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青言論史

    所謂“正印官”,一般指的就是一個單位的主官。因此,大清兵部“正印”,指的就是兵部的一把手——尚書。不過和前朝不同,清朝的六部尚書並非只有一個,而是兩個。

    清朝是由滿族人主導的皇朝,故而在中央六部之中,堂官(尚書、侍郎)都需要滿漢搭配。按尚書和侍郎1:2的比例來計算,也就是2尚書、4侍郎。當然,雖然說滿漢尚書名義上平級,實際上自然是滿官高於漢官。按慣例,一般是印把子攥在滿尚書手裡,辦事的是漢尚書。

    按清朝的官制,六部尚書的品階為從一品,這一點要比明朝高(明尚書為正二品)。此外,除了在朝中實際管事的兵部尚書外,清朝還會給外任的總督授兵部尚書銜,以賦予其節制部隊的權力。值得一提的是,清廷駐藏大臣和總督一樣,也要授兵部尚書銜,其用意不言而喻。

    但是,六部的最高領導有時往往不是尚書,而是大學士。這是因為清朝的大學士和前朝不一樣,在制度化的同時,其權力也受到了弱化。為了滿足大學士們的權力慾,往往要讓大學士管一個部。在部裡開會的時候,大學士坐中間,尚書和侍郎分坐兩邊,這就是清朝的大學士們的另一個雅號——“中堂”的來歷。

    因此,兵部的掌印官是尚書(一般為滿尚書),但是最高領導卻未必是尚書,有可能是(協辦)大學士。

  • 2 # 農民工歪說古今

    所謂“正印”並不是一個正式官職,只是一種俗稱,指的是某個部門的掌握“大印”的正職。時至今日,依然還有所謂“正印”之說,只是不太常見罷了。清朝兵部的最高職務是尚書,所謂兵部“正印”指的自然是兵部尚書。

    清朝奇特的“雙主官制”

    提起“雙主官制”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想必都是電視劇《亮劍》中的李雲龍和趙剛,一個是團長、一個是政委,都是獨立團的“主官”。只不過,李雲龍是軍事主官、趙剛是政工主官而,分工有所不同。

    清朝的所謂“雙主官制”顯然不是李雲龍和趙剛那樣的“雙主官”配置!這裡的“雙主官制”指的是清朝的六部設定有兩位尚書,一位在旗、一位不在旗,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滿尚書”和“漢尚書”。其實,所謂“滿尚書”兵部完全準確,因為私人不僅僅是八旗滿洲,還包括八旗蒙古和八旗漢軍。換言之,出身八旗蒙古、八旗漢軍者理論上也是可以出任所謂“滿尚書”的。

    出於對漢臣的相對不信任,在清朝六部的兩位尚書中,真正掌握實權的是所謂“滿尚書”,即出身八旗滿洲、八旗蒙古或八旗漢軍的尚書,所謂“漢尚書”主要是負責一些具體工作,沒有最終決定權。又或者我們可以套用一下現在的說法,所謂“漢尚書”在某種意義上更類似於“常務侍郎(尚書級)”。當然,清朝肯定沒有這樣的說法。所以,準確說,清朝六部的“正印”應該是所謂“滿尚書”而不是所謂“漢尚書”。

    除此之外,清朝還有許多“掛名尚書”,比如地方上的許多總督也會加兵部尚書銜以提升品級待遇。當然,給總督加兵部尚書銜也並不完全是為了提升品級待遇。因為清朝的總督有節制轄區綠營的職權,這個兵部尚書的加銜主要是用在這方面。由“兵部尚書”節制綠營才更加名正言順,不是嗎?所以,清朝的“加兵部尚書”銜並不像一些人認為的那樣——僅僅是一種擺設,還是有其現實意義的。但不管怎麼說,這些加銜的“尚書”都不是六部的所謂“正印”。而且,他們除了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之外,根本管不到兵部的其他事務……

    清朝的尚書是幾品官

    清朝尚書的品級在清初是變動的,最初沿用了明制,尚書為文職正二品。後來才提升為了文職從一品並形成了定製。尚書是幾品官?很顯然,文職從一品!這裡有必要說一說,清朝是典型的以文制武,兵部尚書、兵部左右侍郎,包括地方上可以節制綠營的總督、巡撫,都是文職。即便是由將軍、都統、提督等等調任的尚書、侍郎,也必須由武職改任文職!

    在這裡必須明確一下,清朝的尚書並不是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樣是什麼“正省部級”。清朝的巡撫職權單位——省與現在的省有很多重疊,而巡撫的品級比六部的侍郎還要低一個等級,編制品級只是文職從二品!加侍郎銜的巡撫也不過才是文職正二品而已……如果把巡撫的編制品級——文職從二品視為“正省部級”,那麼侍郎就要比巡撫高一級,而尚書則要比巡撫高兩級!即便將巡撫加侍郎銜後的文職從一品視為“正省部級”,尚書的級別也還是要高於巡撫的所謂“正省部級”……

    尚書之上還有“婆婆”管著

    雖說清朝的所謂“滿尚書”是六部的“正印”,但在這些尚書之上,經常還有“婆婆”管著!清朝時經常會出現某位大學士兼管一部或數部不等的情形,部裡開會時,兼管某部的大學士往往坐在正席,兩位尚書卻坐在左右次席上。而這,正是清朝“中堂”這個稱呼的由來。有時候,皇帝甚者還會讓皇子或一些近支宗室兼管部務,如此一來六部的尚書們便也成了給人“打工”的……但不管怎麼說,兩位尚書依然還是各部名義上的“主官”。

    綜上所述,清朝的所謂兵部“正印”指的是兵部尚書,但真正掌握最終決定權的是所謂“滿尚書”、即在旗的尚書,所謂“漢尚書”更類似於“常務侍郎(尚書級)”。在很多時候,還會由大學士或者宗室來兼管某部,如此一來尚書便也成了“打工”的。但不管怎麼說,名義上各部的兩位尚書依然還是名義上的“主官”。清朝的尚書初期為文職正二品,後來改為了文職從一品並形成定製。請注意,清朝沒有武職尚書!即便是兵部尚書,也同樣是文職,此即所謂以文制武——歷朝歷代帝王們慣用的伎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生學歷高,男生學歷低,結婚後會有很多問題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