵鏈子拴住在大木柱子上,小象咋掙也掙不脫,只能在鐵鏈活動的範圍內活動,漸漸,小象長成了大象,把鐵鏈換成細細的一根線拴在木柱子上,大象也不會掙脫,只在原有的活動的範圍內活動。顯然,大象是被自己的思維定式框框束縛住了,還活在幼小的古老時代裡呢,長大了也就是典型的巨嬰大象。哎,對了,好像在哪,有所略見說科學家研究稱,說那個,據說大象的腦子與人類的腦子極相似呢唉,是高情感類的有思維的哺乳動物,呵呵,
還有個經典的心理效應,溫水煮青蛙。是的,放入熱水的青蛙,青蛙一機靈就跳出水鍋啦,反而不殞命甚至不受傷;換成溫水時青蛙不會跳出水鍋,它舊有的觀念告訴它,這個不危險,水鍋下慢慢加熱,水溫越來越高,於是青蛙終於無反抗能力,被煮熟。這個溫水煮青蛙無疑也是說明思想框框束縛的。
是以,咋打破框框呢,
其一,溫床效應要不得,外界有刺激是好事,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取得點小成功,要交幾個朋友,取得巨大成功,要結怨一些敵人。是的,假如你取得了巨大成功,需要感謝那些敵人,是他們刺激你讓你更強大。呵呵,
最怕是鴕鳥政策充耳不聞見而不見的,一副抱著葫蘆不開瓢的故弄深沉自得其樂的啥的自我麻醉,其實,外界給你個刺激,一機靈,喔,夢醒啦,原來我在黃粱美夢喔。於是你就可以突破一層框框了啦。
其次,畢竟外界刺激主動權不在你,卻也危險重重。是以,好方法還是從自己身上開刀,對,說到開刀,就是要勇於解剖自己,敢於直視自己的靈魂,敢於直視血淋淋的現實。畢竟養瘡遺禍,禍不單行啊。
再其次,學會打太極,禪修等都是不錯的減負歸零的好法子哩,快刀斬亂麻,一把放開它,奔跑吧,拿得起放的下,鍛鍊自己的心性,澄空自己的念頭,然後嘛還要學習新事物,活到老學到老嘛。
又再次,鍛鍊自己的思考力,運用不同的思維法看待問題,儘量養成全面的運動發展的辯證思維法
還有……還有就是,框框者,規矩,無規矩不成方圓,小船在江湖盪漾,危險,大風大浪來了,找個擋風的港灣框框遮風擋雨未必不好嘛。錨定在湖中央的船兒,免得大風吹迷失了方向都很好呢,是以,框框未必不好,
但是,合規矩脫規矩不逾矩,這才OK了啦。
……
回覆列表
你要先了解什麼是思考的框架。框架無非是一種要素之間的內在邏輯而建立起來的一種思維的結構。人的思考有時不得不透過框架的引導,這不是一種限制,反而是一種思考的自由。
我們不是要跳出思考的框架,而是有時要學會設計不同或採取不同的框架來思考,任何框架都有不可避免的侷限性。
作為框架結構首先本身要簡單、簡潔,儘量的簡單、簡潔。框架本身是抽象的出來的,從框架的形成來說,它本身就是通地減法思維,放棄一些要素而得以建立起來,因為要作到簡潔,簡潔才會有生命力、才會有適應性,才會被人所能駕馭,在框架的形成過程中就有其自身的侷限性。這背後有一些認知理論,人能駕馭的要素個數上限不超過【7-2,7+2】。
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常用的思考框架,都是遵守這個要素個數上限【限制原則】的。
PDCA思考框架,4個要素。
SWOT思考框架,4個要素。
金字塔思維框架,【結論、論點、論據】,3個要素。
SCAMPER,7個要素,這算要素比較多的。
問題思維框架,2個要素,現在狀態、應該狀態,2個要素。
SMART,5個要素。
why-what-how思考框架,3個要素。
如果違背了這個原則,這個思考框架基本是沒辦法被人用的,太複雜了。超過大腦思維的駕馭能力。
框架本身做到簡潔的同時,還要能表述出相應的【核心理論、概念、假設、視角】,不然框架就失去了意義PDCA思考框架
SWOT思考框架
金字塔思維框架
SCAMPER,7個要素
問題思維框架
SMART,5個要素
why-what-how思考框架
這些框架足夠簡單,想一想這些框架背後對應的核心理論、概念、假設是什麼。
框架其實是設計出來用來表述核心理論、概念、假設的框架本身一定會有自身的侷限性,有時是理論層面,有時是結構層面,但思考不是要去打破框架。而是在框架的限制中去思考。有時還要能夠根據實際的情況,採取多個框架去思考,這樣子思考有時才會更加清楚。
所謂打破框架,往往是從一個框架進入到另外一個框架這其實還是在框架內思考。如果不採取任何框架,有時就是在基於經驗思考,經驗也是有框架的,只是你意識不到而已。
任何框架都是束縛的,但同時也提供了思考的自由。你無須打破思考框架,更重要的是你可以選擇多個框架或者因地適宜設計出自己的框架。
最後跟大家分享SIT【系統創新思維】的框架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