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暢麟命理起名策劃448
-
2 # 點石教育永生
關於香道,我原來也接觸過,後來有了這樣一些想法,我們分享一下。
香道的產生,應該源於古代的中醫的"灸"和"燻"。
最早有很強的實際用途,就是很重要的治療手段,可以理解為,用火烤,用煙燻,今天常用的艾灸,也是這個道理。灸,如果是小範圍的燻烤,那麼燻,就是在大空間裡,清潔空氣,甚至殺菌的一種手段。今天在某些地方過端午節,還有煙燻五毒的習俗,就是這個道理。
後來出現了香,香,是最簡單便捷的燻灸材料,可以清潔空氣,增加衣料的香味,又沒有毒副作用,所以,唐宋以後,香越來越為文人雅士所接受,薰香,品茗,撫琴,讀書,成了文人們常見的樂事。
無事靜坐,焚上一爐香,或許更顯清淨。春花秋月,良辰吉日,焚上一爐香,更顯優雅。文人雅集,焚香品茗,也更顯高雅。
這些都可以看作文人的日常,但是,過分的繁瑣程式,甚至,把它神秘化,就有些過分了。
我常把香和茶放在一塊比較,喝茶就是喝茶,或者為了休息,或者為了解渴,或者為了奉客,有好茶要好水,再有好的茶具,都有必要,但是,沒有必要把程式和方式,以及意義神異化。
儘管有人說茶禪一味,但是,常人喝茶,只圖清靜中的快樂即可。
香道也是如此。
聞著好聞,又閒來無事,或靜坐,或讀書,或冥想,願意點上一支香就點上,看香菸嫋嫋,願怎麼想就怎麼想,好玩而已。
有沒有更深的意義?沒有。
所以,後來朋友聚會,凡遇到講茶道講香道,講的神神叨叨,我都敬而遠之。
我覺得焚香喝茶,都是日常,別神秘化,這樣才舒服。
-
3 # 平頭哥飈知識
香道是歷史悠久的傳統生活藝術的昇華,四大名香:沉香、檀香、龍腦香、麝香。
透過識香,六根感通、香技呈現和香法修練等環節,並在相對規範的程式中,使我們體會人生和感悟生活的一種高品味的修行。
香不僅芳香養鼻、頤養身心,還可祛穢療疾、養神養生。端午節期間,民間更有在端午節掛香袋、戴艾蒿的習俗。
1.香道發展史:
(1)遠古祭祀之禮之時香開始萌芽;
(2)春秋佩香之德開始流行;
(3)漢代和香之貴逐漸成型;
(4)盛唐用香之華已成熟;
(5)兩宋燃香之廣廣泛普及;
(6)明清品香之勢得到完善;
(7)亂世征戰之憂時候開始衰敗;
(8)安定和諧之世時候又開始回春。
2.香在古代的用途:
藥用、祭祀、慶典、用香木建築、
考場焚香案:考進士時以焚香待之的禮遇、
薰衣:上流人士參加宴會時,大都會在頭頂上戴一個蠟制的香膏圓錐體,讓它慢慢融化,使臉和肩上都滴上芳香的糖漿。
3.香的分類:
(1)根據所用香料的性質劃分香品:
天然香料(及中藥材)類和合成香料類兩大類
天然香料(及中藥材)可分為兩類:
使用單一香料的"單品香"和是調和多種香料製成的合香
合成香料類:
以化學合成香料製作的香品,著重於香味的優美,香型的豐富
(2)根據香品外形特徵劃分香品:
原態香材、線香、盤香、塔香、香丸、香粉、香篆、香膏、塗香、香湯、香囊、香枕等
(3)根據香味特徵(或所用的主體香料)劃分香品:
檀香、麝香、等,"根據香味特徵"與"根據所用的主體香料"的劃分總體上相似,但也有差別:使用天然香料的香品,其香味的名稱與所用原料一致,"麝香"既是其香味,也是所用原料;而採用人工香料製作的香品,強調的主要是"香味特徵",如"麝香",強調的是"麝香的香味",百並非以天然麝香為原料。
(4)根據使用方法劃分香品:
自然散發香氣、燻燒散發香氣、浸煮散發香氣、浴用等
