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439786266203

    臨的很認真,方法也很好,知道自我糾正,字變好是遲早的事情,慢慢來。

    注意一下古帖的用筆。

    細節要做的再準一點,尤其是歐楷,一個筆畫的位置稍微偏離,字的整體感覺就會差別很大。

    比如說九成宮三個字

    撇的角度,你臨的就不準。撇的角度不對,直接導致你豎彎鉤的角度也不對。作為主筆的豎彎鉤不對,你整體的字勢就不對。你只注意到有斜勢,卻沒有注意歐陽詢是如何斜中取正的。我照原帖臨了一下。

    這個浮鵝鉤是隸書的用筆,最後出鋒的角度和力度都不是正常的楷書鉤。

    隸書當中的轉折,常見有搭接法。轉折的地方不連寫,成為一豎一橫的接搭,六朝的碑版楷書大多如此,唐人楷書偶爾也用此法,比如歐陽詢。碑學書法家在寫行書時,也常常用這種方法,于右任的字,轉折之筆都是斷而後起的,甚至連鉤的寫法都是如此。這一點,“九”的轉折處你看的比較準。但是你的“宮”字,為什麼不用搭接法呢?

    下面是我用搭接法臨的。橫的用筆我沒有控制好,偏粗了一些。

    唐楷之中,這種搭接法是有的,比如顏真卿也用。

    當你搭接法比較熟練以後,就可以嘗試用提按法。提按法本質上是接搭法的快寫,只不過分寫的過程不明顯而已。提按法在南北朝和隋唐的墓誌中用得最普遍。提按法比接搭法輕快,因此在行書中用得更多更普遍。

    提按用的不熟,寧可兩筆寫,斷而後起,也不要畫字。下面這種筆法最好不要學。這種筆法在毛筆中稱為頓挫法,本質上是一種毛筆的調鋒。硬筆不存在鋪毫和收束,完全沒有必要為了形似而去畫字。

    另外你總寫不好的“之”字,主要問題也是在用筆上。

    為什麼結構你總是寫的那麼松?其實是你撇的用筆不對,你把這個撇寫實了。總會害怕和前一筆的橫提黏連,導致間距不自覺的拉大。如果你明白這一筆是前實後虛的撇,那麼撇最虛的末尾正好是橫提最實的前端,撇最實的起筆正好是提橫最虛的末端,這樣虛實結合就不容易黏連,大可以寫的緊湊一些。另外,之的兩處轉折也都是搭接法。

    再就是不要臨已經模糊不清的範字,挑選較好的來臨摹,不要自己去猜,也不要找一些所謂的補全版本。最好的版本還是原帖。像你的“秘”基本就是亂寫了。

    歐楷的這個秘安排的太個性,既然九成宮中缺字,這個可以暫時不臨。

    時間關係,隨便拿開頭和結尾的幾個字為例說了一些,參考著看看。不過你現在基礎已經很不錯,繼續堅持都會好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狗狗品種和品種名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