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我說精神

    真正的醫生不會把抑鬱情緒誤診為重度抑鬱焦慮症,因為我們的診斷都是有明確的診斷標準的,尤其你所說的重度抑鬱症或者重度焦慮症,只有符合診斷標準的人才會被診斷為精神疾病,同時符合診斷標準就不可能是抑鬱情緒了。

    如何區分抑鬱情緒和重度抑鬱症

    在很多人看來,抑鬱情緒和抑鬱症可能沒有什麼明顯的區別,但在我眼中,二者的區別還是十分明顯的。比方說來診者表現情感低落,悶悶不樂,甚至表情有些痛苦,我會先跟他溝通,詢問這種抑鬱狀態開始的時間,是否持續存在,是否影響到生活,是否存在一些什麼誘因,最近精神壓力大不大,生活上是否存在壓力,情感狀態十分正常等等,判斷他的一個精神狀態、情感狀態、和家庭狀態。

    一般抑鬱情緒是有明顯的誘因的,也就是發病有原因,而且持續時間不會超過兩週,對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影響會小的多。

    而你所說的重度抑鬱症,發病時間最少兩週,可以有發病原因,也可以完全沒有發病原因,最關鍵的之所以稱之為重度抑鬱症,就是因為它對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影響非常嚴重,嚴重到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才能堅持日常工作,甚至很多時候完全無法堅持日常工作。

    所以相信你應該已經可以理解抑鬱情緒和重度抑鬱症之間是有多大的區別了,你不會把小貓當成老虎,我也不會把抑鬱情緒誤診為重度抑鬱症,同樣的道理。

    如果醫生給出重度抑鬱的診斷,應該如何選擇?

    聽名字也知道,重度抑鬱發作是抑鬱症中最嚴重的一類,如果確診需要儘快開展醫學治療。真的,重度抑鬱發作是不可能靠硬挺過去的,這裡的痛苦會無法想象,而且任何人長時間處於那種無助無望的情景下,都是難以承受的,在外人看來可能是“有什麼啊”,而重度抑鬱症感受到的確實“什麼都沒有了”。

    得不到有效治療的重度抑鬱一定會進行性加重,最終只有兩條出路,一條是抑鬱發作遷延難愈,逐漸對患者造成認知功能損害,而且這種損害往往是不可逆的。另一條是患者無法忍受無助無望的痛苦折磨,最終選擇極端的方式尋求解脫。

    所以說,重度抑鬱發作一定要儘快就醫,堅持醫學治療,透過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的方式一定可以得到一個滿意的療效,只要你自己不放棄和抑鬱症鬥爭的決心就一定能好起來。

  • 2 # 吳智勇905

    有可能把抑鬱情緒診斷為重度抑鬱症,從而轉化為抑鬱症,從而靠藥物來維持你的病情。有很多心理疾病都是跟自己思想的想法有關,不要把抑鬱情緒悶在心裡,要想法排洩出來或者傾訴出來。有抑鬱情緒要出去走走玩玩散散心,玩玩遊戲聽聽輕音樂做事情等等忘記過去的抑鬱的事情。不要抑鬱的想法,不要認為自己有抑鬱症,要快樂每一天,要有一個好的思維方式保持樂觀的心態。

    因為現實生活中有一種力叫做意念力,你越往壞的方面想越容易患上這種病,所以要儘量往好的方面想,這樣會使自己心情愉快,不會使自己心裡難受,從而來保證自己的身心健康。

  • 3 # 心理科的小李大夫

    在臨床上確實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即便是資深的專家也會有看走眼的時候。主要是因為目前精神科的疾病病因不明,對其瞭解還不夠全面。診斷標準絕大多數都是以症狀學為主,因此主觀性太強。另外由於中國的醫療服務物件太多,診療時間不夠充裕,尤其是門診看病,有許多問題無法擴充套件詢問,加上患者與家屬可能無法提供準確的資訊,這就造成難以鑑別。因此為了降低這樣的情況發生,醫生都會建議患者住院觀察一段時間。

    什麼情況下的抑鬱情緒易發生抑鬱症、焦慮症?

    居喪反應(Be in mourning)是失去所愛的人後的一種自然反應。與逝者的關係越親密,他對本人來說越重要,那麼痛苦會越深。這是一種舊俗。尊親死後,在家守喪,不辦理外事。在服喪期滿之前停止娛樂和交際,表示哀悼。

    這種情況下一般很難判斷,因為以DSM-5的診斷標準來看,居喪反應是一種誘因,它可以引起抑鬱症,所以只要達到診斷抑鬱症的標準,就可以將其歸於抑鬱症。但在實際中,如果按照抑鬱症的治療,往往很難讓患者好轉。為此DSM-5也做了一個說明,如果患者的抑鬱症狀都是圍繞著居喪這件事情,那麼以居喪反應處理。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有些看起來很嚴重的抑鬱症,經標準化治療並沒有效果,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病情痊癒了。

    應激狀態(The state of stress)是指出乎意料的緊張情況所引起的一種特殊的情緒狀態,其表現是情緒緊張度的增高,主要狀態特徵是:精神緊張,交感神經過度興奮,血液中腎上腺素流量過大,呼吸短促,血壓上升,氧耗量增加,肌肉緊縮等。在應激狀態下,人可能有兩種表現: 一種是目瞪口呆,手足失措,陷入一片混亂之中;一種是急中生智,頭腦清醒,動作準確,行動有力,及時擺脫困境。

    這種情況下需要了解引起刺激的原因,即應激源。但在實際臨床工作中,短期往往很難獲悉。比如身心遭受暴力、巨大的生活變革、事業受到重創等等,患者和家屬有時出於個人原因並不能及時的或者願意提供相關資訊,這就容易讓醫生造成誤判。

    如何避免被誤診?

    這是需要多方面的,我們僅從醫生和患者的角度探討一下。

    醫生需要做的是沉下心,謹慎仔細,按照診斷標準,同時還需要結合相關檢查,一步一步地鑑別,最終找到準確、合適的診斷。即便如此,依然需要長期觀察,及時調整診斷。

    患者需要做的是儘可能將自身情況真實反映給醫生,不要對精神疾病有羞恥感,正視疾病和心理問題,積極配合治療。

    祝大家健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使用一些特殊的裝修小技巧來為自己的房子增加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