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寵物油畫
-
2 # 林朝枝書法
《黃州寒食詩帖》是蘇軾的代表作。元豐二年(1079),蘇軾身陷“烏臺詩案”被捕入獄,後被貶黃州。蘇軾在黃州的三年,政治上的失意,生活上的窘迫,使“禪宗”思想成為這一時期的精神支撐。元豐五年(1082),在寒食節,聯想到自己的不幸,觸景生情創作出千古名篇——《黃州寒食詩帖》。
在用筆方面,《寒食帖》中,每個字無不落筆沉著,行筆澀進,提、按、轉、折凝重,收筆圓融,筆畫雄渾勁健。蘇軾用筆多偏側,行筆簡便,筆法隨意而出,其線條樸實無華,別具一格。《蘭亭序》雖有幾處塗改痕跡但書寫極其瀟灑自然,用筆多露鋒,正鋒與側鋒交相輝映;顏在創作《祭侄文稿》時情緒極度悲憤,錯訛之處,當即塗改,用筆多藏鋒逆入,中鋒用筆,筆勢圓潤,情緒飽滿。“蘭亭繭紙入昭陵,世間遺蹟猶龍騰。顏公變法出新意,細筋入骨如秋鷹。”由此可見蘇軾對王羲之和顏真卿書法的高度重視。就《寒食帖》而言,其筆法多取於顏真卿。
從結體上來看,《寒食帖》字多取橫勢,體勢寬博而多變。論及結字,黃庭堅曾用“石壓蛤蟆”的比喻,形象地勾畫出蘇字結體扁平的特點。在結構方面的最顯著的特點是參差錯落。仔細觀察,可以看出前三行結字以扁平為主;第四行、第五行,結字緊密,筆畫肥厚的風格體現明顯;至“蕭瑟”二字,筆勢放開,字形闊大,字形出現正斜交替變化。《蘭亭序》在結構上同樣極盡變化,通篇作21個“之”字各有不同的體態美感,無一雷同;《祭侄文稿》結體多取橫勢,結體寬博,首尾變化明顯,正面表現了顏真卿悲壯波動的情緒。將三件作品進行比較,則《黃州寒食詩帖》的結構特點便更加明顯。
就章法上來看,《寒食帖》行距舒朗,字距稍緊,但是在空間、結構變化上又錯落有致。其中“年”“中”“葦”“紙”均為長筆畫線條,一方面給縱向空間帶來了延展性,另一方面,四字的位置安排也恰到好處,從而使整幅作品節奏感加強。《蘭亭序》章法自然,一氣呵成;《祭侄文稿》書面並不是很清爽,修改隨處可見,通篇書寫節奏由慢到快:開頭部分還能壓抑住內心的情感波動,字形大小均勻,當想起親人死難,便肆意揮灑,悲壯的心情表現淋漓盡致。由此可以推測顏真卿當時書寫過程中情緒波動之大,蘇軾學習了顏真卿在《劉中使帖》中的章法佈局,如“耳”字同樣使用長筆畫線條,筆勢迅速果斷,蒼勁古樸,意味深長。猶如錐畫沙一般,使其藏鋒,更顯沉著。
回覆列表
《寒食帖》又名《黃州寒食詩帖》或《黃州寒食帖》。是蘇軾撰詩並書,墨跡素箋本,橫34.2釐米,縱18.9釐米,行書十七行,129字,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那時蘇軾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獄,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作了二首五言詩:“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臥聞海棠花,泥汙燕支雪。暗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須已白。”;“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小屋如漁舟,濛濛水雲裡。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溼葦。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
此帖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這是一首遣興的詩作,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所發的 人生之嘆。詩寫得蒼涼多情,表達了蘇軾此時惆悵孤獨的心情。此詩的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 而出的。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氣勢奔放,而無荒率之筆。《寒食詩帖》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 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也是蘇軾書法作品中的上乘。正如黃庭堅在此詩後所跋:“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 李西臺筆意,試使東坡復為之,未必及此。
書法鑑賞
歷代鑑賞家均對《寒食帖》推崇備至,稱道這是一篇曠世神品。南宋初年,張浩的侄孫張演在詩稿後另紙題跋中說:“老仙(指蘇軾)文筆高妙,燦若霄漢、雲霞之麗,山谷(指黃庭堅)又發揚蹈歷之,可謂絕代之珍矣”。自此,《黃州寒食二首》詩稿被稱之為“帖”。明代大書畫家董其昌則在帖後題曰:“餘生平見東坡先生真跡不下三十餘卷,必以此為甲觀”。清代將《寒食帖》收回內府,並列入《三希堂帖》。乾隆十三年(1748年)四月初八日,乾隆帝親自題跋於帖後“東坡書豪宕秀逸,為顏、楊後一人。此卷乃謫黃州日所書,後有山谷跋,傾倒至極,所謂無意於佳乃佳……”為彰往事,又特書“雪堂餘韻”四字於卷首。
蘇軾對黃庭堅書法的評語,認為其結字過於狹長,外觀猶如”樹梢掛蛇”。不過,東坡也在自己書法中加入此種結字,以增加章法的跌宕變化。黃庭堅以”石壓蝦蟆”來形容蘇軾書寫時,經常出現的橫扁結字。根據黃庭堅的說法,東坡不善懸腕,故書寫時的活動範圍較侷促,單字的右側不易開展,如戈筆就容易成為病筆,形成”左秀右枯”的狀況。然此現象就如”西施捧心而顰”,雖然是缺點卻也是其書作之特色。”銜紙”二字懸針筆法,極其生動,可知蘇軾並非不能懸腕。作品用筆的厚重來自顏真卿的影響,”水”字的捺筆動作可見一斑。
《黃州寒食詩帖》彰顯動勢,洋溢著起伏的情緒。詩寫得蒼涼惆悵,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而出的。通篇起伏跌宕,迅疾而穩健,痛快淋漓,一氣呵成。蘇軾將詩句心境情感的變化,寓於點畫線條的變化中,或正鋒,或側鋒,轉換多變,順手斷聯,渾然天成。其結字亦奇,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輕有重,有寬有窄,參差錯落,恣肆奇崛,變化萬千。
因為有諸家的稱賞讚譽,世人遂將《寒食帖》與東晉王羲之《蘭亭序》、唐代顏真卿《祭侄稿》合稱為“天下三大行書”,或單稱《寒食帖》為“天下第三行書。”還有人將“天下三大行書”作對比說:《蘭亭序》是雅士超人的風格,《祭侄帖》是至哲賢達的風格,《寒食帖》是學士才子的風格。它們先後媲美,各領風騷,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書法史上行書的三塊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