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蘇墨子柒

    李鴻章,是清朝末期一位非常重要的高階領導人,而且他是經歷過咸豐,同治,光緒三朝的元老級大臣,他這一身都是在極力維護滿清的利益,曾經還組建軍隊同曾國藩一起殲滅了太平天國以及其他的農民起義軍,立下了汗馬功勞,維護了滿清的統一。李鴻章是一位洞察國際形式的官員,他身為洋務運動的代表,還有出國考察的經驗,深知國外軍事工業的強盛,也意識到自己國家和外國的差距越來越大,國家要崛起就必然需要改革。

    朝廷的腐敗漸漸讓他失去了信心,後來的洋務運動讓國家有了新的變化,新的起色,但在洋務運動失敗之後,李鴻章對於改革變法不能停,無法強大就會被其他國家欺壓,國家制度的腐敗是由內而外的,維新派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大清以慈禧為首的頑固派堅決反對變法,大清的權利依舊掌握在他們手中,變法運動遭到了極大的阻礙。在現實與理想面前,李鴻章還是站在了頑固派這邊,但他在暗中也是極力支援他們的。李鴻章在朝堂之上經常在慈禧和議事大臣面前貶低戊戌變法人士,李鴻章說過“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人士,皆書院經生,市井訟師之流,不足畏也”,實質這是李鴻章在變法的保護變法派人士。

    李鴻章這一位優秀的人才只是生不逢時,註定了他的“悲劇人生”。李鴻章混跡朝廷多年,自然實力不可小覷 ,他深知頑固派的愚昧,違抗慈禧命令也是無奈之舉。

  • 2 # 匆匆過客6868

    李中堂乃清末洞察世界潮流之人,他深知清政府不改革必亡,改革需要人才,所從他也是為國留才而己,梁啟超等人只是想變法強國並不是想改朝換代,所從李中堂留心放人。

  • 3 # 江東汪郎

    李鴻章抗旨不抓康梁餘黨,是因為他內心深處對維新派的同情,也是對國富民強的渴望。

    崇尚洋務的李鴻章,幻想能夠透過“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國策,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

    他太自信了,以為自己能夠透過洋務運動完成大清國千年一遇的世紀變革,所以籤幾個賣國條約,挪用些銀子下口袋,還勇敢的承擔起慈禧太后的背鍋小棉襖的角色和職責。

    然而,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的甲午戰爭,狠狠地抽了這位老人一個耳光,徹底把他打醒了。他親手締造的北洋軍面對國戰時不堪一擊,陸軍慘敗,海軍覆沒,老人家大半輩子的心血打了水漂,洋務運動徹底失敗。

    國沒有富、兵沒有強,大清依然是那個渾渾噩噩的大清。

    而那個在中國史書上被稱為“倭國”的國家,已經甩開大清成為亞洲第一強國,步入了世界列強的行列。

    李鴻章就已經清楚,“大勢已去”!

    恐怕此時的李鴻章,想起了十幾年前,堅持抗法的左宗棠上奏的那條著名諫言,“越事和戰,中國強弱一大關鍵也!”李鴻章累了,跟著慈禧太后屁股後面轉悠了一輩子,混了個位極人臣,也留下了幾世罵名。

    何況也到了古稀之年,他早就看開了一切,功名利祿都是過眼雲煙了。

    但作為封建士大夫體系出身的李鴻章,心憂國家、民族的前途,但又受到忠君思想的束縛,這是他最痛苦的地方,也是最無奈的地方。

    他不知道國家、民族的未來命運走向,自己也無法再繼續折騰,能做的就是給國家留下一點薪火,留下一個希望。

    所以,李鴻章放走康梁餘黨,就是給國家和民族留下一個希望,當然李鴻章並不知道康有為其實虛有其表。

    其實,這和他在兩廣總督任上,放走孫中山,以及其他革命黨人,道理是一樣的。

  • 4 # 關河南望

    戊戌變法失敗後,後黨們一手遮天,對於帝黨的首要份子,自然是要全力緝拿的,然而奇怪的是,所謂的大清擎天一柱李鴻章竟然對此公然抗旨,不當回事,這又是為什麼呢?

    1900年1月下旬,慈禧“將康有為、梁啟超嚴密緝拿到案”的最高指示發給了就任兩廣總督的李鴻章。不過,李鴻章根本就沒當回事,還給逃亡日本的這二位發了封E妹兒。李鴻章在信中勉勵康、梁不要灰心,既然出國了,就要好好努力學習西方先進理念和技術,等待他日為國效力,不要因為一時的困境而灰心。(出自梁啟超《飲冰室文集之上粵督李傅相書》,原文為:精研西學,歷練才幹,以待他日效力國事,不必因現時境遇,遽灰初心。)

    其實這也不算是公然抗旨了,當時清政府的政令已經完全達不到上通下達的效果了,李鴻章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清廷在努力也是白搭。滿清讓李鴻章擔任兩廣總督,本來就是讓他抓人的意思,結果李鴻章寫了封信,直接就不管不問了。

    為什麼?大概原因如下

    李鴻章的理想

    李鴻章雖然揹負了很多罵名,但其人還是清政府裡能看得清世界的很少一部分之一了,他雖然順從慈禧太后這些頑固派,但他本人並不是頑固派,而是屬於循序漸進派,他也想改革,這是他本人的理念問題,而康,梁這些人則屬於他認為的比較能接自己班的人,所以他是把這些人看作是清朝未來的希望的,自然不會把他們送到斷頭臺上。

    同情改革派

    李鴻章對頑固的妥協其實還是來源於其對多年封建統治的順從,他本人對改革派是有好感的,所以他就以把這些改革派說的渺小不足畏懼的形式來變相保護他們,比如李鴻章說過“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人士,皆書院經生,市井訟師之流,不足畏也”,想讓慈禧這些人放鬆警惕,他對這些人是很有好感的。

    自身擁有實力

    在反動腐敗的清政府即將滅亡的時候,東南沿海的督撫們發動了東南互保,換句話說,已經是沒把清政府的權威當回事了,畢竟十多年後清政府就一命嗚呼了,所以從實際上,李鴻章這些人有實力,並不懼怕清政府。

    只是大勢如此,裱糊匠李鴻章活了一輩子,也沒想到他的大清朝在他死後沒多久就徹底崩潰,人民也由此迎來了新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安娜·卡列尼娜》中的男主角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