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圖圖胡侃
-
2 # 善之農
商品陳列是直接影響到企業形象、銷售業績、顧客滿意度、毛利能力等各個方面,其重要性對零售企業來講,怎麼講都不為過。但是,事實上企業對陳列管理這塊的重視程度是很不夠的。到目前,很多企業都沒有專門的部門或者專門的崗位來做這項工作,只是簡單的將這些工作放在了商品部或者營運部。
商品的賣場佈局、貨架陳列既是一門“藝術”,又是一門很強的“技術”。好的陳列既能給消費者以舒適的購物感覺,刺激衝動性購買,又能透過合理的商品搭配,保證一個較高的毛利空間。到現在這個拼“管理效率”的時代,這些細節不去管理是不行的。
方法/步驟
新零售的線上化、數字化、智慧化,將為品類管理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幫助零售企業的供應鏈實現前所未有的連線能力,進而為顧客帶來無縫的消費體驗。誰最先將品類管理與新零售技術完美融合,誰就將是零售業新的王者
現在的零售管理創新,很多集中在了營銷手段方面,對傳統零售很核心的品類管理方面的管理創新並不多,似乎有意無意的大家在迴避這個題目。想要跳過零售行業的一些繁瑣的基本功,這是急功近利的表現。實體零售之所以生機勃勃,就是因為有幾代人不斷的摸索、積累,形成的體系化的管理體系。這是電商難以模仿的,也是我們實體零售最堅固的一塊陣地。
我們發現國內零售企業跟國外的企業,有個很大的差別。國外在商品管理、品類管理方面做的比我們紮實的多。這裡麵包括很多點我們沒有管理的,另外還有一些雖然都在管理,但是細緻化程度有很大差異。
伴隨著外資企業進入中國,品類管理的理念也進入了中國。但是這麼多年,國內零售企業都是在學習他們的商品結構樹,很少有企業學習他的管理精髓,以致於開發出自己企業的,更好的商品結構。大多數都是在拿來的商品結構上做調整,很多都是行業內的諮詢老師在幫助大家複製。
為什麼說他未老先衰呢,主要是這個概念引入的很早,但是落地不好,導致很多老闆認為這是過時的東西,沒有什麼效果跟價值。
現在行業內都把重點放在了顧客研究,顧客需求開發上,我們也非常認可這個做法。這裡想說的是,這不是新鮮事物,只是國內零售發展這麼多年,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重視零售本質。品類管理本身就是以消費者研究作為出發點的。你會發現只有堅持做好品類管理的零售企業才能不斷創新、不會輕易被競爭對手打敗。
品類是一個體系活,只是強調其中某個環節的重要性是沒有意義的。不把基本功撿起來,後續競爭越來越被動。
1、假定前期的品類規劃我們做好了,那麼就一個品類來講,商品上架是要講究資源分配的。什麼樣的商品跟什麼樣的商品挨著?擺放在什麼位置?保持多少的陳列面?各種品牌結構如何搭配?
這些不能靠拍腦袋來決定,只有資料化以後,我們才能以所見即所得的方式,清晰的明白每個商品的銷售表現、特徵標籤、品牌定位、功能定位等要素。我們一方面要保持我們企業的客戶形象,另一方面又要保證我們自己的利潤空間,這對陳列人員來講,是一個很高的要求。只有透過數字化,才能更直觀的展示,更容易的作出判斷。
2、坪效的問題,影響一家門店、一個賣場的業績的要素有很多,其實單單看坪效、人效這些指標只能粗略的評價一家門店的效率,很難精確的指出問題所在。我們透過賣場數字化,就可以一層一層的深挖,逐漸找到有問題的區域、有問題的貨架、有問題的陳列、直至有問題的單品。我們看到的不是平均的坪效,而是每一節貨架的米效。
3、陳列的持續最佳化。其實品類結構在門店的落地,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工作,而是一個持續性的,動態升級的過程。其中主要的驅動力是季節變化跟商品汰舊換新。當然,我們主動的調整貨架陳列、提高銷售業績的場景也越來越多。那麼問題來了,我們如何評價陳列調整的好壞?如何跟進調整的效果?粗略的看某個品類的業績變化是很難發現真正的原因的。某個熱銷品突然業績不好了,原因可能有很多,例如欠品、換了不好的陳列位、陳列面減少、價格因素、甚至鄰接的商品變化等等。其實大多數真正的原因,都需要分析到陳列的變化才能發現。
新零售時代品類管理怎麼做?
方法/步驟2
剛才說的品類管理,跟我們說的貨架空間管理怎麼樣銜接?我的採購做了一個很好的商品結構,接近很好的商品結構,我也有視覺化陳列軟體,或者用其他替代的方式做了一個接近很好的陳列圖,這個怎麼很好的銜接,每次調商品都要重新調貨架,不同大小的門店怎麼辦?還有季節性,一年這麼多的品類,先調哪一個,後調哪一個都是實際操作的問題,以前品類管理理念能夠回答這一層的,據我所知不是很多,往往都是停留在理念上視覺化陳列空間管理解決是正確的位置,我能找到我想要的商品。購物的經歷新鮮有趣是另外一個話題。
回覆列表
一,精準定位消費者,重構人、貨、場,精準定位,就是提供滿足每個客戶個性化需求的商品和服務,引發消費者內心共鳴,從而提升使用者的體驗度和消費貢獻。
三,選品差異化,從“大而全”到“細而精”以品牌商品作為主線, 推動製造商品牌加速形成馬太效應,一方面在多數製造品類中形成 Top 品牌主導品類的格局。 另一方面,應將依據自身周邊的顧客特性來定製選品,不斷提高自有品牌的銷售佔比,只要零售商達到一定規模,自有品牌一定更有利可圖。
四,場景精細化運營,提升購物體驗
最後,主要圍繞消費者需求進行品類選擇,與供應商共同進行品類角色定位、品類策略制定,實現消費者、零售商的三方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