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蘇小妮
-
2 # 萍風竹雨123
寶釵的生日宴上,王熙鳳笑說一個戲子:活像一個人,史湘雲介面道“倒象林妹妹的模樣兒。”寶玉聽了,便瞅了史湘雲一眼,卻得罪了史湘雲和林黛玉。
史湘雲心直口快,口無遮攔,說戲子像黛玉的時侯,本是無心的。雖然做為公侯之家的閨秀,把下九流的戲子與千金之體相比有失禮之處,如果寶玉不指出,大家哈哈一笑,啥事沒有,這就是揣著明白裝糊塗。
林黛玉雖然有點小心眼兒,並不是不分好歹,不分是非,不講場合的莽撞女子,斷不會在寶釵的生日會上,大家歡笑之時,為了一句無心之語而鬧彆扭,事實上林黛玉也沒有生氣,事後她還找史湘雲去玩。是寶玉自己過於小心了。況且,王熙鳳感當場說出來,就是拿準了黛玉不會生氣。看來,在對人性的掌控上,寶玉還欠點火候。
其實,寶玉若想提醒湘雲注意分寸,講究禮儀,可以在事後,找一無人之處,細細為湘雲說明。讓她以後注意,畢竟,做為女孩子要謹言慎行才好。這樣既維護了林黛玉的尊嚴,也讓史湘雲認識到了錯誤,一舉兩得,一箭雙鵰。史湘雲是一個心胸闊大的女孩,寶玉又是為了她好,寶玉這樣做,她只有感激的份。就是黛玉事後知道了,也只會歡喜。
-
3 # 文嘟嘟
寶玉是怎麼做的?在史湘雲說完,倒像林妹妹的模樣之後,寶玉連忙瞅了一眼湘雲,使了個眼色。正是這個小舉動把雙方都得罪了。
這件事情中感覺最可憐的就屬寶玉了,本來是一片好心,不想讓任何一方受到傷害,誰知惹得兩位妹妹都不高興,恐怕也是寶玉沒有想到的結果。
史湘雲氣呼呼的回到房間便命丫鬟翠縷收拾東西,明早就回史家,可見湘雲也是一肚子委屈。湘雲生氣其實也容易理解,她從小經常住在賈府,同賈寶玉算是青梅竹馬,兩個人的關係一定不錯。但是來了個林妹妹之後,寶玉的心思就轉移到了別處,眼裡只有這個天仙似的妹妹了,湘雲對此肯定是有些意見的。
湘雲一向是心直口快,大大咧咧,在比作戲子這件事上,本是無意之舉,眾人聽了笑笑也就過去了。但是恰恰是寶玉的眼色讓她生氣,這樣的舉動讓她覺得自己是不如黛玉尊貴的,好歹自己也是公侯小姐,怎麼現在連開個玩笑都不行了呢?另一方面或許是對賈寶玉如此處處維護黛玉的體貼讓湘雲生氣,因為寶玉從來沒這麼好的對待過自己。
林黛玉也不是小氣的人,她素知湘雲的性格單純直率,並沒有真的惱她,只是因為寶玉的一個眼色,讓她想的有點多了。黛玉從小寄居賈府,和寶玉一同吃,一同頑,在內心裡把他當做知己,試想你心中認可的知己卻不懂你的心,這是什麼感覺?黛玉生氣的正是寶玉的糊塗,真當自己是小氣做作的人了。
另一方面是黛玉對寶玉的用情至深讓她變得敏感,寶玉這個多情公子對所有的美麗女孩都表現得溫柔,讓她從內心對這份愛情缺乏安全感,在不明白寶玉的心意之前,她難免會有所誤會吃醋,這次就是個例子,她的誤會就是賈寶玉把史湘雲看的比自己要重要。
黛玉的這些女兒家心思註定了寶玉無論怎麼做都不合適,笑也不對,不笑也不對。最好的方式是寶玉那個時候不在場,提前離開了,或許就沒有這些煩心事了。
回覆列表
這事兒起頭在鳳姐,我總覺得一向能說會道的鳳姐開這樣的玩笑很不合適,而且鳳姐平時也沒有一點要針對黛玉的意思。或許只是當時一時的高興說漏嘴了?或者曹公就是要藉著鳳姐之口,故意製造出寶黛之間的一段矛盾一個結?
鳳姐笑道:“這個孩子扮上活像一個人,你們再看不出來。”寶釵心裡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說。寶玉也猜著了,亦不敢說。史湘雲接著笑道:“倒像林妹妹的模樣兒。”寶玉聽了,忙把湘雲瞅了一眼,使個眼色。眾人卻都聽了這話,留神細看,都笑起來了,說果然不錯。鳳姐說“你們再也看不出來”,不是句實話,事實上大家都看出來了,只不過都不說。寶釵看出來了,笑著不肯說,寶玉猜著了,不敢說。連憨湘雲也看出來了,並且脫口直言。
戲子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叫“伶仃”,是專門供達官貴人娛樂消遣之用,社會地位低下。所以,這時候鳳姐說出這個話題是極為不妥的,湘雲脫口而出是她一向的性情使然,雖然也很不妥。
可是,說出去的話如同潑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來。湘雲只顧自己說著,卻不料黛玉不高興了。而寶玉一向的原則就是:你們都讓我不高興可以,但是你們一個個千萬別不高興。
這時候寶玉應該怎麼做呢?他其實是怎麼做都不合適的。什麼都不做,任由大家雲取笑黛玉,黛玉一定也會不高興,但是,相對於給湘雲遞眼色,寶玉沒有任何表現應該會更好些。因為這樣便成了“此地無銀三百兩”,他既得罪了黛玉,也得罪了湘雲。
湘雲摔手道:“你那花言巧語別哄我。我也原不如你林妹妹,別人說他,拿他取笑都使得,只我說了就有不是。我原不配說他。他是小姐主子,我是奴才丫頭,得罪了他,使不得!”寶玉道:“我並沒有比你,我並沒笑,為什麼惱我呢?”黛玉道:“你還要比?你還要笑?你不比不笑,比人比了笑了的還利害呢!”寶玉聽說,無可分辯,不則一聲。在黛玉看來,你不比不笑,比人家比了笑了還要厲害。這種情況就更傷人了。不過,經過這一場,也給寶玉上了一堂課,看看寶玉的感悟:
寶玉見說,方才與湘雲私談,他也聽見了。細想自己原為他二人,怕生隙惱,方在中調和,不想並未調和成功,反已落了兩處的貶謗。正合著前日所看《南華經》上,有“巧者勞而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遊,汎若不繫之舟”,又曰“山木自寇,源泉自盜”等語。因此越想越無趣。再細想來,目下不過這兩個人,尚未應酬妥協,將來猶欲為何?原來我就這點本事,連這兩個人都搞不定,將來人若是多了又會怎樣?寶玉的反思其實也是一種成長,而成長,總是有一些故事讓你永遠難忘。