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董鏡亮
-
2 # 寂寞是一種清高
1,列文是托爾斯泰式主人公中自傳性特別強的一個人物,他在托爾斯泰的創作中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在他身上藝術地再現了作家世界觀激變前夕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感受,從結構安排來看,列文的幸福家庭與安娜的不幸家庭互為對照,但從思想探索來看,列文婚後卻產生了精神危機,他為貴族階級自甘敗落而憂心忡忡。他研究勞動力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制定“不流血的革命”方案,探討人生的目的,但卻毫無出路。羅曼·羅蘭指出,列文不僅體現了托爾斯泰看待事物的既保守又民主的觀點,而且“列文和吉提的戀愛,他倆婚後的頭幾年生活,就是作家自己家庭生活回憶的搬演。同樣,列文哥哥之死也是托爾斯泰的哥哥德米特里之死的痛苦追憶”。而作品的尾聲“則是作者本人趨向精神革命的過渡”。
2,在這部小說中,列文最後終於找到了一直困擾他的問題的答案,信仰上帝,信仰“善”,就是人類唯一的天職。只有“善”讓人人平等,讓人們都堅定不移的相信,這種信念無法用理智解釋,它超越了理智,超越因果關係。宗教在拋棄了外化的虛構後,它引導人類“愛人”,透過“愛”讓它的信仰者們內心強大,心靈明亮。在他獲得了信仰的同時,那些神秘的,解不開的謎團終於散去,列文終感到他獲得了真正的幸福。它大於了再遇吉娣的幸福,大於吉娣答應他求婚的幸福,大於他迎接新生兒的幸福,大於他生活的全部內容含義的最高幸福。因此在小說的結尾,托爾斯泰寄予了列文最完滿的自我道德完善結果:他終獲內心的平靜。
在閱讀《安娜·卡列尼娜》之前,我一直想當然的以為此書的主角就是安娜,但其實書中還有另一個主角,即列文。甚至可以說,列文才是本書真正的第一主角。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此書分為兩條愛情線,美滿的愛情線是列文和吉蒂,悲劇的愛情線是安娜和伏倫斯基,可謂一正一反,相比之下,安娜的故事更像是一個反例、一個陪襯而已。
另外,全書分為八個章節,安娜的故事到第七個章節就已經結束了,而列文的故事一直延續到最後,而且作者列夫·托爾斯泰最想表達的內容也是在最後一章透過列文之口來闡述的。因此,本書的第一主角應該說是列文,而非安娜。其實列文這個人物,基本相當於作者自己的心靈成長自傳。列文,是我在本書中最喜歡的一個人物,關於這個人我有以下幾點評價:
一、忠厚老實的人。現在說到“忠厚老實”這個詞,基本等於罵人的話,沒有誰願意被人說成是個忠厚老實的人。其實不光是現在,過去也是一樣。但列文的確就是這樣的一個人,讓我們看看他早期的經歷吧。找吉蒂求婚,結果被瀟灑不羈的青年軍官伏倫斯基半路“截胡”,因此產生強烈的自卑和羞恥心理。結果他就此對愛情心灰意冷,直接躲回鄉下去了。
在鄉下,他如魚得水,擁有大片農田土地,生活愜意,甚至遠比那些城裡的精英們要富有的多。但他心裡並不開心,他為吉蒂的事情糾結,為自己笨嘴拙舌而煩惱。他的哥哥柯茲尼雪夫,他的朋友奧勃朗基斯,以及其他的社交圈精英們都比他能說會道。一方面他打心裡喜歡純淨的鄉間生活,另一方他又為融不進複雜精英圈子而自卑苦惱。因此,他雖然是鄉間富豪,但卻是個孤獨的單身漢,心裡充滿了對人生的困惑。
二、不清楚自己要什麼,卻清楚自己不要什麼的人。精英圈子的人,大多數對參加公共事務管理、建設醫院學校、表達政治立場很感興趣,他們熱衷於透過這些事情,來保持自己貴族精英的形象和地位。但是列文知道這些所謂的公共公益事務,根本是華而不實,無助於從根本實處來解決好現實問題。他明白“人民”的含義太過籠統,與其在公共委員會謀取一個職務來為“人民”服務,還不如他儘自己所能,在自己的土地上實行改革,提高生產效率,提高自家僱傭農民的收入來的實際。甚至,他明白“宗教”是怎麼一回事,所以他從來不信基督教,哪怕是在他和吉蒂的婚禮時,面對主教時,他依然堅持這種態度。
其實,列文雖然不善於辯論,但卻是個非常善於思考的人,他看問題比那些所謂的貴族精英們看得更加明白,至少他清楚自己不需要什麼。但是雖然他清楚自己不要什麼,卻仍然不清楚自己要什麼,所以依然困惑。
三、一個有良知的人。列文雖然看起來忠厚老實,既君子又紳士,而且還能夠時常反省自己。但是我們可以注意到:他對於曾經另愛他人的吉蒂有愛也有恨,有信任也有懷疑;他對於病入膏肓的親哥哥尼古拉有同情也有厭惡;他對於傷風敗俗的安娜的勾引有痴迷也有抵抗;他對於偷奸耍滑的農民既有憐憫也有討厭......他其實跟絕大多數人一樣,心裡經常會產生惡念和邪念。但他每次總能保持良知,最終做出正確的選擇。因此,他最終和吉蒂,擁有了美滿的愛情,而沒有像安娜和伏倫斯基那樣墮入慾望的深淵。
最後,一個普通農民費爾多,在無意中一語點醒夢中人。費爾多說道:“服從真理,服從上帝的意志。要為上帝、為靈魂而生活。”列文聽罷此語,頓時徹悟,他明白了“真理即信仰,真理在於每個人的天賦心中。”這段“列文悟道”和三百年前中國王陽明的“龍場悟道”,其實可以說是一回事。自此,列文成為了既清楚自己要什麼,又清楚自己不要什麼的人,徹底走出了人生的困惑。
我很喜歡列文這種人,因為這種人可以說是金子一般的人物,甚至可以夠得上王陽明所謂的“聖人”標準。這種人,即使才能沒有那麼高,但是心存良知,清醒通透,為靈魂而生活。試想,安娜難道不如吉蒂優秀?伏倫斯基難道不如列文優秀?為什麼他們兩個人走向了悲劇,而列文和吉蒂走向了美滿?這其中的原因,恰恰是列文遠高於他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