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風雨無骨

    我曾寫過一篇有關的文章,或許可以作為一種回答!分享給您!

    做一個有真性情的人才能做一個好老師

    那麼什麼是真性情呢?我將其概括為:豪邁自信、不拘禮俗、順乎天性三種內涵。

    下面以具體的例子作說明:

    孟子在《孟子•公孫丑下》這樣寫道:“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意思是說上天還沒有想平定天下,如果要平定天下,現在這個世界上除了我還有誰能做到?如果無知者說這樣的話,我們謂之輕狂,而作為儒家聖人,擁有的這份豪邁自信確實令人折服。當然,這份豪邁自信在後世文人身上也多有體現,比如辛棄疾在其詞《賀新郎》中一句“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文武兼備於身的他,說此話實當霸氣二字!

    高中語文教材有一篇文章是梁實秋先生的《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文中記錄了梁啟超作演講時的一個細節:“他走上講臺,開啟他的講稿,眼光向下面一掃,然後是他的極簡短的開場白,一共只有兩句,頭一句是:‘啟超沒有什麼學問——,’眼睛向上一翻,輕輕點一下頭:‘可是也有一點嘍!’”這個細節讀來讓人會心一笑,一個文人的幽默、率真、謙遜與自負都淋漓盡致地呈現在讀者面前,可是稍作考究,梁啟超的這句話是謙遜多一點呢還是自負多一點呢?中國文化特別強調謙遜,從《尚書·大禹謨》就開始教育華人“滿招損,謙受益。”可是有時候我們很難處理好這兩者的關係,要麼過分謙遜,進而妄自菲薄;要麼過於自負,進而狂妄自大。概括起來就是:謙遜的時候難得自負,自負的時候又難得謙遜。梁啟超率真,但率真得有分寸,率真得收放自如。

    大家有興趣話可以關注一下民國有大師風範的人物們。這裡推薦大家讀一讀玉槐堂編著的《朝聞道:中國近代史上最後的100位名士珍聞錄》,短小精悍,卻能見人物精神。讀後便能發現,與梁啟超同時代的有真學識的大師們,頗有這種謙遜和自負的特點,比如說國學大師胡小石就是其中一位,有資料說他講柳宗元一首七絕,講著講著就吟誦起來,唸了五六遍之後,把書一收,說:“你們走吧!我把什麼都告訴你們了!”真學問家總是沉浸在自己的學術世界,把自己全面投入又全面敞開,一切行為舉止都是順著自己的感受與體會自然流動。同樣是講詩,俞平伯先生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作為國學大師俞樾的後代,能寫詩,善填詞,他講詩詞當然很有吸引力。在課堂上他選出一些詩詞,自己搖頭晃腦的在那裡朗誦,有時完全沉醉在詩詞的境界裡,不覺閉上了眼睛,彷彿遺世而獨立。驀然間他又睜大了眼睛,連聲說道:“好!好!好!就是好!”學生正在等待他解釋好在何處,他卻已經朗誦起第二首詩詞來了。

        再比如北大三怪傑之一黃侃在堂上講課,講到一個緊要的地方,說:“這裡有個秘密,專靠北大這幾百塊的薪水,我還不能講。你們要我講,得另外請我吃飯。”把知識與金錢掛鉤不正是我們所批判的俗嗎?為什麼我們看到這樣的記載卻絲毫不感到一個學者的俗氣,反而益發覺得可愛可佩?大約這背後皆源於一個真字,真學問真學術則不懼怕虛偽的妄測與批判。還有那個以赤子之心寫下《死水》與《紅燭》的聞一多,總是高梳著他那濃厚的黑髮,架著銀邊的眼鏡,穿著黑色的長衫,抱著他那數年來鑽研所得的大疊大疊的手抄稿本,像一位道士樣昂然走進教室。當學生們亂七八糟地起立致敬又復坐下之後,他也坐下了,但他並不即刻開講,卻慢條斯理地掏出紙菸盒,開啟來,對著學生們露出他那潔白的牙齒藹然的一笑,問道,“哪位吸?”學生們笑了,自然並沒有誰接受這紳士風味的禮讓。於是聞先生自己擦火柴吸了一支,使一陣煙霧在電燈下更澆重了他道士般神秘的面容。於是,像念“坐場詩”一樣,他搭著及其迂腐的腔調,念道:“痛-----飲----酒----熟----讀----離----騷----方得為真----名----士!”這樣地,他便開講起來。若遇這樣的老師,也許講課的外在技巧不是最好的,但得以一沐學者的春分,真是三生有幸。

    話說回來,我們不夠灑脫與自信的原因是什麼呢?也許根本不在於我們不夠狂,而在於我們不夠強大、不夠投入、不夠愛以至於不夠忘我,若強作狂夫樣,難免失真。

  • 2 # 書寫幸福

    什麼樣的老師才是大家滿意的好老師?對於這個問題,我結合自身的體會與實踐來談談看法:

    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用現在的話講就是老師是傳播道理,傳授知識,解答疑難問題的人。我想,這就是封建社會衡量好教師的標準,教師只要很好地處理了“三者”關係,就是大家心目中的好教師。

    不同時期,“好老師”的標準是會不同的,特別是要獲得大家的認可更是“眾口難調”,但不管怎樣,獲得大家認可的好老師一定具備以下特質:

    有愛心。對人的教育,特別是未成人的教育,作為教師一定要有愛心,用愛去感知感化學生,促使其健康成長。

    有責任心。愛崗敬業,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更是一份責任的擔當,切實地履行自己的職責,讓學生能夠真正地體會到“責任”對於自身成長的意義。

    公平公正。學生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的眼中揉不得沙子。作為教師,對學生的教育,切忌偏心,一定要“一碗水端平”,處理問題,秉持“對事不對人”的原則,公平公正公開地幫助學生化解矛盾,學生才能夠有錯就改,心悅誠服。

    豐富的知識素養。教師要不斷地充實自我,努力地“充電”,積極地做知識的傳播人。“給學生一瓢水,自己就應該有一桶水”也說明教師具備豐富知識的必要性。學識淵博,幽默風趣,平易近人的老師必定受學生的擁護與愛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駁殼槍”的學名是什麼,還有其他的別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