(5)根據煙氣特徵劃分香品:
聚煙香:香的煙氣可以匯聚不散;
微煙氣:煙氣很淡;
無煙香:看不到煙氣
(6)根據所用香料的數量劃分:
單品香:使用單一香料製成(最典型的是原態香材,如檀木片、沉香粉等)。
合香:使用兩種以上香料調和搭配製成。
中式香道是對應日式香道(日本香道)而言的。日本香道源於中國唐代,而中式香道成型於漢朝, 這一時期香文化繁盛的標誌是文人多以美好的香氣作為寫作的素材。
古人焚香是為了享受高雅,也是宮廷貴族們顯示身份的象徵。而在現代喧鬧的都市生活中也需要這種動中求靜的意境。在客廳裡擺上一個香爐,焚上一柱香,閉目養神,靜靜地感悟香氣中帶來的奇妙感受。薰香還可以有助於提神醒腦、消除疲勞,自己浮躁的心也會變得踏實。如今,改革開放已逾三十載,社會昌明,國運強盛,人心思善,正是整理恢復傳統文化的大好時節,香道作為傳統文化不容忽視的一枝,正亟待廣大有識之士與學者的共同挖掘、整理和復興。
-
4 # 真馨小師孃
建議從閱讀相關書籍,實地參加各種香道活動開始,以上是一個剛剛參加過香席活動的業餘香道愛好者一點小建議。尤其建議多參加實地活動,效果遠勝看書。
-
5 # 梁二十五
香道在中國歷史上可以說是佔有濃墨厚彩的一筆,與茶道和花道並稱為三雅道。是一種透過眼睛、手摸、鼻聞等形式去體味的高雅藝術。
相信許多看過甄嬛傳的朋友,一定有留意裡面有提過的一款香——鵝梨帳中香。對於香來說的話我們大概可以分為兩類,一種是隻有一種主要香材的,我們稱之為單品香,如:檀香,沉香,崖柏,艾草等;另外一種則是有許多香材,按比例調和而出的合香:如剛剛提到的鵝梨帳中香以及安魂香,荀令十里香,二蘇舊局,木樨香,趙清獻公香等等。在清楚了這些以後接下來就是品香的形式了。
在品香這一步,我們比較熟知的便是焚香,除此以外比如佩戴香囊,調和成香珠,以及隔火空燻等等這些都是比較常見的形式。
焚一爐香修心;衝一壺茶養靜。
需要明火焚香的形制有四種,線香,盤香,以及比較具有表演性質的篆香和觀賞性更強的倒流香。線香與盤香可以說是目前用香的人經常會用的。勝在方便快捷,不用太多的準備,寫字,品茗時可以隨取隨用。這一類香以單品香為主,如檀沉香,降真香等等。
盤香製作過程
除此以外,合香的主要以古方合香為主,現代與近代雖然也有眾多合香流傳,但是流傳度以及大眾接受程度還尚有不足。對於合香的瞭解的話可以翻閱一下書籍,如《陳氏香譜》,《香典》等。對於合香的品鑑與製作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全融會貫通的。然後因為有很多古方是需要煉蜜調和,所以對香具也是有一定要求,在制香過程中如果對相關知識不夠了解,往往也不能製作出比較完美的香。
二蘇舊局薰香片
最後的話就是篆香。篆香具體就是在香爐中鋪上香灰,然後將香粉在香灰上印出各種篆文型的連續的字或者圖,可以在一段點燃後一直燃燒到尾端。篆香也被叫做印香,用來印出篆香的器具被叫做香篆,打篆是指將香粉製作成型的這個過程。是需要一定時間的系統學習才能夠掌握的一種技能。
在打篆香的過程中的趣味性以及觀賞性還是非常高的,對香道有興趣的話大家一定不要錯過。
回覆列表
真誠上香,虔誠入道,契合天機,燒香聞道。佛家三支香,戒,定,慧。香煙縹緲,直達九霄,尋求心中自然香,祈禱萬法,瞭然得悟。香火自明,信香表法,聞香親近真法,真道。既有出世,也有入世,迴圈之理,符合大道。道者,自然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