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8
回覆列表
  • 1 # 知趣瞭然

    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一個巨大的生態系統,何生態系統呢?生態系統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間內,生物與環境構成的統一整體,在這個統一整體中,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並在一定時期內處於相對穩定的動態平衡狀態。

    上面這種概念化的總結性語句可能聽著很複雜,下面簡單的將其簡化闡述一下:太陽為地球上的發育提供了能量來源,正是有了太Sunny,植物才能進行光合作用,儲存能量,不斷地生長。草食性動物透過吃植物獲取自身所需的能量,肉食性的動物則捕獵草食性動物存活了下來,雜食性動物則依靠植物和捕食草食性動物生存下來。當植物、動物自然死亡之後,這時候細菌和真菌就出場了,它們將動植物的遺體分解成無機物、水及其他物質,這些分解物除少部分供給給細菌和真菌,其餘的大部分又被植物所吸收利用,迴圈往復。再加上自然界中的水、空氣等自然因素,因此以上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

    那麼細菌和真菌是如何工作的呢?

    細菌和真菌都是由一個或一串細胞所組成,其在分解複雜的、大分子有機物時,實利用體內所產生的酶,這種酶是具有特殊催化功能的蛋白質,催化了許多有機化學反應。而且這種酶具有專一性,一種酶只針對一種或者一類反應。細菌和真菌將有機物中的大分子分解成能透過細胞膜的小分子物質,再吸收進細胞內。如,在各種酶的作用下,微生物或其他生物把澱粉或纖維素等多糖類物質分解成小分子的葡萄糖,並吸收進細胞內;把大分子的蛋白質分解為小分子的氨基酸;把大分子的脂肪分解為脂肪酸和甘油。甚至還可以進一步分解,如把氨基酸再分解為有機胺或氨和有機酸等。

    由於細菌和真菌對環境中的營養物質吸收能力有限,許多被分解的小分子物質沒有被其吸收,就留存於土壤或其他環境中,就可以被其他微生物、植物等吸收利用。

  • 2 # 理性科普者

    細菌和真菌都是分解者。在自然界物質迴圈中分擔重要的角色。微生物分解有機物都是靠呼吸作用進行,呼吸作用分為有氧和無氧呼吸,呼吸過程中有大量的活性酶參加。

    先來了解一下真菌。

    真菌,是一種真核生物。包括黴菌和酵母,現已發現了七萬多種真菌。真菌自成一門,以區別植物、動物和細菌。人們通常將真菌分為鞭毛菌亞門、接合菌亞門、子囊菌亞門、擔子菌亞門和半知菌亞門。其中,擔子菌亞門是高等真菌,具有食用和藥用價值,如香菇、草菇、金針菇、雙孢蘑菇、平菇、木耳、銀耳、竹蓀、羊肚菌等,既是一類重要的菌類蔬菜,又是食品和製藥工業的重要資源,但也有毒真菌,如豹斑毒傘、馬鞍、鬼筆蕈等。

    常見真菌的細胞器有:線粒體、微體、核糖體、液泡、溶酶體、泡囊、內質網、微管、鞭毛等,細胞內含物有肝糖、晶體、脂肪體等。真菌的營養方式有寄生和腐生,大多數真菌屬於腐生生物。它們從動物、植物的活體、死體和它們的排洩物,以及斷枝、落葉和土壤腐殖質中來吸收和分解其中的有機物,獲得自己的營養。

    真菌寄生的基本原理:當菌絲體與寄主細胞壁或原生質接觸後,營養物質因滲透壓的作用進入菌絲體內,吸器就在寄主細胞內吸收養分,吸收的有機物透過呼吸作用分解成無機物而獲得營養和能量。菌絲體生長到一定階段,可形成疏鬆或緊密的組織體。

    真菌的菌絲有時會入侵皮層細胞間,以菌絲增加營養的吸收面積;有時菌絲透過細胞壁侵入到表皮和皮層細胞內,加強營養物質的吸收和運輸;有時菌絲也深入到細胞中。

    真菌腐生原理以猴頭菇為例。猴頭菇生長所需要的營養主要是碳水化合物以及少量的礦物質和維生素。猴頭菇在生長的過程中,能夠分泌多種不同的酶(如木質素酶),將有機物中的多糖、有機酸、醇、醛等分解成單糖,把蛋白質、氨基酸分解為氮素營養,以供菌絲生長階段所需要的20:1的碳氮比。一般情況,真菌的菌絲在迅速生長期間,其基質的C/N比要高,有利於脂肪的合成。在孢子萌發前期C/N比也要高。在子實體分化階段,C/N約為18:1。動植物殘體被真菌分解後,其中間產生的代謝產物可被猴頭菇利用,還能增強土地肥力。

    再說細菌。細菌屬於原核微生物一類,其形狀細短,結構簡單,多以二分裂方式進行繁殖,是自然界分佈最廣、個體數量最多的微生物,也是大自然物質迴圈的主要參與者。按細菌對氧氣的需求來分類,可分為需氧和厭氧細菌。按細菌生存溫度來分,可分為喜冷、常溫和喜高溫三類。

    異養的腐生細菌是生態系統中重要的分解者,不僅保證碳迴圈,部分細菌還有固氮作用,使氮元素轉換為生物能利用的形式。

    動物大腸內的細菌靠分解小腸內產生的廢棄物而生活。這些東西由於在小腸內不可消化且難以處理,腸道細菌會利用一系列酶和自帶的新陳代謝“工具”,繼續分解遺留的有機化合物,大多數工作是分解植物殘渣中的碳水化合物。

    大腸內部大部分的細菌是厭氧性的細菌,它們在沒有氧氣的情況下把大分子的碳水化合物分解成為小的脂肪酸分子和二氧化碳來獲得能量。這一過程稱為“發酵”,也有大量的酶參加。一部分脂肪酸透過大腸的腸壁重新吸收,一部分脂肪酸給自己生長提供能量,可在20分鐘內繁殖一次。“發酵”的過程中會合成一些維生素B和維生素K,既可以供給腸道中其他生物所需要的維生素,又可以給宿主提供維生素。因此,這類細菌可以稱為動物的朋友(益生菌)。

    當動物的飲食結構發生變化時,動物體內又會產生新的細菌佔據主導地位。所以,頻繁改變飲食結構,影響到腸道內正常細菌的生存情況。尤其是牛,當食物結構突然發生改變時,就會引起“消化不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火山在滑鐵盧擊敗了拿破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